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滨海沙地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碳归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收集、养分测定和分析,研究它们的碳归还规律。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 616 kg/hm2和8 218 kg/hm2;厚荚相思凋落物碳的年归还量为3 863kg/hm2,略高于木麻黄的3 825 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厚荚相思凋落物碳归还季相动态规律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木麻黄人工林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个树种的春季凋落物碳归还量差异不明显,夏季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凋落叶碳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回归的主要途径。运用Duncan法检验,木麻黄凋落物碳的归还量在夏季和冬季与其他3季相比为差异显著(P<0.05),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在相同季节凋落物碳的归还量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科学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种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平和天马国有林场相思引种优选区选取3种相思人工林,进行生态系统各组分含碳率、碳贮量和分配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3种相思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的含碳率介于45%-50%之间,卷荚相思林和黑木相思林乔木层各器官碳贮量表现为干>根>皮>枝>叶,马占相思林为干>根>皮>叶>枝。卷荚相思林、黑木相思林和马占相思林下植被层平均含碳率分别为42.29%、42.78%和41.26%,明显低于相应的乔木层。卷荚相思林、黑木相思林和马占相思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10.06、124.46和88.86 t.hm-2,其中矿质土壤层贡献最大,依次占68.20%、77.11%和74.69%;乔木层碳贮量次之,依次占29.04%、21.26%和22.14%;而林下植被层碳贮量的贡献最小,分别仅占0.70%、0.33%和1.34%。  相似文献   

3.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杉木纯林为对照 ,探讨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2 7年生的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的养分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各树种、各组分凋落物中N、P、K平均质量分数大小基本上为N >K >P。混交林凋落物N、K平均质量分数大于纯林 ,P质量分数略低于纯林。观光木的N、P质量分数高于混交林和纯林杉木 ;K质量分数高于纯林杉木 ,低于混交林杉木。不同树种、不同组分间N、P、K质量分数的月份动态不同。混交林全年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N、P、K量分别为 4 8.5 2 8、2 .32 4、19.84 3kg·hm-2 ,纯林为 37.16 3、2 .339、18.4 0 6kg·hm-2 。混交林和纯林全年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在 3月份、8月份和 12月份出现峰值 ,N、P归还量以 3月份最高 ,K归还量以 12月份为最高 ;混交林归还土壤的N量明显高于纯林 ,K量也高于纯林 ,这对保持林地的长期肥力具有重要意义。混交林中N总归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冬季或春季 >夏季 >秋季 ;P总归还量季节变化为 :冬季、春季 >夏季和秋季 ;K总归还量季节变化为 :冬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其动态与混交林杉木的动态一致  相似文献   

4.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1 967年营造的木荚红豆 ( Ormosia xylocarpa)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 :1 999年和 2 0 0 0年木荚红豆人工林向林地输入凋落物共为1 5 692 .344kg· hm-2 ,其中叶占 60 .0 5 % ,枝占 1 6.71 % ,花占 0 .1 9% ,果占 0 .0 7% ,非目的树种凋落物和杂物分别占 1 0 .44%和 8.5 4 % .总凋落量年际变化较大 ,2 0 0 0年的凋落量是 1 999年的 1 .71倍 ,每年凋落量的峰值均出现在 3月、 4月或 8月 ,以 3月的凋落量最大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为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相似文献   

5.
邓力  李元强  吴庆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5-11717,11804
[目的]研究10年生珍贵树种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动态及其持水能力。[方法]对广西观光木、香梓楠、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火力楠及黑木相思6种10年生珍贵树种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动态进行了为期1 a的定位研究,并分析了凋落物的持水特性。[结果]6种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均主要是叶子,观光木和黑木相思林归还动态呈双峰型季节变化;西南桦和香梓楠林为单峰型;灰木莲红椎混交林林为3峰型;火力楠则呈不规则型。其中最大峰值都出现在7月,1月份均出现最小值。6种林分凋落物持水率在30 min内迅速增大,0~8 h,林分凋落物持水率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之后逐渐趋于饱和。[结论]观光木林、香梓楠林、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林、火力楠及黑木相思林凋落物年归还量分别为7.17、7.78、10.42、6.04、7.59、6.78 t/(hm2.a)。6种不同人工林凋落物吸水速率为观光木>香梓楠>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火力楠>黑木相思。观光木、香梓楠、灰木莲红椎混交林、西南桦、火力楠及黑木相思林地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470.10%、433.95%、405.86%、332.89%、304.50%及222.88%;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53、1.92、2.21、0.77、1.23、0.46 mm。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IRGA)法对平和天马国有林场3种相思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1 a的野外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在3种相思人工林中,土壤呼吸的季节格局与土壤温度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卷荚相思林、黑木相思林和马占相思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分别为3.51、2.73和3.36 μmol·m-2·s-1;土壤呼吸的Q,o值的...  相似文献   

7.
黑木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8年生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人工林生物量为108.47 t.hm-2,其中乔木层占总生物量的85.85%、灌木层占7.26%、枯枝落叶层占4.47%、草本层占2.42%。黑木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143.06 t.hm-2,其中乔木层为46.33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2.39%;灌草层为4.78 t.hm-2,占3.34%;凋落物层为2.26 t.hm-2,占1.58%;林地土壤(0~60 cm)为89.69 t.hm-2,占62.24%。黑木相思人工林乔木层年净生物量增长量为17.02 t.hm-2.a-1,年净固碳量为8.45 t.hm-2.a-1,折合成CO2为30.98 t.hm-2.a-1。  相似文献   

8.
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2)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23.80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64.86%、20.59%、5.20%和9.35%;(3)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51.30、84.48和66.82 kg.hm-2.年-1,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5.84%;(4)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循环系数为0.56,循环速率依次为Mg>Ca>N>K>P.  相似文献   

9.
以东南沿海防护林6种相思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测定其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进一步评价各树种对沿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卷荚相思夏季和冬季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和潜在活性均低于春季和秋季,表明夏季高温干旱和冬季低温均会制约其生长;大叶、厚荚及马占相思冬季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和潜在活性较小,生长状况较差;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的Fv/Fm及Fv/Fo值冬季相对较高,其中季节更替对肯氏相思Fv/Fm及Fv/Fo,值变化影响最小,整体生长状况较好。结合林分生长情况可知,大叶、厚荚及马占相思对东南沿海沙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能够适应沿海防护林的复杂环境,具有较高的推广种植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杉木多代连栽地轮栽闽楠后凋落物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闽楠林分的年凋落量比杉木多代连栽林(对照)增加了2 262.02 kg.hm-2,两树种的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以叶的凋落量为最大,其次是枝条,再次是花果,第4是杂叶,第5是碎屑,最少的是杂枝.闽楠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是主峰出现在4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5.37%,该月的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月凋落量的绝对量(93.43%);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主峰出现在8月份,占年凋落物总量的48.49%,该月的凋落物组成虽也以杉叶为主,但它只约占了月凋落量的一半(48.35%),且杉木多代连栽林最大月的凋落量比闽楠林最大月的凋落量减少了900.62 kg.hm-2.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2种亦不同,闽楠林呈现出春季(50.40%)>秋季(24.19%)>夏季(23.04%)>冬季(2.3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11.
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为N0(对照)、N1、N2、N3,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 kg.hm-2.a-1。通过对凋落物的化学分析发现,4种微量元素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年平均含量大小表现为Fe>Mn>Zn>Cu。氮沉降处理,尤其是中低水平的氮沉降(N1、N2)明显增加了凋落叶中Mn、Fe元素的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Zn元素含量。各微量元素在1 a中出现2个养分归还高峰期,第1次峰值大都出现在4月份,但第2次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经N0、N1、N2、N3处理,Cu元素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69、8.99、9.79和8.77 g.hm-2;Mn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44.91、293.95、278.68和200.99 g.hm-2;Zn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0.08、42.92、44.73和38.63 g.hm-2;Fe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59.00、614.09、598.81和406.28 g.hm-2。相对于N0处理,N1、N2处理表现出提高凋落物Cu、Mn、Zn、Fe元素归还量的正作用,而N3处理表现为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在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方面的差异,对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了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凋落物量分别2 879.2、3 070.3kg.hm-2,凋落物各组分中落叶和落枝所占比重较大,16年生杉木人工林在杉木部分凋落量大于88年生,其它组分凋落量均小于88年生。2个林分凋落物养分含量各组分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N>K>P,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N、P、K年归还量分别为27.693、1.160、3.703 kg.hm-2和33.280、1.907、6.369 kg.hm-2。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分别在2007年2月、11月,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5月表现出2个明显峰值,2个林分N、P、K归还量动态变化趋势大致与各自凋落物量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3.
凋落物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凋落物生产特点及其与林分结构的关系,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在安徽省祁门县查湾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种不同林分分别设立3个固定样地,共6个,进行林分结构调查并对凋落物生产量进行为期1 a(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凋落物生产量为5.95~9.70 t·hm-2·a-1,除落果外,不同林分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林分因子与凋落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凋落物总量、落叶与林分胸高断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落果量与优势树种的平均胸径及其胸高断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林分密度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木质凋落物与林分结构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节律上,样地P1和样地P2凋落物总量与落叶表现为双峰型;样地P3凋落物总量与落叶表现不规则型;样地P4,样地P5和样地P6凋落物总量与落叶表现单峰型。不同林分落叶养分比较发现:氮、钙差异显著(P<0.05),磷差异极显著(P<0.01)。养分年归还量分别为碳2.7~4.7 t·hm-2·a-1,氮75.75~105.58 kg·hm-2·a-1,磷2.07~3.67 kg·hm-2·a-1,钾16.54~41.80 kg·hm-2·a-1,钙74.61~109.91 kg·hm-2·a-1,镁17.95~29.48 kg·hm-2·a-1。落叶、落果、碎屑物占各元素归还量的71.17%~95.75%。图2表6参31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均来自于凋落物归还给土壤的物质再循环,本研究对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年总凋落量为5248.6±838.5 kg.hm-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量的68.2%,总凋落量与叶凋落量的凋落节律均呈双峰型,花果等的月凋落量与月均温度及月降水量均呈极显著正关性。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 7种矿质元素的月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含量大小为Ca﹥Mg﹥K﹥Mn﹥Fe﹥Zn﹥Na。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等矿质元素的月归还量与叶凋落物量的月动态相关性极显著。叶凋落物中Ca、Mg、K、Mn、Fe、Zn、Na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9.03、13.03、10.01、0.82、0.77、0.14、0.07 kg.hm-2,7种矿质元素的年归还量大小与其年均含量大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主要研究了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4个参数:①P-作物从肥料中吸收氮量(kg.hm-2);②Lfsp-肥料和土壤氮损失量与作物从耕层土壤有效氮中吸收氮总量(kg.hm-2);③Wn+1-肥料残留氮量与季后耕层土壤有效氮剩余总量(kg.hm-2);④Wn-播种前耕层土壤有效氮总量(kg.hm-2),并根据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将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在用空白田土壤测定结果计算Lfsp值时,原公式用同一年作物播种前与收获后土壤测定结果之差,而试验采用后一年与前一年春季土壤测定结果之差,修正后大豆Lfsp值为12kg.hm-2,首次在黑龙江省运用修正后的生态平衡施肥参数预测出大豆白浆土生态平衡施氮量,大豆达到2160kg·hm-2产量需施纯氮42.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