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匈牙利鹅、莱籽鹅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绒肉兼用鹅作基础素材,进行品系选育,采用三系或四系选出生长速度快、绒肉产量高、繁殖性能好、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肉鹅配套系。结果表明:与本地白鹅相比,A系♂×B♀、AB系♂×C系♀杂交后代70日龄体重提高了22.32%和16.67%,饲料转化率提高了7.3%和11.2%,育雏成活率提高了16.5%和15.5%。杂交鹅群体整齐度分别为83%和8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组合鹅的产肉性能,为肉鹅新配套系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太湖鹅、五龙鹅、皖西白鹅、四川白鹅和三花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8个杂交组合。分别对8个杂交组合90日龄鹅的体尺、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和肌肉成分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WXSC组合除髋骨宽外其他各项体尺指标都最大,而SHSC组合的平均体重、体斜长、胸深、胸宽、胫长和颈长都最小。活体重、屠体重和腹脂重都以WXSC组合为最高,分别为3291.36、2956.46和77.84g。SHWL组合屠宰率为92.96%,高于其他7个组合的水平。剪切力值SHT最小只有3.09kg,WXWL最大3.78kg。系水力SCWL组合最高(66.46%),WXSC组合最低(61.48%)。水分含量SHWL最高(73.05%),SCT组合最低(66.77%)。蛋白含量SHT组合最高(23.32%),SHWL最低(21.94%)。脂肪含量SHT组合最高(3.06%),SCWL组合最低(1.67%)。[结论]WXSC组合生长速度最快,SHT组合产肉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太湖鹅、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MSTN基因与鹅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湖鹅剪切力低于四川白鹅,肌肉脂肪含量高于四川白鹅,差异显著,说明太湖鹅脂肪沉积能力较强,肌肉嫩度较好。MSTN基因P11引物检测到2种基因型AA、AB,且AB基因型个体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说明B基因与脂肪沉积有正相关关系。MSTN基因P4引物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且BB基因型个体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AB基因型个体,说明B基因与脂肪沉积有正相关关系。四川白鹅较太湖鹅生长速度快,90日龄四川白鹅平均体重3 154 g、太湖鹅平均体重2 925 g;但四川白鹅脂肪沉积能力与太湖鹅比相对较弱,四川白鹅肌肉脂肪含量为1.79%,太湖鹅肌肉脂肪含量为2.20%。说明MSTN基因对鹅肌肉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STN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将该分子标记应用于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朗德鹅与皖西白鹅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0日龄朗德鹅和皖西白鹅的肌肉品质进行研究。分别对朗德鹅和皖西白鹅的屠宰性能、肉常规品质和胸、腿肌纤维密度与肌纤维直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周龄朗德鹅肌肉的失水率、系水力和pH值差异不显著,各组朗德鹅胸肌与腿肌的肌直径大于各组皖西白鹅,且差异显著(P<0.05),而各组朗德鹅胸肌与腿肌的肌纤维密度低于各组皖西白鹅值,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朗德鹅的肌肉品质明显优于皖西白鹅。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肉用仔鹅肌肉脂肪酸和硫胺素(维生素B1)含量,以扬州鹅纯繁群体(A♂×A♀、B♂×B♀)为对照组,以其4个杂交配套组合(B♂×A♀、K♂×A♀、D♂×A♀和C♂×A♀)为试验组,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肌肉脂肪酸和硫胺素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B×A、K×A胸肌中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胸肌中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腿肌中,试验组C×A部分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B,试验组K×A、D×A部分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A×A。对照组B×B肌肉硫胺素含量(母鹅胸肌除外)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试验组D×A胸肌硫胺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由此可见,相对于扬州鹅纯繁群体,杂交配套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肌肉脂肪酸含量,但硫胺素含量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豁眼鹅纯系、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和四川白鹅纯系3个群体鹅的产蛋数、高峰期产蛋率、季节性休产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等指标比较分析,评估豁眼鹅改良短日照品种鹅季节性繁殖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辽宁地区豁眼鹅群体产蛋性能优良,280 d产蛋数为95.4±22.7枚,高峰期产蛋率为46.3%,无就巢和季节性休产。豁眼鹅纯系、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两组的平均产蛋数、高峰期产蛋率高于四川白鹅纯系(P <0.05);四川白鹅季节性休产率为90%,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休产率为50%。结果表明:豁眼鹅可以杂交改良其他品种鹅的季节性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高产仔瘦肉型配套系不同杂交组合生长肥有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营养水平,大白♂×汉梅♀的生产成绩优于大白♂×长汉梅♀(P<0.01)。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营养水平,试验全期大白♂×汉梅♀以中营养水平饲粮生产成绩最好,其次是高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而大白♂×长汉梅♀在同样三种营养水平下,试验全期其排忧顺序为高营养水平、中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屠宰性状,各组合间无差异(P>0.05),并均表现良好肉质;饲粮类型对各组合杂交猪内脏器官的影响变化不明显(P>0.05),对胴体瘦肉率略有影响,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以东乡花猪×东乡花猪、长×杜东、长大×杜东3个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繁殖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四元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良好,日增重766.34 g,料重比2.78∶1,胴体瘦肉率60.70%,杂交效果优于三元杂交,各组猪的肌肉都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杂种优势生产鹅肥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狮头鹅一代杂种和湖南溆浦灰鹅、白鹅作父本与吉林省本地鹅杂交筛选肥肝鹅的最优杂交组合。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狮头鹅一代杂种)F_1×(狮头鹅一代杂种)F_2,溆浦灰鹅×本地鹅的2个杂交组合,肥肝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地×本地)(P<0.01);F_1×F_1组合显著高于溆浦白鹅×本地;(P<0.05);F_1×本地与本地×本地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纯种和小体鲟♀×施氏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及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杂交种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其粗蛋白、粗脂肪、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大部分淡水鱼类。通过比较发现小体鲟蛋白、呈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西伯利亚鲟最低;但西伯利亚鲟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最高,杂交鲟的蛋白及各种氨基酸含量介于亲本之间,更接近母本。3种鲟鱼间杂交并未体现出肉质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鹅种生长曲线拟合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3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太湖鹅、五龙鹅、皖西白鹅、四川白鹅、三花鹅1~13周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各个鹅种的生长曲线(R2>0.96),但不同鹅种的最优拟合模型不尽相同。太湖鹅的最优拟合模型为Gompertz,三花鹅的最优拟合模型为Logistic,五龙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的最优拟合模型为von Bertalanffy。总体来说von Bertalanffy拟合鹅生长曲线效果较好。利用最优拟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模型拟合参数,皖西白鹅最早到达生长拐点,三花鹅最晚到达生长拐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优良,无论绝对生长还是相对生长始终都处于曲线上方;三花鹅的生长速度则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含皮特兰血的4个组合杂交猪(皮杜、皮杜B、皮杜大、皮杜长大)的瘦肉率、熟肉率、大理石纹评分、肉色评分、pH值、失水率和嫩度等7个肉质指标按等权关联度进行了综合评定,以评价皮特兰在商品猪生产中的种用价值。结果表明:“皮杜B”肉质最优,其次是“杜长大”和“皮杜长大”,说明以提高瘦肉率为目标利用“皮杜”公猪,“皮杜长大”4系配套组合和“皮杜”公猪与培育品种杂交肉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微卫星标记研究中国15个地方白羽鹅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2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15个地方白羽鹅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2个微卫星标记中3个为高度多态座位,1个低度多态座位,其余均为中度多态座位。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太湖鹅(0.7105),最低的是皖西白鹅(0.5838)。织金白鹅与溆浦鹅遗传距离最近,为0.0417,而太湖鹅与四川白鹅最远,为0.7259。通过UPGMA法15个地方白羽鹅聚为3大类:织金白鹅、溆浦鹅、闽北白鹅、右江鹅、莲花白鹅、武冈铜鹅、同始鹅、浙东白鹅、籽鹅聚为第一类,广丰白翎鹅、皖西白鹅聚为第二类;酃县白鹅、百籽鹅、太湖鹅、四川白鹅聚为第三类。本研究证明中国地方鹅群体的遗传多性样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5.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九孔鲍♀×盘鲍♂),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在水温24℃下,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5~25 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0.2~1.0 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5~15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后10~15 min开始处理的效果较好,平均担轮幼虫成活率为52.07%,平均三倍体率为55.81%;最佳药物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最佳持续处理时间为10 min,担轮幼虫率为21.43%,异源三倍体率为50.96%;药物空白对照组1(九孔鲍♀×九孔鲍♂)担轮幼虫率为85.38%,二倍体率为95.42%;药物空白对照组2(九孔鲍♀×盘鲍♂)担轮幼虫率为54.37%,二倍体率为75.87%.综合考虑,鲍异源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13 min,即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0.4 mg/L的CB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同源性及其含量。[方法]采集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与25种商品二抗共同抚育,进行免疫印迹及酶联免疫分析。[结果]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可与兔抗鸡IgM、兔抗猪IgG、兔抗鸡IgG、兔抗大鼠IgM、兔抗猴IgG和羊抗人IgG等6种二抗发生免疫印迹反应。利用鸡IgG、鸡IgM、猪IgG、大鼠IgM、猴IgG和人IgG的ELISA试剂盒测定了中华鳖和杂交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中华鳖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为28.5~215.4μg/L,杂交鳢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为24.5~201.5μg/L。[结论]该研究能够丰富中华鳖、杂交鳢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研究,对中华鳖、杂交鳢的健康养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6个白鹅品种GH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鹅、扬州鹅、豁眼鹅、浙东白鹅、皖西白鹅和四川白鹅6个鹅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鸭、鹅GH基因序列设计1对扩增第2外显子的引物,用PCR-SSCP方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鹅GH基因第2外显子上共发现2个单碱基突变位点,第39处的T-C突变,未发生氨基酸变化,为沉默突变;第74处T-C单碱基突变导致第25个氨基酸由缬氨酸(V)变为丙氨酸(A)。鹅群中表现出10种基因型(AA、AB、AC、AD、BB、BC、BD、CC、CD、DD)。统计结果发现10种基因型在6个鹅品种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所有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太湖鹅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最低,浙东白鹅最高;除太湖鹅为中度多态外,其他品种均为高度多态。本研究表明鹅GH基因在不同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2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期20~35kg,中期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肌肉化学成分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鲜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撒坝猪鲜肉的赖氨酸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在干肉样中,二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撒坝猪的组氨酸含量在鲜样和干样中都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1)。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结果显示,撒坝猪肌肉中的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的含量显著地比杂交猪的高(P<0.05);尽管统计学的差异不显著,撒坝猪肌肉中的豆酸蔻(C14∶1), 和棕榈油酸(C16∶1)显示了比杂交猪的高趋势(P>0.05);然而,杂交猪肌肉中亚油酸 (C18∶2)的含量显著地比撒坝猪中的高(P<0.05);两个组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 和花生酸(C20∶0)含量相同(P>0.05)。  相似文献   

19.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催产、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 schezeri及其正反交杂交后代的受精卵,在常温下对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后代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卵子中,斑鳜及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大于翘嘴鳜及以翘嘴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卵子,前者直径为(1.86±0.07)mm,后者为(1.08±0.06)mm。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种胚胎发育时序基本以母本为基准,即以翘嘴鳜为母本的杂交种胚胎发育时序与翘嘴鳜的相同,以斑鳜为母本杂交种的则与斑鳜相同。在水温28.0~30.0℃下,以翘嘴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34 h,而在26.5~30.0℃下,以斑鳜为母本的两种胚胎孵化需时约91 h。以斑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比较大,全长为(4.60±0.07)mm,以翘嘴鳜为母本的初孵仔鱼全长为(4.00±0.05)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