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很多牧区风多,干旱,气候不调,不少地牧草不旺,并且一到冬季,冰封千里,风霜为灾,牲畜常因冻饿大量死亡,严重影响着牧业的发展。内蒙牧区经验,森林在冬季可避风雪,可解决部份牲畜鉰料,每亩沙棗可养五只羊,比草地价值大几倍;森林在夏季可使牧草丰盛,气候凉爽,牲畜骠肥,因而,在牧区造防护林是完全必要的。这对改造牧区面貌,发展畜  相似文献   

2.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开展森林可燃物的研究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的森林可燃物研究对我国现代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可燃物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及森林火灾灾后管理的策略:1)在进行森林防火工作时,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加强生物防火工程建设,并采用先进的生物防火技术,对可燃物进行科学管理;2)对农、林、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森林燃烧性;3)推广使用清洁的生物能源,减少森林可燃物积累。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我国森林防火科学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牧复合经营突破了单一种植桉树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林业、牧业和草业有机结合。根据林牧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的理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等资源,发挥生物的资源潜能,在桉树林下种植适宜牧草,促进了桉树的生长,又缓解种植桉树带来的环境弊端。通过桉树林下种植的4种牧草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存活率、生长率,茎叶的鲜质量和干质量等指标并统计对比,结果表明,苏丹草在株高、叶长、叶面积、存活率、生长率、茎叶的鲜质量和干质量指标中占明显优势;在4种牧草8项指标的显著性分析中,不同的牧草品种对各项指标皆产生了显著影响;据以牧草的8项指标为变量的聚类分析,紫花苜蓿不适合种植,黑麦草和高丹草为基本适合种植,苏丹草最适合种植。  相似文献   

4.
1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合理、功能最完善的生物库、资源库、能源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和降低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以森林为工作对象的林业承担着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是指由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综合组成的动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最复杂的组成、最完整的结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因而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地酸雨监测资料和森林受酸雨危害状况资料分析表明,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森林受害最严重的是西南,这是由我国特有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土壤飘尘和燃料结构所决定的。因此,防治酸雨危害森林的对策,应放在改变燃料结构、营林作业、生物沼气、小水电站及防污新技术应用上。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与城市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是指城市及其周围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它包括市区的道路、公园、绿地的林木及市郊的森林公园、风景区、果林、防护林、水源林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益最强的生态系统。假如世界上没有森林,其后果将是大量生物物种灭绝,全世界70%淡水白白流入大海,人类会出现淡水”危机;生物因碳将减少70%,地球上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地球增温;空气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人类无法生存。因此,森林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总调…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这部系列专著由中国林业出版社于 2 0 0 1年全部出版完成了。这部专著的问世是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 ,我国林业战线取得的一大丰硕成果。编写这部专著历经十余载 ,是在原林业部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 ,在各省 (市 )、自治区林业厅 (局 )以及各《森林》编委的全力支持下 ,由 2 0 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 ,并经数百位专家讨论、审议后成书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是一部建国以来我国森林科学在长期实践中科学总结的巨著。众所周知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丰富、适应性最强、稳定性最大、功能最完…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将森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来经营,在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过程中,应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并长期保持系统的功能良好.提出将小班区划与林型划分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最基本单位,并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森林结构与系统生产力、生产潜力、生物多样性等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区地处“三北”,大部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森林资源在我区显得十分宝贵.我区林业面临的主要灾害是森林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这“三害”对我区的森林资源危害十分严重。 1987年,我区大兴安岭林区发生4次较大山火,虽经尽力扑救,还是有250万亩森林严重受灾.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碳储库和绿色水库,是生态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因而,被喻为地球的“肺”。然而在森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森林病虫害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了保护地球的“肺”,人类同森林病虫害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而且这一斗争仍在艰苦地进行着。“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措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归纳起来有五大类:林木检疫、林业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森林是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产物;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它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得到完善。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人们提出了“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它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居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种类最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最快,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强烈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森林所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木材,而森林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为全社会提供了多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森林的庞大生物世界中,地球上500万种以上的生物中有一半多在这里栖息繁衍。森林是地球之肺、大地之衣,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滞尘等生态服务功能,对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源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一般认为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存于其中的生物、土壤和环境。森林之所以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森林具有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体。发展城市森林是解决城市空气与水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制  相似文献   

15.
旱生牧草是指具有适应土壤及大气干旱特性,能在干燥环境中正常生长的牧草。我区经过广大农牧民和科技工作者驯化、引种选育的优质旱生牧草种类很多。下面对几种优质旱生牧草的特性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刘明辉同志在几个小组的讨论会上,讲了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意见,刘省长说: 一、对保护森林发展林业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森林在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不仅给我们提供用材、烧柴、果实,油料和各种林副产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保障农业、牧业的发展,给开展多种经营创造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绿色小康路     
绿色小康路高利有人说:绿色代表希望。我说:在内蒙古,绿色就是通向小康的快车道。进入90年代,我区在牧业生产连续5年丰收,粮食大量稳定在100亿公斤以上,牲畜头数突破5000万头只大关后,去年达到5700多万头只。这绝非偶然,我区在牧业从1980年后逐...  相似文献   

18.
浅谈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阅,简要论述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警惕北国松林霸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一些次生林区,人工针叶纯林(松类)愈来愈多,阔叶林急剧减少。经营针叶纯林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小、森林稳定性减小、土壤肥力降低、景观环境效益降低,也不利于牧业发展。应注意森林经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保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监测和报告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其资源、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建立一个有效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生物多样性正确评估的前提和基础,而合适的指标的筛选是构建这一体系的首要工作。本文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以及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林分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初步构想,为全面构建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