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选育具有耐温特性的醋酸菌,用于醋酸发酵。[方法]从醋醅中筛选具有较好耐温特性的醋酸菌,并且通过常温等离子体诱变提高该菌株的发酵效率。[结果]从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获得一株醋酸菌WL021,经鉴定属于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最适发酵温度为35℃。对该菌株进行常温等离子体诱变处理,获得在35℃条件下具有较高醋酸发酵效率的菌株WL021-1。利用15 L自吸式发酵罐,在发酵温度35℃、通气量0.15 vvm、乙醇浓度7%的条件下,巴氏醋杆菌WL021-1平均发酵效率为1.10 g/(L·h),与出发菌株相比终酸浓度和酒精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发酵周期缩短约7 h,发酵效率提高约10%。[结论]选育获得醋酸发酵菌株巴氏醋杆菌WL021-1,最适发酵温度35℃。该菌株的工业应用有利于降低发酵过程降温成本。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农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选用酵母菌(Saccharomyces)、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株菌复配菌剂,接种于湿热灭菌(121℃,20min)的醋渣中,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生物肥料,分别以质量比5%、10%、20%、30%与盐碱土混合,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于盐碱化土壤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5%、10%、20%、30%醋渣微生物菌肥均降低了盐碱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0.12、0.62、0.44、0.52个单位;均提高小麦幼苗的出苗率和株高;但土壤的电导率提高了15.65%~73.76%,与添加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两株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发酵条件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分离获得的二株菌巴氏醋杆菌(ZHC菌)和葡萄糖酸杆菌(TAⅢ菌)的纤维素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两株菌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产细菌纤维素的验证实验.[结果]单因素碳源实验表明,两株菌都能较好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甘油、D-果糖、蔗糖,其中以甘油效果最佳;单因素氮源实验表明,两株菌对硫酸铵的利用效果都较差,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最佳复合氮源;验证实验表明:ZHC菌以培养基:甘油3;、蛋白胨1;、酵母膏0.45;、磷酸氢二钠0.2;,30℃,接种量5;,静置发酵10 d时,细菌纤维素产量达4.24 g/L.TAⅢ菌以培养基:甘油4;、蛋白胨1.2;、酵母膏0.45;、磷酸氢二钠0.3;,30℃,接种量5;,静置发酵10 d时,细菌纤维素产量达3g/L.[结论]在利用巴氏醋杆菌(ZHC菌)和葡萄糖酸杆菌(TAⅢ菌),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时,甘油是最佳碳源选择,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最佳氮源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老陈醋醋醅中分离的一株地衣芽孢杆菌菌体(Bacillus licheni formis)作为还原剂,以氯金酸(HAuCl4)为原料,采用生物法合成纳米金粒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镜进行了表征后,分析得到合成的纳米金的紫外吸收峰值为545 nm,其粒径为15(±28%) nm,其结晶呈球形,为面心立方结构.X射线衍射仪表征图谱与已报道的纳米金图谱一致.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对蚯蚓液体肥料中优势细菌种类在门及属水平上细菌相对丰度进行研究,最终分离得到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陶厄氏属(Thauera)、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柯赫芽胞杆菌(Bacillus kochii)、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高地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Rummeliibacillus pycn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solani、黄海芽胞杆菌(Bacillus marisflavi)共10株不同特征的纯化菌株。结果表明: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细菌属水平上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分离出的10株细菌中6株为芽胞杆菌属。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获得适宜杏皮渣醋发酵的醋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杏皮渣醋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固态发酵醋醅和杏园的土壤中分离醋酸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产酸曲线的测定及生理生化鉴定,对产酸量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6株菌,其中Ac01、Ac02、Cp01、Cp02和Tr01属于醋酸菌属.初步判定,在杏皮渣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的Ac01和Ac02可能属于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菌株Ac02醋酸产量在分离菌株中最高,可达到3.04 g/100 mL,其16S rDNA序列与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 16S rDNA序列相似度大于99;.[结论]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Ac02为醋杆菌属(Acaobacter)的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是一株在杏皮渣醋生产中有应用潜力的醋酸菌.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陈醋大曲红曲霉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纯种培养专用红心大曲,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山西老陈醋使用的红心大曲中红曲霉进行分离鉴定,从山西老陈醋专用红心大曲中共分离到8株红曲霉,经固体平板培养特征、显微镜镜检个体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和生化试验等试验,确定其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两个种即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为以后红曲霉强化大曲,生产高质量山西老陈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提升五味子、山药、大枣复合醋品质为目的,通过研究发酵温度、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种量和原料比对复合醋总酸含量的影响,经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醋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36℃,初始酒精度为7%,醋酸菌接种量为10%,原料比为1:2:1时,总酸含量为4.42 g·100 m L~(-1),可获得品质较佳的复合醋。  相似文献   

9.
陈卫红  沈伟达  阳大海  鲁水龙  郑武  于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45-11046,11119
[目的]从开菲尔粒中分离并鉴定醋酸菌,为研究醋酸菌在开菲尔饮品发酵及开菲尔粒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及技术基础。[方法]将开菲尔粒粉碎后制备成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悬液,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上,37℃条件下培养7d,挑选单菌落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并扩增其16S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筛选到一株醋酸菌——KAB7。[结论]根据该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以及16SrRNA测序比对,鉴定为巴氏醋杆菌巴氏亚种。  相似文献   

10.
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中获得26株石油降解菌,筛选出表面活性剂产生菌1株(H-6)和优势菌6株(H-1、H-17、H-18、H-19、H-20、H-23),结合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以表面活性剂产生菌H-6为中心,再任选3株优势菌株构建石油降解菌群,得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C5(H-1、H-6、H-18、H-19),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群C5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结果表明:接种量15%(H-1)、15%(H-6)、20%(H-18)、10%(H-19),温度25℃,石油含量2 000 mg/L条件下,7 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78.87%。这说明高效降解菌群C5对石油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应用于油水淹地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Diethylphosphono acetic acid (DPA) was used as a current hapten to generate broad specificity polyco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a group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Six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immunized with immunogens synthesized by the active ester method (AEM) or 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mide method (EDC). The titers of antisera reached 25 600 by AEM and 6 400 by EDC, respectively. Polyclonal antibodies raised against DPA were screened and selected for the competitive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I-ELISA). A CI-ELISA for DPA was developed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3.536 ng mL^-1and an I50 value of 0.182 μg mL^-1. The assay specificity was evaluated by obtaining competitive curves for several structurally related compounds as competitors. The antiserum showed high affinities to chlorpyrifos, diazinon, omethoate, parathion-ethyl and profenofos with I50 of 0.12, 0.15, 0.21, 0.88, 0.97 and 2.5 μg mL^-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say could be a screening tool for quantitation and semiquantita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above former fiv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相似文献   

12.
以氰戊菊酯为供试药剂,对斜纹夜蛾种群进行了抗性选育,同时评价了肟醚类化合物对抗性品系的毒力。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经过连续3代的单对筛选和群体筛选得到的氰戊菊酯抗性品系(Fen-R),其抗性倍数达101.74,比筛选前提高了2.17倍,并对乙酰甲胺磷和丁硫克百威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经过连续2代单对筛选得到的相对敏感品系,其对氰戊菊酯的LC50从126.34μg/mL下降到46.89μg/mL;HNPC-A9835、A9908和A9955等3个新化合物对斜纹夜蛾Fen-R的毒力均显著地高于乙酰甲胺磷和丁硫克百威,其中HNPC-A9955还优于氰戊菊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广谱特异性抗体,用于有机磷农药的免疫快速筛选检测。【方法】设计采用二乙基膦酸乙酸作为通用结构半抗原,用NHS-DCC法和EDC法合成两种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结果】NHS-DCC法所制得抗血清的最高滴度为25 600, EDC法合成的抗原制得的抗血清滴度最高为6 400,均获得免疫应答。以二乙基膦酸乙酸为对象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二乙基膦酸乙酸最低检测浓度0.0035 μg•ml-1,抑制中浓度I50为0.182 μg•ml-1。经对12种常见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特异性检测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所得抗体对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等农药有特异性反应,I50分别为0.12、0.21、0.24、0.78、0.97、3.8 μg•ml-1。【结论】该检测技术可用于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等药剂的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在大容积溶液培养和小盆钵土培试验中采用地上部生长性状和根系生长性状指标对小麦基因型进行了耐铝性筛选.结果表明,供试的24个基因型的耐铝性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无论是相同或不同的筛选方法,地上部耐性指数如相对株高和相对地上部干重与根系耐性指数如相对根长和相对根系干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根系耐性指数的SD、CV及分布范围较大,区分不同基因型耐铝性差异的灵敏度较高.地上部耐性指数的SD、CV及分布范围较小,反映基因型间耐铝性差异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但地上部也可作为可靠的耐铝性筛选指标.地上部生长性状指标尤其是株高不仅测定快速、容易,而且可以无损伤地测定而不影响后续研究的进行,可用于大规模的种质筛选或育种项目中.所采用的2种筛选方法能克服传统筛选方法如小体积溶液培养、土培和田间试验的繁琐、费时和筛选效率低的缺点,具有快速简便,一次可筛选较多样本,且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因而大大地提高了筛选的可靠性和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品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分析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研究其风味品质的形成因子,旨在为中早熟苹果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中早熟苹果品种选育评价标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中早熟苹果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糖酸组分等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5种中早熟苹果果实共检测到醇类、醛类与酯类等40种挥发性成分,其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2)皇家嘎拉、茂利元帅、美国8号、美隆与秋口红分别含有11、9、11、7、7种特征香气成分,它们具有不同的嗅感气味;(3)5个参试品种均检测到3种糖与6种有机酸组分,其中糖组分主要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组分主要为苹果酸,其次为琥珀酸、草酸、乙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糖酸种类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4)果糖、葡萄糖、蔗糖共同影响了5种苹果的甜味味感,苹果酸影响了其酸味味感;不同中早熟苹果品种糖总量、糖总量/苹果酸含量及味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味感评价的差异性与糖酸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特征香气成分在5个品种间存在差异,它们的气味是形成5种苹果各自果实香味的基本元素,3种糖组分与苹果酸是影响5种苹果甜味与酸味味感的因子,3种糖组分的总含量,以及糖总量与苹果酸含量的比值可以作为5种中早熟苹果味感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印楝农药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31个样区、5-7年生印楝人工林全林普选基础上,提出了印楝药用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优树选择的标准:(1)种子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总含量>0.8%;(2)株产果实数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株产果实数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株产果实数的106%;(3)地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地径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地径的16%;(4)无病虫害、旱害和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17.
对6JCF-45B型和6JCFD-55型菌草粉碎机的粉碎室进行分隔,建立各种不同形状和容积的粉碎室后对粉碎机进行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滴形粉碎室优于圆形粉碎室,双水滴形(M形)粉碎室优于单水滴形粉碎室.试验还揭示了缓冲空间概念.即在一定限度内,缓冲空间大的优于缓冲空间小的.  相似文献   

18.
以酿酒酵母DCCS101为出发菌株,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脱除挥发醋酸的效果。结果表明:以新鲜的荔枝汁作为发酵基质,酿酒酵母脱除外源醋酸的能力最大可达45%,但外源醋酸浓度高达2 g/L时,发酵终了醋酸浓度仍然达不到荔枝酒挥发酸最低标准的要求;酿酒酵母DCCS101脱除醋酸的速度与酵母生长繁殖速度有关。在以新鲜荔枝汁作为发酵基质的情况下,酵母生长繁殖指数期时脱除醋酸的速度最快;用新鲜荔枝汁调整荔枝酸酒作为发酵基质,在低糖高酒精度增氧条件下醋酸脱除率高达86.3%;以荔枝酸酒直接作为发酵基质,酿酒酵母DCCS101在增氧条件下能较好地生长繁殖,并将起始醋酸浓度1.5 g/L降低至0.53 g/L的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荔枝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抗性品种,并对各抗性鉴定方法进行评价,为抗虫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和广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水稻品种(组合)及2017年广西区试水稻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从田间直接采集、在室内用感虫品种TN1饲养的褐飞虱为虫源,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和取食选择性及发育历期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等综合鉴定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通过苗期群体鉴定筛选初步从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中筛选出表现为抗(R)的品种1份(R373),表现为中抗(MR)的品种2份(特优373和特优582).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和水稻次生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苗期群体鉴定结果一致,均表现为抗性材料的相关指标与感虫品种TN1差异显著(P<0.05),与抗虫品种RHT差异不显著(P>0.05).褐飞虱若虫的取食选择性、存活率及在不同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测定结果与其抗虫表现存在差异,且结果之间无规律性.[结论]R373是性能稳定的抗性品种(组合),可作为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基础材料使用.苗期群体鉴定筛选、蜜露量测定、成虫产卵选择性鉴定及次生物质测定可作为水稻苗期抗褐飞虱性评价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