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利用甘肃86个县(区)1988-20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对全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以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指标测度时,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且趋同性与差异性共存。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并不平稳,出现了反复波动,这一现象与发达地区形成反差。五大区域内收入差距逐渐收敛,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减小,区域间收入差距有所上升,表明县际农民人均纯收人在地区间交错程度有所下降,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极化指数(ER、EGR和LU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极化程度仍然未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区域间均衡发展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指出,为了缩小云南与发达地区差距,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到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个倍增,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实  相似文献   

3.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但南北经济发展相差巨大,严重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极差来论证江苏省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并就造成区域间差距的原因从区位条件、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知识差距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后来者,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工业化水平极其低下,曾显示出极大的发展差距。建国50年来,中国经历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从1978年以来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和世界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差距。中国与欧洲人均GDP相对差距由1992年的8.5倍缩小为5.3倍,与美国人均GDP相对差距由19.8倍缩小为8.8倍,与世界人均GDP相对差距由4.2倍缩小为2倍。这表明,中国在缩小与发达国  相似文献   

5.
尝试构建包含普惠保险与劳动力流动的欠发达和发达两地区理论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并通过建立省级面板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普惠保险推动劳动力流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普惠保险是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劳动力流动是普惠保险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可以通过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具有更明显的缩小效应。  相似文献   

6.
黄仁跃 《云南农业》2001,(10):26-26
(1)省情。云南省人多地少、底子薄,高度不平衡,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1998年人均GDP4326元,居全国第25位;省内城乡之间、内地与山区之间、昆明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差距巨大。如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大营街办事处4000多人,年GDP达15亿多元,比不发达地区一个40多万人口州的年GDP还多;省内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几个指标在全国31个省市排序多数处于倒数。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利用变形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安徽、浙江的经济差距进行了衡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省经济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人们一直非常重视的投资,而是人力资本和以资本、劳动之外的影响因素为代表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发达、地域发展差距明显的江苏省为分析案例,针对农户建立精准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意义。江苏省精准农业发展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阶段进行,因此,必须采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视“示范带动效应”、试行“大田规模效应”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城乡公共教育投资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通过升学和劳动力转移等形式大量流向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农村人力资本严重流失。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依附性,农村教育投资也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流失而流失,形成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错位效应,并且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这种错位效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间、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尤其是城乡的收入差距,从而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乐小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42-21443
选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环比经济增长率3项指标,根据1980~2009年统计年鉴中的时序数据,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广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不适于解释广西出现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滴流效应"对缓解城乡收入的持续扩大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更多的是受到发展政策和城乡分割的经济体制制约而并非经济发展本身的影响。只有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乡阻隔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发展的水资源压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各地区水资源压力差异较大的现状,引入了水资源压力指数的概念,并从人口、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水资源压力的地区差异;对各省区水资源人口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经济发展压力指数和紧缺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探讨了各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并对我国各省区水资源紧缺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2.
孙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12-15914
选取云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分析的变量指标,采集《云南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采用RHL值和泰尔指数,对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经济增长对城乡差异收敛与发散的空间分析及城乡经济差异演变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城市经济发展以向下收敛为主,农村经济发展以向下发散为主,导致城乡发展分离趋异,总体表现云南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的发展;城乡差异发展趋势显示库兹尼次曲线的倒“U”形特征。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加速总体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适当扶持贫困农村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程宏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83-19786
以苏北地区为例,根据2000~2009《江苏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差距情况,欠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家庭支出的恩格尔系数不同的差距。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城乡占有资源的不对称性和不流动性客观上造成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城镇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发展拉大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提出了缩小欠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资源城乡间自由流动;以城带乡,发挥城市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以农村和农业为抓手,提高农业比较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农牧业投入水平是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应用物能投入水平指数、资金投入指数对内蒙古农牧业投入水平与产出效应进行地区间比较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内蒙古农业投入水平从97.6上升到121.2,但低于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123.1)、中部地区平均水平(122.9)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123.8);内蒙古综合现代化水平2008年位居全国第13位,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首。  相似文献   

15.
陶爱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5-15987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个指标,依据2002~2009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按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均GDP、农村科技人员数量、乡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即r06〉r04〉r02〉r05〉r07〉r03〉r01。结合具体实际,具体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各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差异比较明显。选用GDP和人均GDP指标来反映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借助标准差、变异系数对河南省内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自1998年以来河南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的实证结论。最后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各粮食主产区间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阻碍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问题,利用13个粮食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对我国粮食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进一步对影响地区差异的各个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劳动力规模、劳均资本投入以及前沿技术水平对粮食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呈正向影响,即这3种因素加剧了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平衡;2)技术效率水平、劳均土地、劳均用工以及粮食生产劳动力结构等因素则对地区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有抑制作用,通过提高这些因素的投入水平能有效促进粮食产业的地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区域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将其划分为5类不同区域,并分析各区域的主要特点,为省级农村能源规划和区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受到人口、人口增长水平、经济发展、耕地资源和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人均耕地资源拥有量和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程度方面存在诸多地域差异。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判别分析模型,选取了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逐年变动率等5项指标,利用云南省1995~2000年的相关数据,将全省16个市(地区、州)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并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区域创新活动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中,以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活动的代理变量,计算2000-2008年各年的人均新产品产值Moran′s I统计值表明,分布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即空间集聚现象。结合Moran散点图与LISA研究分析得出,广东省区域创新活动不仅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还存在空间差异现象,同时,广东省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创新活动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