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4,(4):54-54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科院水生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急速体系等项目的支持下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该品种2008年通过全国水  相似文献   

2.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历时10余年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该鱼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近年来,由于受养鱼管理工资、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养鱼成本提高,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相似文献   

3.
异育银鲫中科三号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员的育种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4.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该品种鲫鱼适宜主养、混养、精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鳞片紧密、不易脱落等特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该品种推广养殖可以促进养殖结构调整、提高池塘产能,化解饲料价格上涨和鱼类价格偏低等不利因素,大幅增加养殖效益。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站新干示范县自2010年开始从湖北黄石市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已连续四年开展异  相似文献   

5.
李超 《河北渔业》2002,(6):26-27
<正> 异育银鲫具有易饲养、生长快、病害少等优良性状,为了进一步探索异育银鲫池塘养殖新模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2001年在唐村水库渔业示范基地利用0.373hm~2池塘,进行80:20池塘主养异育银鲫高效试验,经8个多月饲养,共产成鱼5 166kg,平均每667m~2产鱼922.5kg,获纯利14 507元,平均每667m~2获利2 590元,投入产出比1:1.44,饵料系数1.9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异育银鲫是以黑龙江方正鲫为母本、江西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繁殖而成的优质良种鱼 ,具有体形好、肉味美、生长快的生长优势。为调整池塘养鱼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 ,1 998-1 999年淮阴市水产局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三万亩异育银鲫 (主 )混养技术项目。经过两年的精心实施 ,项目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351 0 5亩鱼池总产量 1 993.5万 kg,平均亩产567.8kg,其中异育银鲫 2 35kg占 41 .4%。异育银鲫最大规格 42 6g,平均规格 31 2 g。总利润 4970 .33万元 ,亩产 1 41 6元 ,投入产出比 1∶ 1 .64。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试验…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为拓展本地区的养殖种类范围,河北省廊坊地区引入异育银鲫"中科3号"、长丰鲢淡水养殖新品种,开展试验性养殖,试验的养殖模式为主养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搭配品种为草鱼、青鱼,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长丰鲢在廊坊地区进行移植驯化,拓展了本地区的养殖种类范围。通过试验,该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饲养成本低。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长丰鲢是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人工雌核发育、分子标记辅  相似文献   

8.
我县于1994年开始进行异育银鲫主养、混养试验获得成功。1996、1997年承担了省、市水产局下达的“池塘主、:t养异育银鲫技术的推广”项目。1997年我县实施该项目面积达1498.34亩,其中主养面积734.34亩,)1养面积764亩,亩均产量分别为656.27公斤及675公斤,饵料系数为1.  相似文献   

9.
异育银鲫肉味鲜美,生长快,成活率高。传统的养殖,鲫鱼常作为搭配品种。1998年在新乡市南高村1~#池进行主养异育银鲫高产试验,6亩池塘鱼产量12725公斤,其中异育银鲫为12500公斤,利润63303元。现把养殖情况介绍如下:1 池塘条件 1~#池位于自来水厂旁,面积6亩,平均水深2.5米,池塘东西走向,水源为地下水,水质清新无污染。配3千瓦增氧机一台,水泵、投  相似文献   

10.
李超  赵仁红 《内陆水产》2001,26(9):9-10
异育银鲫具有食性广、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因而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探索池塘主养异育银鲫高产技术,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于2000年4月~12月,在安靖水库利用4002米2池塘,进行主养异育银鲫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4002米2,池深3.2米,池塘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底质为砂壤土,底泥厚度为20厘米,池底平坦。池塘内配置3千瓦的增氧机1台。1.2水源条件水源来自水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  相似文献   

11.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我国科研人员从筛选出的少数银鲫优良个体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选育出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受欢迎的名优鲫鱼养殖品种,也是农业部公布的适宜推  相似文献   

12.
正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品种之一,2019年全国总产量为275.6万吨,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异育银鲫作为鲫鱼改良新品种中的主力,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体形观感好、不易脱鳞、生长快、出肉率高等性能,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产量约占全国鲫鱼养殖总量的70%。从20世纪80年代起,水产科学家们共培育出了5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作为第5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7),是以银鲫E系作为母本,通过不同世代分别与团头鲂和兴国红鲤两种父本进行11代连续雌核发育而得到的异育银鲫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中科3号鲫鱼     
正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长期研究,在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接力支持下培育出来的鲫鱼新品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中科3号是从筛选出的少数银鲫优良个体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于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为GS01-002-2007。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池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池塘养殖技术水平。沛县实施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丰收计划项目《淡水池塘80:20异育银鲫养殖新技术》。全县淡水池塘80:20异育银鲫养殖发展到227hm^2。共收获成鱼197.1万kg,年产值1735.2万元,利润563.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异育银鲫"中科5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院士等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五代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饵料系数低、耐低氧、耐运输、易捕捞、易垂钓、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为了给广大渔民提供优质"中科5号"鱼种,进行了培育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4,(7):40-42
<正>A异育银鲫"中科3号"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选育,是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异育银鲫(♀)与平背型(A系)异育银鲫(♂)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选育出来,再经异精雌核发育培育而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审定情况:2007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2-2007。特征特性: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核基因组与A系异育银鲫相同,线粒体DNA与D系异育银鲫相同,生长速度较推广养殖的高体型异育银鲫(高背鲫)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灰,鳞片紧  相似文献   

17.
郭旭升  刘俊杰 《河南水产》1998,(4):22-22,28
1997年,利用配合饲料在0.25hm^2池塘中主养异育银鲫,经过194天养殖,平均每hm^2产鱼10035.2kg,其中异育银鲫8579.2kg,平均规格195g,每hm^2盈利54144.8元,投入产出比为1:1.64。  相似文献   

18.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利用高体型银鲫(♀)与平背型银鲫(♂)交配产生的第3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具有以下优点:①生长速度快,比普通异育银鲫快20%以上;②遗传性状稳定;③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④寄生于肝脏造成肝囊肝死亡的碘泡虫发病率低。2008—2009年,江都市水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保证养殖业的稳步发展,是当前渔业养殖较困难的问题,笔者通过三年来的摸索,对异育银鲫主养与加州鲈主养进行了分析比较,供养殖者在生产中借鉴、探讨。一、银鲫主养模式及逐年效益分析1.放养及收获池塘选择本场标准成鱼养殖池,总计面积为150亩,池塘水源充足,电力设施齐备,具有保水能力强,进排水方便,常年平均水深在2米和运输方便等优点。放养前整池消毒处理,清野除菌。每年放种工作必须在3月1日前结束,各品种入池前须用药物浸洗消毒,放养及收获数量如表1所示:表1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20.
异育银鲫养殖新品种——“中科3号”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在刚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和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新品种。它是在鉴定出可区分银鲫不同克隆系的分子标记,证实银鲫同时存在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利用银鲫双重生殖方式,从高体型(D系)银鲫(♀)与平背型(A系)银鲫(♂)交配所产后代中筛选出少数优良个体,再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经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