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适期收割对稻谷损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稻米原粮爆腰率是影响加工过程中出米率的重要因素。经调查,农家交售原粮中爆腰率高达25%,其中有干燥、储藏方面的原因,也有收割期不当的原因。本研究从一株稻穗中谷粒含水率与爆腰率的关系分析着手,通过对田间不同品种、不同含水率稻谷爆腰率的测定,并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结果证明,完整谷粒的平均含水率在20%以上时收割,可以有效地避免田间爆腰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丰富复粒高粱种质资源,研究复粒基因的遗传规律,探讨复粒高粱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采用自育复粒高粱不育系3份与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粒高粱恢复系4份分别进行杂交,调查统计F_1、F_2复粒性状,进行复粒遗传规律分析并观察复粒高粱小穗结构。结果表明,复粒性状为显性,由1对基因控制。观察到复粒高粱小穗雌蕊、雄蕊数多,存在多浆片、多护颖、多子粒的现象;从复粒高粱的育种目标看,72B·DORADOA_2具有较高的复粒率,千粒重适中,可能是优良的复粒高粱亲本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复粒小穗高粱的发现过程,对SZO-1等品系初步观察表明:在复粒高粱的每个穗子中除部分为正常小穗外,还有多雌蕊、多雄蕊、多柱头小穗。多数小穗中可形成包括孪生连体粒在内的多粒种子。说明高粱小穗的原始结构属多小花类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干燥时间、缓苏温度及缓苏时间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时间越长,干燥后72h爆腰率越高。缓苏可有效地抑制稻谷爆腰率,干燥50min后,40℃、60℃、80℃三种缓苏温度都可有效抑制爆腰率,使爆腰率降低88.6%。干燥90min后,稻谷水分含量为14.5%,40℃缓苏后爆腰率仍迭到了76%,80℃缓苏后爆腰率仅为8%,可见高温缓苏抑制效果更佳。缓苏温度越高,缓苏效果越好,提高缓苏温度可缩短缓苏时间。稻谷干燥时间延长,应相应地提高缓苏温度,增加缓苏时间。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粒用高粱的种植面积为4200公顷,美国为360公顷。在美国,粒用高粱因杂草竞争而减少产量,从而造成10300万美元的损失,苘麻就是粒用高粱最麻烦的一种杂草。在杂草综防计划中,具有防杂草竞争或先占资源特性的作物品种可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空秕粒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大面积生产上都存在空秕粒现象。这是一种生理障碍.包括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后发育不良的半空粒。根据多年生产调查,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约有5%~20%的空秕粒率。但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和栽培技术不当的情况下.空秕粒可以达30%~40%.甚至更高。如2006年我区水稻生产抽穗扬花期的7月中旬遇高温伏旱。大面积生产上10余个品种空秕粒高达60%~70%.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在水稻生产上不仅要争取多穗大穗。还要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两种高粱类型的SPS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乳熟期到完熟期粒用高粱茎秆中的SPS酶活力明显增高,SS酶活力在粒用高粱茎秆中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中SS酶活力到乳熟期达到最大,明显高于粒用高粱.对糖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甜高粱茎秆中利用SPS酶合成蔗糖的效率要高于粒用高粱;两种类型高粱的SS酶活力与其茎秆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S的作用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谷子(粟)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谷子不同品种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其中有79.5%的品种属感病或高度感高类型。谷子抗粒黑穗病的遗传背景十分复杂,遗传方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遗传力为37.66%,超亲遗传比较明显,双亲发病株率平均值和差值与F2高抗株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446和r=0.8638,正确选配杂交组合对抗病育种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黑麦植株穗的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对穗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前13天到开花1天。不同浓度的蔗糖供给对穗结实率有不同的影响,随着蔗糖浓度上升,总结实率增加,但蔗糖浓度超过4%,穗结实率开始下降。在0.0~0.5%蔗糖浓度下.上部节间仍有~定的生长。但生长缓慢.不能抽穗。为明确蔗糖对穗粒数的调控的最敏感时期,设置了开花前不同时期降低蔗糖浓度的试验。蔗糖浓度为0.5%和4%2个处理。处理为开花前13~9天、8~4天、3天~开花。结果表明:不论在何时段,用0.5%蔗糖浓度处理,均比正常蔗糖4%处理穗粒数减少,就下降而言开花前13天>3天>8天>0天;穗粒数率最敏感的时期:一是在开花前13—9天,二是开花前3天~开花。  相似文献   

10.
籼稻落粒性QTL定位与环境互作效应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Z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在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以稻穗下落法测得落粒率(%)为指标,进行两地数据QTL联合分析。结果表明,ZM-RIL群体的不同株系在两地间落粒率变化很大。在海南,该性状呈近似正态分布;在杭州,则呈明显偏态分布。试验共检测到7个主效应QTL,位于第1、2、3(2个)、6、7和11等6条染色体上,每个QTL影响落粒率的加性效应均不大,其幅度为1.7%~3.9%,共解释群体落粒性性状变异的8.53%。其中,有3个主效应QTL(qSH3-1、qSH3-2和qSH6)存在显著的GE互作,它们均使海南增加落粒率和杭州降低落粒率,且GE总贡献率几乎接近加性效应总贡献率,表明GE互作对落粒率具有重要影响。此外,试验还检测到5对上位性互作QTL,这些互作共解释群体落粒性性状变异的3.39%,单个互作的贡献率为0.47%-0.85%,未检测到上位性与环境的显著互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沈爆3号为对照种,从爆裂玉米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关,于2015年成功选育出又一个国审爆裂玉米新品种沈爆4号.沈爆4号是以沈爆Z-7为母本,以沈农303(沈爆3号的父本)为父本育成的爆裂玉米杂交种,2013-2014年区域试验,沈爆4号平均单产359.1 kg/667m2,比对照沈爆3号增产17.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77.2 kg/667m2,比对照沈爆3号增产18.0%.该品种除了产量突出外,商品性和加工品质也表现较好.籽粒橙黄而光亮,百粒重15 g.粒度64粒/10 g,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膨爆倍数32倍,花形为蝶形花,爆花率为99.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市售杂交稻种子的质量现状,以30个水稻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分别对其分离浮水粒和沉水粒,并分析浮水粒组成成分,包括空粒、病粒、破损粒、芽粒以及秕粒(包括充实度<1/2的谷粒和充实度>1/2的谷粒).结果显示,各杂交种种子的浮水粒所占样品的比重在1.46%~38.94%之间,其中秕粒占据浮水粒的绝大部分,其数量百分比在67.46%~100%范围内变化;秕粒中又以充实度大于1/2的籽粒为主,占83%以上.  相似文献   

13.
对南北方不同类型高粱酿酒品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南北方高粱的蛋白质和总淀粉含量都比较接近,差异在于:北方高粱绝大多数属于粳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角质含量高,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7.35%、0.28%和75%;而南方高粱90%以上属于糯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单宁含量高,角质含量低,平均含量分别为5.21%、1.49%和35%。  相似文献   

14.
水稻粒型和粒重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利用以两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为亲本杂交建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相应的分子标记连锁图,对水稻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QTL定位分析。检测到15个与粒长有关的QTL、17个与粒宽有关的QTL及16个与粒重有关的QTL,它们可分别解释75.91%、76.20%和81.40%的表型变异。其中在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粒宽的主效QTL,可解释26.65%的表型变异。粒长和粒宽之间虽然相关显著,但相关系数很小(r=0.180)。而QTL分析结果也显示,两者的QTL位置很少相同。这说明粒长和粒宽有不同的遗传基础。粒长和粒宽与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1和0.461,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220和0.3299。QTL定位结果也显示,粒长与粒重的QTL位置相近或重叠的较多。因此,粒长对粒重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芝麻种质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油酸和亚油酸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907和0.9322。筛选出19个脂肪含量高达56%以上,同时又具有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优质性状的品种。探讨了粒色与营养品质的关系,表明脂肪含量随着粒色加深而下降,显示出芝麻品种的粒色演进为黑粒——褐粒——黄粒——白粒。  相似文献   

16.
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遗传及杂交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综述了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遗传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性、爆裂玉米的育种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爆裂玉米的膨爆特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及大多数穗粒性状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不同爆裂玉米间相互杂交及其与普通玉米杂交、回交或长期的轮回选择,可有效地聚集分散在不同材料、不同个体中的优良性状和有利基因,显著提高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的结实能力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王余龙  姚友礼 《作物学报》1995,21(4):434-441
供试品种为武育粳2号,设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及水分等处理,研究其对一、二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施肥时期、土壤水分状况对不同粒位籽粒饱粒率和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2)在一次枝梗六个粒位中,第1粒的饱和率既有最高的,也有最低的,还有处于2-5位,其它粒位也是如此,二次枝梗籽粒亦有类似趋势;(3)二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顺序与开花早迟一致,一次枝梗籽粒除第二  相似文献   

18.
甜菜包蛋“丸粒化”精量点播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甜菜种植技术。与传统的春季露播甜菜栽培方式相比,能有效抵御春季不良气候,甜菜具有出苗早、出茴率高,易于培育壮苗等特点,较常规播种甜菜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产量指标3000kg/hm^2以上,密度为9.75万~12.00万株/hm^2,单株角果数400个左右,每荚粒数17粒,千粒重3.8g以上。  相似文献   

20.
1986~1990年对河南省高粱品种资源(1046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抗冷1级品种29个;苗期抗旱1级品种16个;苗期和芽期均耐盐的品种8个;发病率在12%以下抗丝黑穗病品种8个;抗螟1级品种9个;耐瘠1级品种80个。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蛋含量14%以上的品种7个;赖氨酸占蛋白含量2.6%以上品种14个,赖氨酸占样品含量0.3%以上品种22个,其中赖氨酸占蛋白、占样品均高的品种5个;单宁含量低于0.1%的品种19个;具2个和2个以上优异性状的种质12个,其中具3个以上优异性状的高粱种质2个,这些高粱品种资源是最宝贵的种质材料。实践证明,利用生物措施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目前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多是抗性中上等,丰产性、品质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