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2005年8月,同江市城郊乡某养牛专业户家的部分牛发生顽固性拉稀,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治疗无效后前来就诊,该养殖户共饲养黄牛38头,出现此种症状的有3头,前来就诊时已死亡1头,发病率为8%,发病牛均为成年牛。经过临床诊断、尸体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认为牛的前后盘吸虫病。1临床症状病牛顽固性拉稀,粪便呈水样或粥样,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退,病牛消瘦,颌下水肿,体弱无力,高度贫血,血液稀薄,并且黄疸,到后期极度消瘦,卧地不起。2剖检变化肉尸脂肪发黄,肌肉萎缩,色淡无弹性,肌肉组织内呈胶样水肿,皮下组织、粘膜和体液出现黄染,肠管臌气,胆管肥…  相似文献   

2.
反刍是反刍动物的特有生物学特性.反刍机能紊乱或停止,常会导致不良后果.了解牛的反刍习性,探讨其规律,以便对西门塔尔杂种牛进行正确合理的饲养管理及使役,有利于西杂黄牛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促进黄牛反刍(俗说提沫药),是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乡兽医站李质兴同志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促黄牛反刍的方法,曾获省科技3等奖。近几年来我区兽医临床工作者普遍采用,但在应用该药时,有的兽医人员见牛患病不倒沫,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注射盐酸异丙嗪,有时巧遇,自以为功,有时相反,则不知其过。笔者也多次应用该药,从临床实践观  相似文献   

4.
反刍是牛的生物学特性.反刍机能紊乱或停止,常导致不良后果.了解牛的反刍习性,探讨西门塔尔杂交牛(西杂牛)规律,以便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饲养管理及使役,有利于西杂牛健康发展.同时对西杂牛的前胃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笔者对西杂黄牛反刍习性的观察实验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地处我国的西北,这里少数民族居多,尤其以回族土族人口为众,多年来一直有饲养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各类畜禽饲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养牛业已经成为主导的养殖产业.但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该地区散养牛仍占很大比例,因饲养条件相对落后,很容易造成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西北地区的黄牛和西藏的牦牛多患有牛网尾线虫病,本病的病原体为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骆驼和野生反刍兽的支气管和气管内,能引起黄牛咳嗽,体温升高,消瘦贫血,甚至死亡.此病也是黄牛、牦牛春季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8月,该病在我镇水口寨村耕牛中流行,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后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共存养耕牛37头,其中黄牛18头,于1999年8月15~19日相继11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29.7%。染病牛均为黄牛,且为青壮年,7岁以上和哺乳犊牛未见感染。因未及时治疗已死亡1头。2临床表现发病急,来势猛。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2000~2004年,在遵义县永乐镇、务川县都濡镇、大坪镇对30例耕牛施放针洗舌洗口术,治疗牛食欲不振,牛通过施放针洗舌洗口术后,有明显效果的22例,好转4例,无效4例.其中水牛14例,黄牛16例,年龄均在3岁以上.  相似文献   

8.
黄牛慢性泄泻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用健脾胃消炎止泻药治疗,疗效不佳,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病情迁延难愈.笔者在2010年1月~12月用逍遥散加减治疗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患牛精神不振,腹痛腹泻1月以上,排粪次数明显增多,粪不成形,呈稀糊状或水样,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反复发作,食欲反刍减少,水草迟细,日渐消瘦,毛焦肷吊.舌淡红,脉弦而虚.  相似文献   

9.
正牛皮蝇病是由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该病发生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牛消瘦、贫血、食欲下降等,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一、发病情况2017年8月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某镇几个村的黄牛突然发生了一种以食欲下降、消瘦和贫血,甚至母牛流产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后,养牛户们用常规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而且发病的数量逐渐增多。某养牛户于8月9日,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2000年5月10日,我市潞城镇养羊专业户蒋建新饲养的200余只山羊中的80余只羔羊发生以拉稀、食欲废绝、反刍停止、严重消瘦、最后脱水死亡的疾病。经当地兽医用海达(恩诺沙星注射液)、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死亡10头后求诊。经本人解剖病死羔羊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羔羊球虫病。2000年6月17日,我镇种羊饲养的300余只山羊中的60余只羔羊也发生了以拉稀、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脱水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用庆大霉素、庆增安、海达等注射液治疗无效后求诊。经本人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羔羊的球虫病。2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羔表现…  相似文献   

11.
二头牛。一头牛病五日,一头牛病八日,皆经当地中兽医治疗内服中药四、五次无效,患畜初反刍迟缓,大便干呈小球状,牵来站后反刍已停止,大便变稀,腹部稍臌气,前胃蠕动音极弱,体温38.6——39.8℃,体渐消瘦,住站两日曾采用:口服酒石酸锑钾、大蒜酊及静脉注射20%高渗氯化钠等,结果均无效,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牛瘤胃积食应用促反刍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博乐市第五师八十九团在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牛瘤胃积食的24头病牛,对病牛病因进行分析,采用促反刍疗法治疗,观察统计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22头病牛均痊愈,有2头因中毒性前胃炎治疗无效病死。结论:应用促反刍疗法治疗牛瘤胃积食,效果好,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牛球虫病是寄生在牛小肠下段和整个大肠上皮细胞内的寄生虫病。常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多发于犊牛。2005年6月份,克东县玉岗镇北兴村奶牛养殖小区王某饲养的22头奶牛中有9头成年母牛和5头犊牛陆续发生以血便为主征的疾病,到2005年8月10日,死亡1头母牛。1临床症状在发病初期患牛萎顿,体温达37.5~39℃,有时体温趋于正常,精神沉郁,被毛松乱,粪便略稀,稍带少量血丝,成年牛产乳量减少。其中1头母牛躯体消瘦,喜躺卧,反刍时而停止,带血的稀便中混有纤维性薄膜,伴有恶臭;后期体温下降,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最终死亡。2剖检变化剖检牛尸体,可见肛门外…  相似文献   

14.
所谓牛“阴倒阳不倒”,就是牛夜间反刍,白天不反刍。该病虽病势缓和,但可致牛精神差、体质虚弱,治疗用药不当则缠绵难愈,甚至导致死亡。笔者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该病11例,治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1%。  相似文献   

15.
一、泥鳅治牛百叶干(一)处方活泥鳅1500克捣烂,用菜油500克调服。(二)病例温岭县松门南圹三村俞沛富家一头母黄牛,消瘦,皮毛焦燥,食欲不振,反刍停止,三四天不排粪便,频频回头顾腹,肠胃蠕动微弱。诊为百叶干,服本方2剂,日1次,治愈。(三)方考对牛百叶干的治疗,笔者曾用蜣螂、蝼蛄,效果很好,也作过介绍。但  相似文献   

16.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被蜱叮咬而感染。此病呈散发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002年4月15日同江市清河畜牧站接到平源村李某报告,李家所饲养的6头黄牛逐渐消瘦拒食,治疗无效死亡,之后又接到本村几个养牛户以及东辽村于某关于死牛和病牛的报告,截止5月16日,发病牛共38头,死亡32头,治愈6头,占病牛的15%。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情况乐都县雨润镇羊圈村王某饲养的3头牛(黄牛2头,杂种牛1头),于2005年9月29日下午,因管理不当,使棚圈内养的牛偷跑出棚圈外,偷吃了存放在饲料房内的菜籽饼,约10 kg左右,于晚间10时左右发病,畜主发现1头黄牛站立不稳,口吐白沫,呼吸困难.请求诊治.该牛因病情严重,经抢救治疗无效,在竖日早晨5时死亡.此后2头牛陆续出现不同的中毒症状,继续进行治疗,全部治愈,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3日上午,熊岳镇望儿山村一养殖户带一病羊前来我校兽医站就诊.畜主介绍:母羊7岁放养,有食塑料袋的病史,5月26日出现消化不良,间歇性瘤胃臌气,但反刍时瘤胃臌气现象加重,反刍不规则,食欲不定,有时正常,有时减退或废绝.粪便少而干,有时拉稀.畜主按前胃弛缓治疗7 d无效后到我站求诊.  相似文献   

20.
黄牛是一种分布很广,具有乳、肉、役多种经济用途的反刍家畜。全世界有黄牛12亿多头,其产值超过任何一种家畜。我国黄牛自春秋以来,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1984年末全国有黄牛5000余万头,其中奶牛只有133.7万头(包括乳肉兼用牛和改良牛);专用肉牛数量更少,除了杂交改良牛外,基本上是役用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和复州牛是我国六大黄牛地方良种,都具有体格高大、毛色纯正、挽力大、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