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回归分析法和常见的几种聚集度指数法,对豫东平原泡桐林区大袋蛾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袋蛾越冬幼虫的分布呈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犬袋蛾幼虫多分布于树冠的外围当年生新枝梢上,雌虫比率以上、中部为高。同时对树冠不同层次幼虫分布的相关关系和抽样技术进行了和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大袋蛾袋囊中的活幼虫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在夏末、秋冬季,当允许误差D=0.2时,不同虫口密度下X的抽样数为n=(167.5700)/X+10.2525;在冬季当D=0.05时,且不同活体老熟幼虫虫口密度为X,理论抽样数为n=(246.6000)/X+209.9200。大袋蛾袋囊及越冬活幼虫在东、西、南、北各方位的分布,以南方聚集度最大,种群数量最大,大袋蛾在各轮枝上垂直分布经F测验,各轮枝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袋蛾杆状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是我国重要的园林害虫,属鳞翅目袋蛾科。分布广、食性杂,防治比较困难。1975年我们在上海市郊从发生代的大袋蛾幼虫中找到一种病毒病,经鉴定其病原物为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A 亚组的一种病毒。2年来我们与有关单位协作,开展了这个病毒的利用研究。据调查,这种病毒病在野外的大袋蛾种群中有一定程度的流行。1976年早春的越冬代幼虫死亡率达5.8—15.53%,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1977年秋发生代幼虫的死亡率在20%以上。又据我们今年春季的调查,越  相似文献   

4.
大袋蛾,属鳞翅目,袋蛾科害虫。它危害泡桐、法桐、榆树、苹果、杨树、柳树等多种林木和农作物。该虫在河南的生活史,一般是每年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五月上、中旬化蛹,五月中、下旬羽化,六月中旬幼虫孵化,开始取食危害。随着虫体增长,虫袋逐渐增大,八月上、中旬幼虫先后老熟,从叶片转移到枝条上吐丝封袋越冬。  相似文献   

5.
大袋蛾 (CrypotheleavariegataSnellen)食性杂 ,繁殖力强。它以幼虫集中为害 ,大发生时 ,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将树叶全部吃光 ,还啃食小枝皮及幼果。这不但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 ,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枝条枯萎和幼树死亡。目前 ,对大袋蛾所采取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越冬规律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梨小食心虫越冬代幼虫脱果之后,大部分在越冬期间死亡,成活的幼虫多在树干0.5m 以下树基阳面越冬,地面越冬成活较少。越冬幼虫的防治以绑草环诱杀和涂毒灰熏杀及喷白僵菌悬液防治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大袋蛾学名避债蛾,俗名大裒蛾、布袋虫、吊死鬼等,是对泡桐树危害最大的害虫。在我省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前后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于袋内,每头雌蛾产卵3000粒左右,6月中旬孵化出的幼虫开始群集危害树木叶片。该虫食性杂,除危害泡桐外,还危害法桐、杨、榆、桑、槐、苹果等十几种林  相似文献   

8.
大袋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幼虫隐藏于袋囊内,只有取食或在叶面爬行时,才将头、胸伸出囊外,停息或受惊扰时即缩回囊内,用胸足紧抓囊口内壁,以防外来敌害袭击。由于袋囊质地紧密,不易拉开,因此观察幼虫生长发育、确定龄期极为困难。关于大袋蛾幼虫龄期,国内  相似文献   

9.
1991年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苏脲Ⅰ号杀虫剂防治泡桐大袋蛾应用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幼虫孵化结束后是最佳喷药防治时期,超低容量喷洒比低容量喷洒工作效率提高77.8%,飞行费和勤杂费均节省43%以上;在所试验架次中,以每亩喷苏脲Ⅰ号有效成分10g 剂量为最好,具有防治工作效率高、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效益显著等优点。平均杀虫率97.5%,10天后幼虫进入死亡高峰期,3龄以前幼虫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喷药防治后,不仅完全控制了大袋蛾对泡桐、林果和农作物的危害,还兼治了农林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的生物杀虫剂--20%灭幼脲胶悬剂对林木及农作物害虫大袋蛾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袋蛾幼虫2-3龄前用1000-2000倍20%灭幼脲胶悬剂喷雾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袋蛾(Clania varigata Snell)是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危害泡桐,悬铃木等65种林木。近几年来,徐州市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目前,防治大袋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即在幼虫期进行喷雾或于干基部滴注内吸杀虫剂,但施药时幼虫虫龄的大小,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大袋蛾幼虫龄期和化学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科和方法 a 选定有一定虫口密度的泡桐成片林,从发现有初孵幼虫开始,每隔一天采虫50~  相似文献   

12.
刚竹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竹毒蛾在榕江县一年发生三代,以卵或1—2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卵孵化。以幼虫危害竹叶,猖獗时期竹叶被吃光,被害竹林生长衰退,竹笋减少、且细小,连续危害,可导致竹林死亡.  相似文献   

13.
粉拟青霉防治油(赤)松毛虫流行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瑞兴  武觐文 《林业科学》1991,27(3):219-228
越冬油(赤)松毛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疾病,应用粉拟青霉防治越冬的油(赤)松毛虫比白僵菌更有效,多年的林地防治取得了70%以上的稳定杀虫效果,侵染以晚秋和早春为主,严冬季节很少。幼虫春季上树后仍有一部分死亡,这是疾病潜伏期造成的死亡滞后于侵染的现象,计算总死亡率应加上这一部分。影响该菌防治越冬幼虫效果的主要因子不是湿度,而是温度,表现在阳坡效果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14.
建平县青松岭地区属松毛虫Denrolimussp.发生的常灾区,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松毛虫越冬幼虫死亡率37.9%,越冬幼虫上树至化蛹前死亡率62.9%;蛹期死亡率12.7%;卵期死亡率10.3%;初孵幼虫死亡率65.9%,死亡原因除每年1月份的极限低温和3~5月气温突变影响外,天敌昆虫和食虫鸟类的取食也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杨绢野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在阜阳1年发生3~4代,10月份3龄左右幼虫陆续吐丝缀两叶成虫苞,在其中结茧越冬。以幼虫吐丝缀小枝条结巢,取食其内叶片、嫩梢为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甚至致其死亡。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春季发生的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  相似文献   

16.
黑眉刺蛾为害油桐,在金华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夏秋常有3个虫态并存,以老熟幼虫在茧中越冬。越冬期自然死亡率较高,第一代虫口较低,二、三代回升。每年8—9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以越冬期人工刮除茧和幼虫期喷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果树桃小食心虫对苹果、梨、蟠桃的果实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等级。生产中由于长期在树上喷施农药,不仅对天敌杀伤严重,引起叶螨的大面积发生,而且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多年来,我们在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中,采用地面施药和地下除茧的综合防治措施,克服了树上喷药防治的弊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防治措施1.1抓住越冬幼虫出土的关键时期,用40%辛硫磷700倍液喷洒树冠下地面,触杀出土幼虫,每平方米用2.5kg药液,以润湿土壤3cm为标准。据我们1987年~1990年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5月11日越冬幼虫开始断续出土,6月5日开始连续出土,到6月10日累计出土幼虫57头。这个时期土壤温、湿度已满足幼虫出土条件,是桃小食心虫将要出土的高峰,也是地面第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这样可使6月中旬以前出土的幼虫、蛹、初羽化成虫,大部分处于药效期内。间隔20天左右,即7月2日再进行第二次地面施药。从施药后每日观察幼虫出土羽化及死亡情况来看,出土的37头幼虫,死亡32头,3头幼虫羽化当天死亡,总死亡率达95%,而对照区(树上喷药),出土51头幼虫仅死亡17头,死亡率33%。1.2 在越冬幼虫发生前(7月下旬老熟脱果时),对树盘进...  相似文献   

18.
一、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1.消灭虫茧:于幼虫出土前,在树干根颈部挖拣越冬茧,特别注意土下树皮缝处。也可在晚秋幼虫入土作茧越冬后,把树根颈部(距干约0.5m)10cm表土铲起撒于田间,使虫茧长期暴露冰冻死亡。 2.清除落果:7月下旬或8月上旬,老熟幼虫多随果落地,人工清理落果,降低第二代虫口密度,消灭果内幼虫可达80%以上。8月下旬至9月在树下拣拾脱果幼虫。  相似文献   

19.
大袋蛾是刺槐、法桐、泡桐等阔叶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在鲁西北为 1年 1代 ,以幼虫在袋囊内越冬 ,次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一般以 7、8月份为害最严重。我们用不同的内吸剂 ,在树干基部钻孔注药 ,防治法桐等树种上的大袋蛾 ,取得了明显效果。①防治时间 :以幼龄期最好 ,即在每年 7月初防治。②打孔方法 :在树干基部用木工钻钻三个孔眼或用铁钉砸眼 ,呈 12 0度的角度排列 ,孔眼一般向下倾斜 6 0度左右 ,然后用注射针管注入药液。③注入的药量 :6年生法桐 ,每孔注入 4ml ,即每株 12ml为宜。④防治效果 :5 0 %久效磷乳剂的 2倍液杀虫…  相似文献   

20.
榆举肢透翅蛾是导致榆树间接死亡的钻蛀性害早。在兰州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道越冬,老熟幼虫在丝质茧内化蛹,5月中,下旬-7月焉旬或8月上旬为蛹发生期,6月中旬-8月中,下旬为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为卵发生期,7月上旬始见初孵幼虫,10月上旬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