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统计方法能为农业和生物试验研究起到主要的两方面的作用:其一,为试验研究结果数量上作出科学的判断,另一,为试验研究本身提供合理的试验设计。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显著性测验(检验)的结果,而后者则以试验误差降至最低限度并以能正确估计为准则。由于生物有机体时刻受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物统计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在农业科学中的运用,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后作出科学的结论。若采用常规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特别是大型数据。而采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使农业技术人员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微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中起到转换者的作用。论文以传统有机肥(玉米秸秆和猪厩肥)为对照,探究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等新型有机物料培肥改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不同有机物料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棕壤改土定位试验平台(始于2009年),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长期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试验处理包括:秸秆配施化肥还田(CS)、猪厩肥配施化肥(PMC)、炭基肥(BF)以及生物炭配施化肥(BIO)。【结果】PMC和BF处理的pH显著高于BIO处理;PMC处理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BF和CS处理,BIO与PMC处理没有显著差异;PMC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BF和BIO处理;PMC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M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最高,其他处理间没有差异;PMC处理的细菌PLFAs含量最高,BF处理的细菌PLFAs含量显著低于BIO和CS处理;PMC处理的真菌、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含量显著高于BIO处理,BF与PMC处理差异不显著;PMC处理的放线菌含量显著高于CS处理,BF和BIO处理居于中间无显著差异。BF处理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BIO处理,BF和PMC处理的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比值显著低于BIO处理。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pH、全氮和有机质对土壤微生物各PLFA有极显著影响(P0.01),含水量和全钾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生物炭和炭基肥长期施用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相较猪厩肥,施用生物炭不利于真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积累,而且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施用生物炭有利于细菌群落的繁殖,施用炭基肥有利于土壤真菌/细菌比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提高;土壤pH、全氮、有机质、含水量和全钾依次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桑经》的农业生态学思想,研究了农作物与环境限制因子之间的关系,如植物与光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同植物对水的不同需求、植物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的辨证关系,如作物与杂草、作物种群内部、不同作物种群之间;论述了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强调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生态关系,以及借鉴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5.
探索不同化控方式对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影响。本试验对棉花产量及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株铃重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分析表明5个农艺性状对棉花产量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各处理的株高、铃数、叶片数、果枝数、单铃重与产量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以D3的5个性状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均呈现极显著关系。各处理能使不同因子的结构和性状发生一定变化,产量因子的铃数、果枝数、铃重对产量有直接的贡献,生物性状因子对产量有间接效应的影响,而D3可使因子内性状间的协调促进作用更为合理,有益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玉米在不同覆盖方式处理下的土壤水温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传统耕作、生物炭翻耕覆盖、地膜免耕覆盖、地膜翻耕覆盖、留茬覆盖和条带覆盖6种处理方式,分析玉米在不同覆盖方式处理下的土壤水温差异。结果显示: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炭处理均可提高土壤含水率,地膜覆盖对浅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明显,翻耕通过影响入渗率能有效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棵间蒸发量苗期大于拔节期,传统耕作的蒸发量最大;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植株的不断生长,苗期的不同处理影响因子对棵间蒸发量差异性的影响在减弱。地膜覆盖可通过提高地温明显缩短出苗期,秸秆覆盖可有效调节地温,生物炭处理在苗期和拔节期对地温的影响和传统相比略有差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处理下地温都呈下降趋势,且降幅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李晓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85-5686
[目的]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农业秸秆液化制取生物油产率的影响。[方法]以农业废物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热化学处理法进行制取生物油的试验;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温度、恒温停留时间、初始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结果]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80℃,恒温停留时间20 min,催化剂浓度为0.4 mol/L;在最优条件下生物油产率可稳定在56%左右。[结论]温度是生物油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恒温停留时间对产油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变异系数是衡量单位不同或平均数差异很大的祥本变异程度的一个常用统计量,被广泛应用于选择不同仪器或检测手段、比较动物体不同生产或生长发育性状变异程度的饲养研究。生物统计的目的在于以样本推断总体,由样本所计算的变异系数能否代表其所在总体的变异程度,尚需统计检验,而现有的生物统计教科书中却没有提及这方面问题,本文将采用建立在一般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样本所在总体变异系数间差异的统计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外的农业科学论文中,经常提到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时采用了邓肯氏复极差测验法,(Duncan′S Multiple-Range test)或者新复极差测验法(New Multiple-Range test),也有译为邓肯氏多重范围(或差范)测验法的。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方法? 方差分析(过去生物统计上译为变异量或变量分析)中的F测验,只是笼统地说明了各处理间有无显著差异,而并未具体地指出某几个处理间平均数的差异显著与否。要测验各个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病、虫害的发生与温度、雨量等许多气象因素有关,作物产量的离低与许多栽培措施有关等不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现象,要想知道在这些不同因素间,哪些在所研究的具体条件下是确实有关的,其相互联系的强度又是如何?就要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加以估计。相关系数就是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现象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的统计值。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有量和质两方面,量的方面指相关的程度,度量这种程度的统计值有相关系数和相关率等。质的方面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旅游对植被影响的指标计量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1种方法是利用传统生态学上植物的重要值来计量;第2种方法是利用敏感水平、景观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阴生种比值和旅游影响系数来计量.该文以山西省芦芽山为例,采用TWINSPAN和DCA对两种计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它们的结果反映了不同的生态信息.在TWINSPAN中,第1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不同种群和群落的生态特性;第2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之间的生态关系.在DCA中,第1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与自然地理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空间格局;第2种方法的结果主要反映了不同植被景观类型与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格局规律.与第1种方法相比,第2种方法在旅游与植被的研究方面更为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江西省5个基因型油菜间的氮营养效率差异。结果表明:5个油菜品种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根据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将5个油菜基因型分为4种类型,其中中双11号属于H-H型,湘杂油743属于L-L型,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属于H-L型,蓉油10号属于L-H型;氮累积量不能反映氮效率类型,而氮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氮效率类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江西省5个基因型油菜间的氮营养效率差异。结果表明:5个油菜品种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根据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将5个油菜基因型分为4种类型,其中中双11号属于H-H型,湘杂油743属于L-L型,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属于H-L型,蓉油10号属于L-H型;氮累积量不能反映氮效率类型,而氮利用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氮效率类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利用北方春小麦区35份品种(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两地及不同试验处理,研究了春小麦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在不同试验处理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遗传距离D~2值是反映品种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性状综合指标之间的差异;D~2值在不同年份、地点、试验处理中有明显的变化,并无一定的规律性;聚类结果是品种表型聚类;不同处理的聚类结果不一致;D~2值和聚类结果与品种的亲缘关系、地理来源无必然的联系;当不同的试验处理水平所造成的小生态环境相近时,两处理D~2值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否则,不存在相关关系。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测得的D~2值,只有在与其相近的环境条件下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依据遗传距离D~2值指导选配亲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类间品种杂交可能导致品种近亲繁殖;2.类内品种不杂交会遗漏掉有益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机械耕作措施(免耕秸秆覆盖(SM)、免耕留茬(NT)、翻耕覆膜(FM)、传统翻耕(CT))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基于6年的试验基础,选取13项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将13项土壤肥力指标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为潜在供肥因子F1、有机质因子F2、生物活性因子F3,计算各耕作措施的综合得分,并且用春玉米产量来验证评价结果。【结果】(1)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肥力质量得分大小变化趋势为翻耕覆膜>传统翻耕>免耕留茬直播>免耕秸秆覆盖,与春玉米产量变化趋势翻耕覆膜>免耕留茬直播≈传统翻耕>免耕秸秆覆盖基本吻合,评价结果可靠有效。2)免耕秸秆覆盖措施由于秸秆还田微生物消耗大量的养分,造成此措施下3个公因子得分较低,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最低;免耕留茬直播措施有机质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免耕留茬直播措施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传统翻耕措施潜在供肥因子得分最高,有机质因子得分最低,说明传统翻耕措施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不能作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耕作措施;翻耕覆膜措施生物活性因子得分最高,潜在供肥因子得分最低,说明翻耕覆膜措施有利于潜在养分有效化。【结论】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方法,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土壤肥力质量,可以用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大多围绕人居环境的宏观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只能处理单个因变量、不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不能同时顾及因子间结构和因子间关系、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提出了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思路,定量研究评价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同时将评价模型与GIS进行有效结合,可将评价过程与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农业大学生物统计教研室陈茂学、焦志勇、韩祥铭等老师为中、高级农业科研工作者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处理试验资料而设计的“农业实用多元分析电算程序包”(简称AMS)已通过省教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多元分析软件系统在选择方法先进性、操作使用灵活性、对问题分析全面性和处理试验结果可靠性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解决了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用多元分析法研究农业问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的烟草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6种不同类型的烟草幼苗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烟草间过氧化物同工酶数目差异很大;②不同类型烟草间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有很大差异;③不同类型的烟草具有一些共同酶带。过氧化物同工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烟草类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大多围绕人居环境的宏观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只能处理单个因变量、不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有测量误差、不能同时顾及因子间结构和因子间关系、权重确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提出了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思路,定量研究评价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同时将评价模型与GIS进行有效结合,可将评价过程与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薯酶促褐变安全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因子二次回归组合的统计方法,对控制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因素作了研究,建立了能准确反映各因子与指标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能预示因子用量的多少对PPO活性的影响程度与趋势。提出控制甘薯褐变的最佳配方为0.20%的柠檬酸和0.05%的抗血血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