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快肌肌浆球蛋白轻链2(fast skeletal myosin light chain 2,HUMMLC2B 或 MYLPF)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实验获得克隆猪HUMMLC2B基因(GenBank登录号:DQ533994),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HUMMLC2B基因第1内含子中的MspⅠ酶切多态(T613C)在7个品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分析了多态性与36头长白猪、5个群体104头猪以及长自和5个群体之和的140头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在检测的猪群中除长白猪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频率的比例为1:2外,其余的均为B等位基因占绝对优势,且A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只在长白猪中检测到。在不同组合的相关性分析中,基因型效应与瘦肉率、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肌内水分等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HUMMLC2B基因在12个猪器官或组织中均表达,在心脏和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快肌肌浆球蛋白轻链2(fast skeletal myosin light chain2,HUMMLC2B或MYLPF)是一种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实验获得克隆猪HUMMLC2B基因(GenBank登录号:DQ533994),并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HUMMLC2B基因第1内含子中的Msp Ⅰ酶切多态(T613C)在7个品种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分析了多态性与36头长白猪、5个群体104头猪以及长白和5个群体之和的140头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在检测的猪群中除长白猪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频率的比例为1:2外,其余的均为B等位基因占绝对优势,且A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只在长白猪中检测到.在不同组合的相关性分析中,基因型效应与瘦肉率、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和肌内水分等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HUMMLC2B基因在12个猪器官或组织中均表达,在心脏和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屠宰测定了116只皖西白鹅胴体性状、羽绒性状和肉质性状,克隆了鹅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内含子5,采用PCR-SSCP检测其SNP,并分析了SNP与鹅重要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鹅HMGR基因内含子5长704bp,与鸡的同源性44.0%;PCR-SSCP检测发现,内含子5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和B,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716和0.2284。分析SNP基因型与鹅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A型可以显著提高鹅的胸肌重和腺胃重(P<0.05),增加千朵重(P<0.01),和降低绒系水率(P<0.05);AB型则具有显著降低胸肌纤维直径(P<0.01)和提高胸肌45pH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4.
CAST基因型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 (Calpastatin)对肌内蛋白降解、肌细胞生长速度以及屠宰后钙蛋白酶的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CAST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效应及其与营养水平的互作影响对猪胴体品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使用杜洛克和大围子2个纯种猪群,杜洛克×(长白×大白)和大白×大围子2个杂种猪群,利用HinfⅠ, MspⅠ和RsaⅠ3种内切酶研究了CAST基因的RFLP及其与营养水平互作对猪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HinfⅠ、MspⅠ和RsaⅠ3种内切酶在4个猪群均获得RFLP,酶切位点分别存在一对等位基因A与B, C与D及E与F。AA型×高营养水平互作显著降低熟肉率和滴水损失,但与中水平互作却显著提高滴水损失(P<0.05)。AB型×高营养水平互作显著降低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提高肌肉的滴水损失;但AB型×中营养水平互作则显著降低屠宰率、背膘厚和熟肉率,并提高腿臀比例和瘦肉率(P<0.05)。CD型×高水平互作对所有性状的互作效应显著,CC型×中营养水平组提高滴水损失(P<0.05)。EF型×高营养水平互作能对多个性状产生达到或超过群体均数的10%的效应(P<0.05),EE型×中营养水平互作显著增加背膘厚。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研究了3个黄牛(Bos taurus)品种(鲁西牛、晋南牛和秦川牛)及4个杂交肉牛(夏洛莱×鲁西牛、安格斯×鲁西牛、利木赞×鲁西牛和西门塔尔×鲁西牛)群体乙酰辅酶A: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第17 exon和3'UTR的多态性.在3'UTR有5个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位于8 402 bp(C→T)、8 414 bp(A→C)、8 445 bp(T→C)、8 465 bp(A→G)和8 545 bp(G→A),并且8 402 bp处碱基突变属首次发现.x2检验的结果表明,在该基因座位7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或P<0.01).经DUNCAN'S检验表明在该基因座位上B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体重、胴体重、眼肌面积、膘度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的个体,而CC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研究表明,DGAT1基因的等位基因B与肉牛的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相关,等位基因C与大理石花纹、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鸡肉质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选育的F、D、Y、B和S3等5个优质肉鸡(Gallus gallus)品系为试验素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CAST基因的SNPs,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肌肉pH值、维生素B1、肉色、系水力、肌内脂肪和肌纤维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距CDS-198位点发现1个突变位点(G→A),G-198A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GG、GA和AA,相关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GG型和GA型个体(P<0.05),而其他肉质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于肉质性状而言,AA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AST基因G-198A多态位点的A等位基因是提高鸡肉质性状的一个潜在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7.
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表达差异和肉质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体重100kg左右的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了H-FABP基因表达差异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的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水平比杜洛克猪高38.60%,认为可能与莱芜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洛克猪有关(P<0.01);H-FABP基因的背最长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pH值成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成负相关,与大理石纹和肉色的相关关系两品种不一致。其中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363和0.943。对H-FABP基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肌内脂肪的提高,而且可提高肌肉pH值、降低肌纤维直径,全面改善肌肉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择具有优良肉质的本地金华猪与肉质较差的引进品种皮特兰猪杂交所产的金皮F2代为研究对象,检测金皮F2代猪CAST(calpastatin, CAST)基因、MyoG(Myogenin, MyoG)基因的PCR-MspI多态性,并结合肌球蛋白重链(MH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猪背腰最长肌的肌肉组织学特性,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金皮F2代杂交猪背腰最长肌MHCs阳性(慢肌)纤维的比例为7.62%, 快肌纤维为92.38%。CAST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为1404bp的片段,酶切后分为A(628bp+499bp+277bp),B(499bp+371bp+277bp+257bp)两种等位基因;MyoG基因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1050bp,酶切后分为A(462 bp +408 bp +180 bp)和B(408bp+290bp+180bp+162bp)两种等位基因。.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1795、0.5897和0.2308,A和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4743和0.5256。CC、CD和DD的基因型频率为0.3671,0.5696和0.0633, C和D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519和0.3481。统计结果表明,AA、AB、AB、CC、CD、DD基因对眼肌面积,系水率、pH值、导电率等屠宰性状均无显著的影响。CAST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对肌纤维的轴比有显著影响(P<0.05),AA单型有产生较多轴比大(近似椭圆形)肌纤维的倾向,而BB则控制形成更多的轴比小(近似于圆形)的肌纤维。具有AA单型的个体具有更多的肌间结缔组织,而具有BB单型的个体的肌间结缔组织较少(P<0.05),AB单型的个介于两者之间。MyoG基因MspI酶切后的各种基因型对肌肉的肌纤维大小和密度具有显著影响,具有DD基因型的个体的肌纤维面积较大,而具有CC基因型者肌纤维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长白猪和梅山猪背最长肌组织中RYR1基因mRNA表达量在初生(0月龄)、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和5月龄间的变化及其与体重、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含量(IM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猪的体重、CSA在多数月龄均高于梅山猪,而梅山猪的IMF在多数月龄均高于长白猪。两品种RYR1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表达模式极为相似,均表现为波动起伏中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同月龄时,梅山猪RYR1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长白猪。本文初步揭示了两猪种生长发育过程中RYR1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和品种差异,为进一步研究RYR1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猪促甲状腺激素口基因(TSH-β)的多态分布情况及与生长肉质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对TSH-β基因全序列进行再测序,发现3个单核苷酸突变座位:位于5'非转录区多态座位A-175G、位于编码区非同义突变座位G+52A,以及位于内含子的突变座位G+570A.采用PCR-RFLP和四引物ARMS-PCR方法对皮特兰、长白、杜洛克、约克夏、金华猪、岔路黑猪和嘉兴黑猪七个纯种猪群以及金皮资源家系F2代群体共计548头个体进行多态分型,并在F2代群体中分析了TSH-β多态座位与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猪TSH-β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总体均值为0.48),且存在相当程度的品种间遗传分化(Fst=0.5389).其中,座位A-175G在4个国外品种和岔路黑猪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在金华猪和嘉兴黑猪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G,关联分析显示AA型个体在胴体长、日增重、后腿重和后腿肌肉重方面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座位G+52A的多态性主要存在于金华猪中,而在其他猪种中表现为低杂合度或完全纯合于等位基因G,且与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关联;座位G+570A的多态性仅存在于我国的嘉兴黑猪和金华猪中,其他猪种表现为完全纯合于等位基因G,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G型个体在胴体长和后腿肌肉重方面显著高于AA型个体.研究结果提示,TSH-β基因可考虑为猪4号染色体相关QTL的功能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猪OPN基因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摘要:OPN(osteopontin)基因是近年来在猪的繁殖性状上发现的一个候选基因,本试验以长白猪,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为研究对象,研究OPN基因多态性与猪的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经特异性产物的扩增,结合测序发现,OPN基因的第6内含子存在305bp的缺失突变,从而产生多态。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发现了AA、AB和BB 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且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在北京黑猪群体中没有多态,只有BB基因型。利用SAS 8.0 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AA型个体的TNB、NBA显著的高于AB和BB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AB型个体的TNB和NBA显著的高于AA型与BB型个体(P<0.05),A等位基因对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在大白猪中,不论是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其BB和AB型个体的TNB、NBA高于AA型个体,但其差异不显著(P>0.05),B等位基因对TNB、NBA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是钙蛋白酶系统的内源性抑制剂,并且已被确定能影响宰后肉的嫩度。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CAST基因在5个实验群体110头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肉质性状和背膘厚间的相关。结果表明, CAST基因存在4个多态位点,且在5个群体中的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A、B位点上,基因型效应仅对肌肉嫩度有显著影响(P <0.05),而基因效应中基因的加性效应显著(P<0.05),显性效应不显著;在C位点上,基因型效应对所有性状的影响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在D位点上,基因型效应只对背膘厚有显著影响(P<0.05),而基因效应中,基因的显性效应极显著(P<0.01),加性效应不显著。因此, 可以把CAST基因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含量的超声活体预测方法,该文选取110头从江香猪育肥猪开展活体测定,以超声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 R2015b软件提取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ray gradient cooccurrence matrix,GGCM)及4个角度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图像纹理特征参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预测模型,再将此模型应用于另外42头从江香猪,验证模型准确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灰度平均和梯度熵3个参数指标达到显著水平(P0.05),回归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0.369。线性回归及相关分析得出,估测值与实测值间RMSE为0.686,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分别为0.592和0.640(P0.001)。该研究所构建的拟合回归模型可应用于从江香猪肌内脂肪活体预测,为后期高肌内脂肪含量从江香猪的选育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脂酶(LPL)是动物脂质沉积和新陈代谢的关键酶,对生长和肉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采用PCR-SSCP法和DNA直接测序技术相结合对兴义鸭LPL基因外显子8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与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兴义鸭LPL基因外显子8首次检测到1个T1251C同义突变,产生三种基因型TT、TC和CC,2个等位基因T和C,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0.8077和0.8750,多态信息含量为0.1948,表现为低度多态,卡方(X2)检验表明T1251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兴义鸭中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最小二乘分析显示,TT基因型个体的宰前体重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胸宽显著低于TC基因型白〈0.05),推测等位基因C可能是兴义鸭生长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可作为生长性状的一个标记性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高频RFID的生猪屠宰数据采集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中国生猪屠宰加工具有流水作业、环境恶劣和信息自动采集难度大等问题,该研究采用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即902 MHz RFID标签并配合超高频天线系统,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环境,设计了适合生猪胴体的RFID标签,开发了电子标签在线读写系统,实现了生猪屠宰流水线上猪只胴体的RFID标识和远距离自动识读。通过生猪溯源耳标信息采集、RFID胴体标签信息与屠宰厂Intranet溯源数据记录系统的自动关联,实现了生猪屠宰过程中溯源关键点的生猪屠宰标识信息的可靠采集、传输与处理等,同时拓展解决了进入超市的胴体RFID标签与终端零售产品分割标签的标识转换与打印的衔接。研究获得的系统与技术已经在天津市某屠宰加工厂和猪肉零售超市进行了示范应用,示范猪只累计达1万头以上,RFID标签读写正确率在99.9%以上,读写速度不影响流水线作业,从技术到应用环节探索了超高频RFID技术在猪肉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更多的和性状关联的猪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用DNA差异显示技术扫描140头大白×梅山F2猪的DNA,发现了2个与猪的性状具有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并对这2个分子标记进行测序和鉴定.标记1与最后肋骨处估测背膘厚(P<0.01)、倒数三四肋骨处估测背膘厚(P<0.01)、估测瘦肉率(P<0.01)、骨重(P<0.05)、骨率(P<0.05)、肥肉重(P<0.05)、肥肉率(P<0.05)、瘦肥比率(P<0.05)、肩部最厚处背膘厚(P<0.05)、6~7胸椎间背膘厚(P<0.01)等性状关联.标记2与背最长肌pH值(P<0.05)、失水率(P<0.05),系水力(P<0.05),背最长肌肉色评分(P<0.05),背最长肌含水量(P<0.05)、肋骨数(P<0.05)骨率(P<0.05)、胸腰椎结合处背膘厚(P<0.05)、胃净重(P<0.01)等性状关联.经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这2个标记与已知的猪基因或基因组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提交到GenBank,登陆号分别为CN605659和AY626262.研究所用的方法为揭示新的猪候选基因或分子标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牦牛不同部位分割肉的品质特征,该研究测定了牦牛辣椒条、上脑、眼肉、外脊、里脊、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9个部位分割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失水率、L*、a*、b*、蛋白、脂肪、含水率9项品质特性,并通过方差分析法、标准化法、主成分法研究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除了脂肪和含水率外,其余7项品质特性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标准化分析结果表明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4个后部肉具有相似特征,具有较好的嫩度、较高的蛋白含量、中等水平的持水能力。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PC1(34.69%)、PC2(25.97%)、PC3(19.12%),其中PC1可明显区分出中部肉与后部肉差异,根据因子载荷,牦牛肉化学组成(蛋白、脂肪、含水率)与这一差异密切相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部位牦牛肉品质存在差异,这一差异与其在牦牛胴体上的相对位置有关,而牦牛胴体的后部肉品质优于其他部位,因此可以作为开发高档产品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