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白杨1—2年生根萌条不定根起源和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白杨Popvlvs tomentosa Carr.1—2年生根萌条分别扦插于蛭石、砂土及水中。从外部形态观察到,不定根多发生于切面及靠近切面的部位。从横切面上观察到,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大约经12—14天,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在1—2年生的未离体枝条中也发现有不定根原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迎红杜鹃萌蘖条不定根起源和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迎红杜鹃萌蘖条经流水冲和ABT(1号)200mg·kg-1处理1h后,扦插于粗粒蛭石中.从外部形态看,凡是插入基质中的茎段部分均有不定根的发生.从横切面上观察到,流水冲处理时间的长短对不定根起源的部位有一定的影响:处理1d的插穗,不定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的部位;而处理3d的插穗,既有起源于上述部位的不定根原基发生,同时也有起源于髓薄壁组织的不定根原基发生.在刚离体枝条中,未发现有先生不定根原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葡萄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葡萄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组织解剖研究发现,藤稔与全球红两品种葡萄在离体茎段培养诱导生根中表现差异较大,全球红在外源激素的诱导下能很好地发出不定根,而藤稔则诱导不定根较为困难,个体生根数目差异较大,且诱导出的不定根生长缓慢,愈伤组织大量生长。利用组织切片观察它们在根原基发生发育各个时期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现两品种不定根根原基起源部位相同,都是在形成层与髓射线交接处形成不定根原基,培养第6~8天开始不定根原基的分化,此后逐步进行根的组织分化。不定根的维管组织与茎段中的维管组织衔接很好。外观上的差异只是因为不同品种对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沙棘微扦插不定根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棘微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属于诱导型生根,观察到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2个区域,一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区域。沙棘不定根原基继续发育时,一部分沿射线向外生长,另一部分向外生长的同时会与茎段的髓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他树种中尚未发现。沙棘插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出一些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且脱分化,形成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继续分裂,沿着射线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伸展,从而形成根原基;4)根原基穿过韧皮射线和皮层,向外继续朝皮孔方向发展,最终从皮孔伸出形成不定根,不定根伸出皮孔前内部维管系统发育完善并与茎部维管系统相连接。   相似文献   

5.
兔眼蓝浆果粉蓝嫩枝扦插生根的形态和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兔眼蓝浆果品种粉蓝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插条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和解剖观察,研究了粉蓝扦插生根诱导方式、生根部位、愈伤组织形成以及不定根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扦插前,粉蓝插条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成,属诱导生根型树种;在扦插过程中,除了在维管形成层及附近薄壁区域产生根原基外,还可见少量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根,但维管形成层生根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愈伤组织生根。  相似文献   

6.
以欧美杂种山杨嫩枝插穗为实验材料,进行扦插不定根生成过程中插穗形态和解剖学观察,通过Solexa高通量测序对扦插后6和12 d插穗不定根生成部位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分析。插穗解剖观察发现扦插后6 d为根原基的诱导期,12 d为不定根的伸长生长期,对插穗不定根2个时期高通量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 328个。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和KEGG及pathway分析,确定2个山杨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化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7.
日本晚樱绿枝扦插生根解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日本晚樱绿枝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 ,无论对照还是IBA处理 ,其不定根由形成层薄壁细分化而成 ,属诱导生根型 (即诱生根原始体型 ) ;本研究未观察到插条愈伤组织分化成不定根原基  相似文献   

8.
以四年生艾纳香当年生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硬组织切片法对艾纳香插穗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艾纳香茎的次生结构及不定根的发生及发育过程,探讨影响不定根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从外部形态观察,艾纳香属于皮部生根型;从解剖学角度观察,艾纳香插穗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属于诱导生根型。艾纳香茎的次生构造从外至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3部分组成。不定根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维管形成层与木射线交叉处的细胞活动,产生薄壁细胞团;②薄壁细胞不断分裂,形成不定根原基原始细胞;③不定根原始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不定根原基;④不定根原基分裂,形成不定根,并突破皮层。  相似文献   

9.
根系的发育及其激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及其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侧根的发生起源于特定的中柱鞘细胞,发生过程可分为起始、侧根原基的形成、侧根分生组织的形成与活化。不定根由根原基发育而来,不定根原基按其形成的时间、部位和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先生根原基和诱生根原基。生长素、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都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母树年龄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解析其可能成因,为栓皮栎扦插繁殖提供依据。  方法  以1年生、5年生和10年生栓皮栎母树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用200 mg·L?1 生根粉(ABT-1号)浸泡处理2 h。扦插60 d后,测定各插穗生根率、生根数量、根直径、根长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年龄插穗茎段的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  ①母树年龄越大,嫩枝扦插生根率越低。②栓皮栎不定根根原基在不定根形成后期被诱导;不同年龄插穗产生不定根时间存在差异,1年生为17 d,5年生为44 d,10年生未产生不定根。③1年生和5年生母树的插穗中IAAO、PPO和POD这3种酶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趋势,10年生母树的插穗P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PPO和IAAO活性变化不明显。  结论  母树年龄影响插穗不定根的生成,栓皮栎嫩枝扦插生根率和平均不定根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年生、5年生、10年生,1年生平均生根率为92.69%,5年生的平均生根率为10.79%,10年生的为0。栓皮栎的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其不定根原基类型为诱生根原基。高水平POD、PPO活性有助于不定根的诱导,IAAO活性升高有助于不定根的形成。图3表1参30  相似文献   

11.
以罗汉果试管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生根方式的比较试验,并对其生根过程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罗汉果试管苗茎段基部不定根起源于韧皮部与束中形成层交叉的部位,节部不定根主要起源于髓射线与束间形成层交叉的部位,属于内起源。节部不定根靠近叶隙,也与叶迹有关,根原基形成早。节部比节间生根早、根多,根分布结构好。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结果表明,黑穗醋栗“厚皮”和“薄皮”品种之间茎的结构无明显区别,幼茎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髓和髓射线组成。仅“厚皮”茎的角质膜较厚;皮层和髓细胞较小,排列紧密;“薄皮”品种茎的角质膜较薄;皮层和髓部的细胞较大,排列疏松,髓部体积亦较“厚皮”的大,“薄皮”的茎较柔软容易下垂。两品种幼茎的表面均有腺体分布,分泌挥发性物质。未经扦插的一年生成熟茎内有“先成不定根原基”。经过水培(或扦插)的成熟茎内有“诱发不定根原基”。不定根原基常起源于髓射线(或多列射线)与形成层带交接的部位;其位置可能正对皮孔内方或在其一侧,也可在无皮孔区的周皮内侧。不定根可从皮孔内伸出,亦可从皮孔一例或其附近的周皮缝隙中伸出。常簇生在插条的茎节附近或沿插条节间排列成2~3纵列。  相似文献   

13.
苹果新梢离体不定根形成期间某些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苹果离体培养的新梢为试材,研究了不定根发生和发育期间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根原基形成时,淀粉大量消耗,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而在根原基形成后根的生长过程中,淀粉含量回升,蛋白质、游离氨基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在根原基形成和根的生长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胡杨横走侧根及不定芽发生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胡杨根蘖繁殖特性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横走侧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或四原型,周皮中栓内层较发达,由6~8层薄壁细胞组成。横走侧根横切面上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远小于次生木质部;早期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以细胞壁尚未木质化的木纤维细胞数量居多为特征;维管射线很发达。胡杨的根蘖繁殖源于横走...  相似文献   

15.
越橘离体培养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橘实生苗子叶、胚轴和叶片为外植体,在WPM+0.1mg·L^-1TDZ或WPM+0.5mg·L^-1TDZ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在1/2WPM+0.05mg·L^-1IB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根。结果表明,培养2-3d时,子叶、胚轴和叶片切口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均已启动;8-9d时,芽原基出现;越橘不定芽的发生为外起源,不定根的发生为内起源。  相似文献   

16.
垂丝海棠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许晓岗  童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89-4891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垂丝海棠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垂丝海棠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愈伤组织自身形成的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40 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并且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产生根原基。  相似文献   

17.
以湘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XL1与XL4插穗为材料,研究了其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①油茶属于愈合组织生根类型;②XL1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始终高于XL4,可溶性蛋白均为N型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的积累为不定根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③XL4的POD活性始终大于XL1,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形成期和不定根诱导期出现高峰,利于根原基的诱导;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和不定根表达期下降,利于根原基发育及不定根的伸长。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18.
沙棘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张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17-8918,8972
[目的]研究内源激素在沙棘组培苗生根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沙棘组培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R、ABA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发生深刻变化。根原基启动时期,IAA含量达到峰值,根原基形成之后其含量降到较低水平;GA3、ZR和ABA在根原基启动时含量均降低,而后都有回升。[结论]高的IAA水平,低的GA3、ZR、ABA水平有利于沙棘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