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质量安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鲁成银 《茶叶》2004,30(2):67-69
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了探讨。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在阐述茶叶质量安全内涵的基础上,对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茶叶质量安全评价及质量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商法是宋代重要的茶叶市场管理方法之一。通商法茶叶市场管理体制的确立,反映了茶叶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体现了时代的强烈呼声。在通商法茶叶市场管理体制下,官府对茶叶市场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计划、行政手段转移到主要依靠财税手段,因而对茶园户、茶商、官府本身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0,32(5):44-46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10,(4):43-44
过去,印度尼西亚以出口红茶闻名,而现在印尼开始进行产品多元化,并逐步采取措施改善其业务。 200多年来,茶叶在印尼文化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到现在印尼已成为世界上茶叶主产国之一:印尼茶叶芳香醇厚、色泽亮丽,主要用作茶叶拼配。但是,印尼茶产业的最新发展扩大了该国茶叶贸易的范围,开辟了更多的茶类市场,给茶叶贸易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科学贮藏茶叶必须分析茶叶质变的外界因素,讲究贮藏和保管方法。一、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因素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附的特性,加上贮藏过程中茶叶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茶叶极易发生变质。这些内外因素主要有以下5点:①茶叶自身含水量是影响茶叶品质劣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茶叶含水量超过7%,则茶叶在贮藏中就易回潮而影响品质。②温度也是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贮藏温度越高,品质劣变越快、越显著,特别是对色泽、汤色、滋味的影响最大。③氧气在茶叶贮藏过程中也是使茶叶产生自动氧化引起质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光…  相似文献   

6.
范曼 《茶叶通讯》2003,(3):30-33
阐述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论述了实现茶叶清洁生产。降低茶叶农残的主要技术措施和途径,建立生态环境好、茶叶自然品质优的生产基地。以生物防治为主,综合治理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加工卫生水平,实行质量卫生监控。  相似文献   

7.
关于茶叶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桂义  胡孔峰  袁丁  罗娜  王荣献 《茶叶》2003,29(3):159-161
论述了清洁生产与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分析了茶叶的污染来源及茶叶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出了实现茶叶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与途径;加强管理,建立茶叶清洁生产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科学合理施用肥料;茶园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与无公害茶叶生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浅谈茶树病虫生防与茶叶绿色食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病虫生防对促进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意义和茶叶中农残量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新挑战角度,论述了生防在茶叶绿色食品生产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详细叙述了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和获得产品注册的程序,同时还总结了茶树病虫生防现状。提出发展茶树病虫生防,促进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措施:1.加强茶树病虫生防的宣传工作,尽快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使茶叶中农残量符合绿色食品的卫生要求;2.建立茶叶绿色食  相似文献   

9.
论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就新世纪我国茶业发展之路提出了对策,作者认为,今后在茶叶生产技术的研究方面应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无公害茶叶配套生产技术体系,自动化茶叶加工机具的研制与推广,茶叶综合利用技术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等五个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在农业制度改革与政府宏观调控方面,应当加强茶叶行业学会的作用,组织开发全国性的茶叶资讯平台,建立茶叶科技服务资讯网络,鼓励成立茶叶同业公会组织,扶持茶农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化经营,是增强我国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茶叶农残的形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我国的主要饮料,又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世界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出口茶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茶叶的卫生状况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表现为各茶叶进口国进一步增加检验农药的种类,降低茶叶中农药的MRL值。如在第23届联合国FAO/WHO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撤消包括六六六、DDT在内的36个农药品种最高残留限量。日本对进口茶叶28种农药残留量(简称农残,下同)作出最高限量.其中六六六、DDT(0.2mg/kg)、草甘膦(0.5mg/kg)、三氯杀螨醇(30mg/kg)、功夫(16mg/kg)、氯氰菊酯(20m…  相似文献   

11.
茶叶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茶叶贮藏保鲜的研究结果,认为茶叶贮藏中陈化劣变的主要内在实质是茶叶内含膳类、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的自动氧化和降解。造成茶叶陈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因此.茶叶的保鲜贮藏首先要严格控制茶叶的含水量;其次是选择优良的包装材料;再次是运用先进科学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红茶消费国。印度有组织的茶叶研究始于1891年。1911年,托克莱茶叶试验站建立,从此在托克莱开始了印度100多年的茶叶研究历程。文章回顾了印度于1910—2010年间的茶叶研究历史、研究思路、不同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并简要展望了茶叶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伍岗  浦绍柳  张艳梅 《茶叶》2009,35(2):106-109
分析了勐海县茶产业现状,指出勐海县茶叶生产、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勐海县茶叶发展的思路、目标及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茶产业结构,稳定边疆茶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东荪 《茶叶》2003,29(1):3-5
浙江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扶持政策,制定规划、基地配套,加强技术推广、确保服务到位,突出品种建设、注重改善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全省茶叶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茶类结构的合理,增强了茶叶产品的竞争能力。为了实现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变,提出了以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为主要内容的茶叶优化改造新思路与新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说明了湖南茶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湖南茶业在加WTO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详细阐述了加入WTO对湖南茶叶经济的影响,最后深入提出入世后湖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试论空气温度与茶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茶叶主要体物质: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香气,水浸出物,纤维素含量与茶叶生育期空气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中水溶性色素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内外50几篇文献材料中综核实 了茶叶中水溶性色素的种类,水溶性色素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茶叶中几种主要的水溶性色素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1 茶叶适度规模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生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改变了长期以来生产者责权利脱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承包规模不合理,加之国际茶叶市场不景气,致90年代以来,从总体来看,茶叶生产处于下滑萎缩、徘徊不前状态之中。很多茶厂倒闭、茶园荒芜,茶叶生产面临形势严峻的局面。主要原因有:①茶叶生产面积和经营方式的过于分散,经营粗放,投入产出率低;②第二、三产业的兴起,茶叶与之比较效益低下,促使茶农向其它产业转移,形…  相似文献   

19.
茶叶的烘焙是茶叶加工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目的是促成茶叶中内含物的进一步氧化,高温杀菌,降低农药残留,提升熟香,使茶叶的品质更趋稳定,同时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便于保存。烘焙火候的控制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茶叶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20.
临海市羊岩茶场从1974年建场以来,茶叶产销处于稳健发展态势,茶园面积逐步扩大,茶叶产量、产值和利税同步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茶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把施行茶叶标准化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情况有以下两方面:1施行茶叶标准化的主要工作1.1制订和完善羊岩勾青茶叶系列标准茶场在全面总结自身的茶园培育管理、茶叶加工,特别是在羊岩勾青采制技术的经验基础上,再融入现代茶叶科技,1993年,在市林业特产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参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