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养犬》2017,(2)
<正>犬尿石症是犬营养代谢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对犬的危害大,发病的原因复杂。犬尿石症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从中兽医的角度看,尿石证属"血淋"、"石淋"等范畴。历代医家对"砂淋"、"石淋"的发病认为主要由于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或在膀胱或在溺窍。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肾脏,肾虚则导致  相似文献   

2.
正犬尿石症是犬营养代谢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对犬的危害大,发病的原因复杂。犬尿石症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从中医的角度看,尿石证属"血淋"、"石淋"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砂淋"、"石淋"的发病主要由于肾虚和下焦湿热引起,病位在肾、膀胱或溺窍。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肾脏,肾虚则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泌尿功能失常,有利于结石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临床上常遇到猪乳糜尿症(膏淋),采用中药试治六头,效果良好,现举一例。1966年7月24日,七里湾大队种公猪,见努责数分钟后,排大量乳糜尿,黄白色,排尿一次数十分钟。包皮积尿。体温39.8℃,眼结膜稍红,食欲减少。按中兽医辨证,此症属脾肾虚弱,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脂液制约无权,下流则成膏淋,拟调补脾肾而化湿热治之。治疗:党参15克、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  相似文献   

4.
<正>提壶揭盖法为通过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的一种治疗方法。《丹溪心法》载:"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1]热淋、便秘是奶牛常见的内科疾病,中医单用清热利尿、润肠通便等方法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如果配合提壶揭盖法则能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热淋为湿热蕴结于膀胱,膀胱气化失利,以致排尿淋  相似文献   

5.
1 病因 家畜的热淋,石淋均由湿热下注引起.热淋由湿热毒邪客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石淋则因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而成.因湿邪为害,其性重浊粘滞,易阻碍气机之运作,故湿热下注则必使下焦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因此热淋、石淋之病因应为湿热下注、瘀阻于内,只是湿热作用于下焦的去向、程度不同而已.导淋化瘀、清利水道法就是根据这一理论产生.  相似文献   

6.
牛尿血症属传统兽医学五淋(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范围,现代医学的膀胱炎、尿道炎等病。近年来笔者用八正散治疗该病32例,其中母牛29例,公牛3例,全部治愈,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1 中药治愈耕牛淋病一则据我国医学文献记载 ,淋病祖国医学把它分成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等五种类型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泌尿学感染和尿道结石等疾病 ,兽医临床以石淋和劳淋偶有发现。浊是排尿混浊 ,淋漓不断或尿中常带流浓样浊秽之物。笔者于兽医临床实践中 ,治疗浊淋所得特报道于后 ,供同道借鉴。例 :我县白泥镇六龙村花坪村民组王某某 8岁水母牛 1头 ,发病已一个多月 ,表现排尿呈泔浆 ,尿频 ,前来诊治 ,症见 :被毛粗乱 ,耳鼻俱温 ,腰背发硬 ,脉迟缓 ,排尿时两后肢尽量下蹲 ,非常困难 ,尿色浊黄。经分析 ,本病常因使役过度而诱发…  相似文献   

8.
1配伍 本品入气分散上焦风热,入血分则清热解毒。配薄荷、柴胡、大青叶、黄芩、金银花,对温热病初期之热或上焦诸热用之效好。配薄荷、大黄、黄芩、黄连、栀子,对温热病表里俱实者,用之效佳。配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萹蓄、木通、栀子,对湿热尿淋,用之效果较好。配黄连、金银花、栀子、黄芩,治疗时疫。配大黄、黄连、淡竹叶、栀子等,对心经热盛、口舌生疮、尿频尿赤,用之效果显著。本品清热解毒,开泄宣散,长于消肿散结。  相似文献   

9.
猪淋病多因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客手膀眈,膀眈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患病。或心火权盛下移小肠而入膀跳所致。另外,湿热结于下焦或心热移于小肠,下注膀优,熏蒸尿道以致排尿淋漓;或湿热久蕴,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以致排尿不畅;或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热伤血络,血热妄行,湿被热邪烁炼,日久小便浓调脂腻;或肾气虚衰,气虚而影响膀就气化,致使膀优蒸腾气化行水功能减弱,尿液点滴而下;或湿热蕴结,热重于湿,热伤血络,血热妄行,使血溢于脉络外,随尿排出者。辩证热淋见于排尿时弓腰努责,淋漓不畅,表现…  相似文献   

10.
正尿闭,是膀胱闭塞或尿道不通、尿液滞留,膀胱胀痛之症。各种家畜均可发生。1病因病机1.1饲养失调,劳役过重,交配过度。使肾气虚弱,膀胱气化功能衰退,亦可发生尿闭。1.2夏秋季节家畜易受湿热,肾热下移膀胱,膀胱湿热,气化不利而成尿闭。1.3其他:砂石淋,尿道肿瘤、膀胱麻痹,跌打损伤肾经,经常喝混浊的脏水等,也可导致尿闭。2辨症治疗2.1热结尿闭(1)症状:初期排尿痛苦,举尾拱腰,后肢开张,有少量  相似文献   

11.
正尿路感染是指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泌尿通道的炎症,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等疾病,母畜多见于公畜。由于肾盂析出矿物质盐类结晶,并在尿路凝结成大小不一和数量不等的结石(尿石),由此尿石刺激尿路或阻塞尿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尿石症,多见于公畜。尿路感染及尿石症均有排尿频数,短涩疼痛、尿道不利,兼有拘急起卧不安等症状。均属中兽医"淋证"范畴。现简介中兽医辨证论治临床常见湿热淋、血淋、  相似文献   

12.
中兽医学对黄疸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入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结石属中兽医学“石淋”、“砂淋”、“血淋”范畴。其主要病因即肾气虚为热所乘,膀胱气化失常,气血瘀滞,温热蕴结下焦,尿中杂质聚为砂石,阻塞尿道,气机不通则痛。砂石与热邪伤及血络产生尿血,严重者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日久必损害肾功能。临床并不是多发病,但笔者遇到6例,运用排石汤治愈5例,治愈率达83%,现予介绍,望同道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三仁汤治耕牛热淋症乐载龙(江西省泰和职业高中343708)热淋是由湿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利所致之一种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上用三仁汤加减治耕牛热淋症16例,均获痊愈,现择1例以资参考。1989年5月20日,桥头乡西池村一头5岁母牛就诊。主诉:该牛前两天...  相似文献   

15.
<正>耕牛尿血症是由各种泌尿生殖道系统疾病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状之一,属传统兽医学五淋(膏淋、石淋、劳淋、气淋、血淋)范围,现代医学的肾炎、膀胱炎、阴道炎等病。单独采用西药主要抗菌消炎、止血、疗效不甚理想,而单独采用中药主要以清热利湿、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也收效甚微。笔者多年来经过临床实践证实,耕牛尿血主要表现在各种原发和继发的泌尿系统疾病中,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但通过辩证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养殖户电话邀诊,自家养殖的一头15月龄的母牛,阴道流出白色脓性分泌物,尿黄,故来求诊。1临床症状眼眯,精神倦怠,体温39.3℃,饮水多,食欲好。阴道流白色粘性的分泌物,不时的摇动尾巴,阴道口红肿,尿液黄而少,频率多,腹满,大便稍稀。2辨证施治《金匮要略》说: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临床中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特征。就病因病机来说,湿热秽浊之气留恋下焦,阻滞膀胱及肝经局部气血不畅,湿热熏蒸,气化失司而成。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淋症郑高禄(四川省江北县人和区兽医站631121)淋症(泡沫淋)是母猪的一种常见病,尤以产后较多。笔者近20年来用八正散加减,结合肌肉注射安钠咖治疗213例,收效满意。(一)病因与症状1.病因:淋症是由于湿热下注,阻滞膀胱,使之气化...  相似文献   

18.
尿结石病是尿液中无机盐类折出 ,并形成沙粒状或结成块状 ,存在于肾和尿路的各个部位 ,造成排尿机能障碍的疾病。临床较为多见 ,各种家畜都可发生 ,往往呈地区性发病。笔者采用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尿结石 13例 ,其中山羊 8只 ,绵羊 1只 ,牛 4头 ,绵羊因继发肠胃病而死亡 ,其余全部治愈 ,治愈率92 %。现介绍如下 ,供同仁参考。1 病因尿结石属中兽医砂石淋的范畴 ,是由于湿热渗入膀胱 ,肾虚气化不利 ,湿热蕴结 ,灼烁津液 ,使尿中杂质凝结 ,阻塞尿道 ,致成砂石淋。2 症状排尿时疼痛不安 ,尿液混浊 ,淋漓不畅 ,尿液静止后沉淀 ,尿比重增加 ,多…  相似文献   

19.
八正散加减治疗家禽痛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正散加减治疗家禽痛风症黄中利(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250023)八正散具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之功。主治热淋、血淋。而家禽痛风症的特征是拉白色石灰样稀粪;内脏及跑关节腔内尿酸盐沉积。这与中兽医的砂石淋相似,笔者用此方加减试治20起共10580羽的...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五淋散加味治耕牛尿道结石18例,均获痊愈.不需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 病因病机尿道结石多由牛体感受湿势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尿道,湿热煎煎尿中杂质而形成砂石.2 主证本病多发生于成年公牛,幼牛发病的较少.病牛表现尿液排出困难,尿淋漓,痛苦不安.尿色混浊,混有砂石.尿沉渣检查,无机沉渣和有机沉渣均为阳性;直肠检查,膀胱蓄尿,公牛多在S状弯曲部,摸到或尿道探诊到结石的存在.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