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30×104、45×104、45×104、60×104、60×104、75×104、75×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21:00[40.161×1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13:00[32.496×108 cells/(g.h)]和1:008 cells/(g.h)]和1:005:00[29.934×105:00[29.934×108 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2.
利用静水法研究了不同饵料密度梯度(0.5×105、1.0×105、1.5×105、2.0×105、2.5×105个/mL)和不同盐度梯度(27、30、33、36、39)对壳长为60.40(±2.06)mm的长肋日月贝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密度和盐度对长肋日月贝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以亚心型扁藻为饵料,在适宜的饵料密度范围内长肋日月贝的滤水率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扁藻浓度达到1.0×105个/mL时,滤水率(FRQ)与饵料密度(Q)间呈负相关,其拟合方程为FRQ=2.288Q-0.71(R2=0.987),滤水率开始迅速下降。长肋日月贝的滤水率(FRs)开始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7~33之间存在最大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以个体数量计,与盐度(S)间的相关关系为FRs=-0.0110S2+0.7204S-11.2741(R2=0.8913);如以单位体重计算,则可表示为FRs’=-0.0122S2+0.7881S-12.213(R2=0.885);通过公式推算盐度为32.7时,滤水率达到最大、为0.521 L/h·ind。  相似文献   

3.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山农17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以不同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在露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β-淀粉酶呈现双峰变化趋势,且一直保持较高活性;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温度能强烈影响萌发过程中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种子置床初期即可被检测到活性,且受其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配比的酵母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为饵料,采用2个盐度(2%,3%)、3个接种密度(1,10,50 ind/mL)进行饲养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及其组合对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配比、接种密度、盐度及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平均日增长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0);接种密度对轮虫抱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盐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抱卵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因子的最佳组合:盐度2%、接种密度1 ind/mL、饵料配比为眼点拟微绿球藻18.75×104/mL+酵母4.8×106/mL。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运输应激对马体温、血常规指标及HP、TNF-α、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测定马运输前1 h、运输中7 h及运输后1 h和9 h的体温及血液指标,RT-qPCR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P、TNF-α、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运输前1 h相比,运输中7 h时马体温显著增高,运输后1 h的体温极显著增高,运输后9 h的体温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运输前;运输后9 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异;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P、TNF-α、IFN-γ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HP和IFN-γ的mRNA表达量在运输后1 h达到高峰,且与运输前相比差异极显著,运输后9 h逐渐恢复;TNF-α的mRNA表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运输后9 h TNF-α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研究表明运输应激会导致马体温上升,MCV下降,上调马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P、TNF-α、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为进一步阐述运输应激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培养小球藻的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系采用不同方法培养小球藻观察其生长情况。小球藻在水泥地中培养,最高密度是40.0cm组的2880.0×104cells/mL,但培养液深度在20.0~60.0cm范围内生长无显著差异;在三角烧瓶中培养指数生长末期的最高密度达8000.0×104cells/mL;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一次性培养指数生长期末期的最高密度达13000.0×104cells/mL,半连续培养时适宜的起始密度为4500.0×104cells/mL,每天可以采收1/3藻液,密度约为6800.0×104cells/mL,这样每天就有较高的、稳定的收获量。结果表明小球藻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凡纳滨对虾为试验对虾,通过不同浓度0、2、10、20μ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暴露不同时间(120、240 h)后,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法及实时PCR检测分析对虾壳膜几丁质酶比活力及几丁质酶mRNA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DMP暴露对对虾壳膜几丁质酶比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具有显著性。不同浓度DMP暴露不同时间后,对对虾壳膜几丁质酶系列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μg/L DMP暴露120 h时,对虾壳膜Lv CHT3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2μg/L DMP暴露240 h时,Lv CHT2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20μg/L DMP暴露240 h时,Lv CHT6 mRN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说明DMP对对虾生长发育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8.
单环刺螠幼体生长及摄食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饵料(微绿拟球藻、2/3微绿拟球藻+1/3螺旋藻、1/2微绿拟球藻+1/2三角褐指藻)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体质量约0.5 g)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结果表明:用混合饵料投喂可显著提高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P0.05);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为2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25℃,最适盐度为28。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摸索大麻哈鱼海水养殖条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用人工配制的4组不同盐度(0(S0),8(S8),16(S16),24(S24) g/L)的水养殖大麻哈鱼,6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取胃、幽门盲囊和肠道,分别测定各类消化酶活力。【结果】大麻哈鱼血清渗透压、Na~+、Cl~-和Mg~(2+)含量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S16、S24组与S0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各种蛋白含量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16组含量最高,S0组含量最低。S16组血清中葡萄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而S8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S16组;而尿酸浓度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S8组最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酐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盐度升高逐渐下降;而尿素氮浓度与之相反,随着盐度升高逐渐上升。试验结束时S8、S16和S24组大麻哈鱼各类消化酶活力均低于S0组,胰蛋白酶活力在肠道中最高,胃蛋白酶活力在胃中最高,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幽门盲囊中最高。【结论】大麻哈鱼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其具备较广的盐度适应范围,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建议适宜的水体盐度为8~16 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对PC1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0(CK),125,250,500,1 000和2 000ng/mL)的DON处理PC12细胞24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免疫荧光、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等技术,研究DON对PC12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LC3聚点率及自噬相关基因classⅢPI3 K、Beclin-1、P62 mRNA和蛋白LC3Ⅱ、P62、classⅢPI3K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DON均可诱导PC12细胞自噬,各试验组细胞自噬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K),并随着DON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下降,在DON质量浓度为1 000ng/mL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classⅢPI3 K mRNA和Beclin-1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增高(P0.01),P62mRNA表达水平随着DON质量浓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Western-blot结果显示,LC3Ⅱ蛋白表达量在DON质量浓度为1 000ng/mL时最高,与对照组相比,250~2 000ng/mL DON处理组的LC3Ⅱ蛋白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500~2 000ng/mL DON处理组classⅢPI3K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其中以1 000ng/mL DON处理组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DON处理组P62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1 000ng/mL DON处理组最低。【结论】DON能够诱导PC12细胞发生自噬,自噬相关基因classⅢPI3 K、Beclin-1、P62及蛋白LC3Ⅱ、P62、classⅢPI3K等参与了DON诱导PC12细胞自噬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PARγ和C/EBPα基因在猪不同组织、月龄和品种中mRNA的表达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3—7月龄的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和C/EBPα基因在3个品种不同月龄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背最长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结果】PPARγ、C/EBPα在大白猪3-7月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的表达水平较高,心、脾、肺、肾的表达水平较低。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分别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肝、肺、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6、7月龄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江口萝卜猪心、脾、肺、肾、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最低,在皮下脂肪中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量随月龄递增而上升,皮下脂肪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5、6、7月龄的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从江香猪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的表达量较低,在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PPARγ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而上升的幅度较小,C/EBPα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其在小肠、皮下脂肪、背最长肌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和C/EBPα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肝、小肠、皮下脂肪中为高丰度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PPARγ和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7月龄的表达水平较高,即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到生长后期维持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总体上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肝、肺、小肠、背最长肌中较高,心、脾、肾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品种间PPARγ、C/EBPα在相同月龄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总体上大白猪中肝、小肠、皮下脂肪中PPARγ和C/EBP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差异显著;肌内脂肪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持续上升,不同品种间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江口萝卜猪和从江香猪较高。不同品种猪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结论】猪PPARγ和C/EBPα基因在不同组织、时期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脂质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41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影响较小,而NaCl溶液浓度高于75 mmol/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瓜种子α-淀粉酶活性、幼苗地上部和根部鲜重以及根冠比(R/T)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均表现为下降。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浓度下缓慢上升,而在高浓度下急剧上升;NaCl溶液浓度低于50 mmol/L时,幼苗根系活力急剧下降,而高于此浓度时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对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体外培养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取健康牦牛的卵巢,分离COCs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在牦牛COCs成熟培养液中添加终浓度分别为0、200、400、600ng/mL的GDF-9,统计卵母细胞成熟率;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GDF-9处理的COCs中Smad信号通路下游分子Smad4以及卵丘扩展相关基因(HAS2、PTX3、PTGS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添加0、200、400、600ng/mL GDF-9的COCs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Smad4和卵丘扩展相关基因(HAS2、PTX3、PTGS2)的mRNA表达量随着GDF-9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其中600ng/mL GDF-9处理组的Smad4和PTX3mRNA表达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600ng/mL GDF-9处理组的HAS2、PTGS2mRNA表达量与400ng/mL GDF-9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发现,在牦牛COCs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DF-9对牦牛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GDF-9显著提高其信号通路下游分子Smad4基因以及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HAS2、PTX3、PTGS2)的mRNA表达,说明600ng/mL GDF-9对牦牛体外培养过程中卵丘扩展有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汕尾地区虾-鱼-蟹海水综合养殖池塘的水体和沉积物进行每14 d一次的周期性采样,研究异养细菌、弧菌、芽孢杆菌和粪大肠菌群的变动规律及其与常见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水体环境中各类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6.4× 103~3.00× 105 CFU/mL,弧菌0.1×103~1.65×104 CFU/mL,芽孢杆菌0.06×103~1.09× 103 CFU/mL;沉积环境中各类细菌数量的波动范围为:异养细菌5.8×105~2.95×107 CFU/g,弧菌0.8×104~2.75×105 CFU/g,芽孢杆菌6.1×104~5.30×106 CFU/g.水体环境异养细菌与沉积环境异养细菌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水体环境异养细菌和芽孢杆菌与水温呈线性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芽孢杆菌与DO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弧菌与DO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岩扇贝幼贝滤食率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的摄食率,采用静水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6、10、14、18、22℃)、体质量(小、中、大3种规格)、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饵料浓度(15×10~4、30×10~4、45×10~4、60×10~4、75×10~4 cells/mL)条件下岩扇贝的滤食率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饵料种类和饵料浓度对岩扇贝幼贝滤食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在试验温度和体质量范围内,幼贝单位体质量的滤食率均随温度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幼贝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依次为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亚心形扁藻小球藻,且对4种单胞藻的滤食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当新月菱形藻浓度为30×10~4 cells/mL时,幼贝的滤食率达到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饵料浓度组(P0.01);幼贝的滤食率存在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一天中存在一个滤食高峰时段,即17:00~21:00[40.161×10~8 cells/(g.h)],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存在两个低峰时段,即9:00~13:00[32.496×10~8 cells/(g.h)]和1:00~5:00[29.934×10~8 cells/(g·h)],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研究表明,岩扇贝的适温范围及对饵料的适应性较广,可作为中国重要扇贝引进品种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CaNAα在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2个品种鸡生长发育早期不同表型肌肉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清远麻鸡(慢生型)和隐性白羽鸡(速生型)3种表型肌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CaNAαmRNA在0、1、3、5、7、9周龄时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除清远麻鸡比目鱼肌外,2个鸡品种中其他表型肌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2个鸡品种趾长伸肌的表达量均在1周龄时最高,清远麻鸡7周龄时降至最低,而隐性白羽鸡5周龄时降至最低;腓肠肌外侧头和比目鱼肌CaNAαmRNA的表达峰值在清远麻鸡中出现在3周龄,而在隐性白羽鸡中则出现在9周龄;总体而言,CaNAαmRNA在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要低于其在趾长伸肌和腓肠肌外侧头中的表达量;品种间比较发现,CaNAαmRNA在清远麻鸡3种表型肌肉的表达量在0和3周龄时均高于隐性白羽鸡,而在9周龄时则均低于隐性白羽鸡,3周龄时2个品种鸡差异倍数最高。研究结果提示,鸡肌肉CaNAαmRNA表达发育模式具有品种、年龄和表型特异性,并可能与鸡肉品质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EMT),以不同浓度的IFN-γ为阻断剂,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表型重塑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BMEC分为对照组、诱导组(TGF-β_110ng/m L)、药物组(IFN-γ20 ng/m L)及阻断组(TGF-β_110 ng/m L+IFN-γ10、20、50、100 ng/m L)。培养72 h后,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胶原Ⅰ(COLⅠα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诱导组α-SMA、CTGF和胶原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药物组C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α-SMA和COLⅠα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阻断组IFN-γ明显抑制了TGF-βl诱导的转分化。[结论]IFN-γ能够负性调控TGF-β_1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EMT),减少COLⅠα1分泌。  相似文献   

18.
金鑫  张曼  范燕茹  王佩  杨银凤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9):3910-3918
【目的】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益生菌对防御素的调控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方法】首先将新鲜的绵羊瘤胃组织用PBS和抗生素处理后进行瘤胃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当原代细胞数量长到细胞培养瓶的85%以上时,将细胞传于12孔板用于细胞刺激试验。同时将活化并纯化后的酿酒酵母菌25℃、180 r/min有氧培养48 h后,进行5次平行平板计数试验,根据平板计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浓度为5.2×108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液,再通过倍比稀释把所得菌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2×107、5.2×106、5.2×105、5.2×104CFU·m L-1的菌液,用以上不同浓度(5.2×104—5.2×108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分别进行不同时间(2、4、8、12、24 h)的刺激,并设置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代替酿酒酵母菌。然后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 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瘤胃上皮细胞中SBD-1表达差异。最后用SAS 9.2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差异性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组内SBD-1 m RNA的表达量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并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当菌液浓度一定时,SBD-1 m RNA的表达量先是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刺激时间为12 h时SBD-1 m 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因此,当浓度为5.2×107CFU·m L-1的菌液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且与此浓度下其他时间组的表达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SBD-1蛋白表达趋势与SBD-1 m RN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2、4、8、12、24 h后均能提高共培养上清中SBD-1蛋白的表达,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蛋白分泌水平达到最高,与此浓度下各时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酿酒酵母菌能够提高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人工苗种繁育中适宜幼虫生长发育的最佳饵料种类、配比及投喂方式,通过测定幼虫生长速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对饵料品种、配比及投喂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饵料对单环刺螠幼虫生长和变态具有显著影响(P<0.05);单一饵料品种投喂结果显示,小球藻饵料组与球等鞭金藻饵料组的体节幼虫体长日增长率和幼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球藻饵料组的幼虫变态率(17.24%±0.89%)显著高于球等鞭金藻饵料组和其他饵料组(P<0.05),这表明小球藻是单一饵料投喂单环刺螠较好的开口饵料;混合饵料投喂结果显示,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混合饵料和小球藻+球等鞭金藻混合饵料组中,体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和幼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混合饵料组(P<0.05),但这两个混合饵料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搭配投喂小球藻+球等边金藻+酵母粉混合饵料组的幼虫变态率(21.72%±0.85%)显著高于小球藻+球等鞭金藻混合饵料组和其他混合饵料组(P<0.05),这表明小球藻+球等边金藻+酵母粉的混合饵料组幼虫整体培育效果最佳;进一步的饵料配比及投喂方式研究显示,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3种饵料按照2:1:1比例混合,在担轮幼虫前期只投喂小球藻+球等鞭金藻,至担轮幼虫中后期增加投喂酵母粉试验组,获得的幼虫变态率最高(24.73%±0.78%),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且幼虫发育齐整度良好;饵料日投喂量结果显示,初孵担轮幼虫适宜的日投喂量为2×104 cells/mL,随着幼虫发育饵料投喂量逐渐增加,当出现蠕虫状幼虫时日投喂量应增加至10×104~12×104 cells/mL.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幼虫培育的最佳饵料投喂方案为,将小球藻、球等鞭金藻、酵母粉3种饵料按照2:1:1比例混合,在担轮幼虫前期只投喂小球藻+球等鞭金藻,至担轮幼虫中后期增加投喂酵母粉.  相似文献   

20.
稻谷及糙米储藏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稻谷在储藏过程中α、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了垦鉴稻10、空育131两个水稻品种的稻谷和糙米在不同储藏条件下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之间、储藏温度之间、储藏时间之间α、β-淀粉酶活性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储藏状态与储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达差异显著;水稻品种与储藏温度的交互作用对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达差异显著.在室温条件下储藏,α、β-淀粉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4月至10月间下降幅度最大,10月后α、β-淀粉酶活性趋于稳定并维持最低水平.在4℃储藏时,α、β-淀粉酶活性下降幅度小于室温储藏时的下降幅度.相同储藏条件下,稻谷淀粉酶活性高于糙米淀粉酶活性.因此,在每年的4月至10月间,宜在低温下储藏稻谷,以防止大米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