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境内的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不同林型分级木(优势木、标准木、被压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分级木的胸径平均生长量、树高平均生长量、材积平均生长量的大小顺序均为:优势木标准木被压木;优势木、标准木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和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生长期内出现两次峰值且曲线波动较大,说明分级木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着优势木、标准木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优势木、标准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与材积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出现较树高和胸径的晚,且材积平均生长量与材积连年生长量没有出现相交点,说明兴安落叶松林还处于生长期,还没有到达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林信良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54-55,72
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在标准地中选取拟赤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生长对比方式分析拟赤杨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15年生天然下种的拟赤杨比17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大60%,平均树高高38%,平均单株材积大3.2倍,在林分中表现出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川西南山地云南松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川西南山地阳性树种云南松为例,调查其林窗边界木的主要特征。分析结果如下:(1)云南松林林窗边界木主要组成树种为云南松,边界木为5~9株的林窗数量最多(74%);(2)单个林窗边界木平均高度多数在18m~22 m之间(61%),平均胸径多数在35 cm~50 cm之间(82%);(3)边界木偏冠现象明显,偏冠率1均大于0.5,单个林窗边界木偏冠率1平均值集中在0.6~0.8之间(75%);(4)边界木的个体大小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一、方法标准地调查中最基本的工作是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树高的量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标准地内树高全部实测,第二种是选取部分树木实测树高。根据实测的胸径和树高值,可以计算标准地蓄积量,计算方法常用的可分三大类:1、标准木法,即根据算得的平均胸径 (?) 和平均树高 (?) 在标准地内选择标准木伐倒求积,据此推算标准地蓄积。这种方法,标准木伐倒求积虽然精度很高,但由于 (?) 和 (?) 确定不当,使被选  相似文献   

5.
对1980年引种至今的班克松林分生长的测定表明,15年生林分平均高8.1 m,胸径11.4 cm,单株材积0.043 85 m3,与同龄樟子松对照相比:树高44.64%,胸径高出13.80%,蓄积高出84.79%。选出的1号优树树高比林分群体平均值增加35.42%,9号增加27.08%,19号增加25%;1号胸径增加25.88%,9号和19号与对照群体相近。  相似文献   

6.
在普文林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山桂花人工林,应用标准木树干解析法,对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开展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年生山桂花人工林平均胸径14.10 cm,平均树高16.40 m,密度1 140株/hm2,林分蓄积量达144.78 m3/hm2。林木胸径生长分化在2~3年即开始,5年生以后差别更加增大,树高生长的分化在14年生时仍不明显,表现出速生特性,林分密度调整可从5年生时开始。林中优势木树高比平均木高5.25 m,胸径比平均木大6.70 cm,单株材积为平均木的3.10倍,说明山桂花优树选择有较高的增益。胸径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0.116 439-0.020 579 D+0.001 449D2,树高与材积回归曲线方程为V=2.342 4-0.290 614 H+0.009 286H2。  相似文献   

7.
白蜡优树选择方法与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蜡人工林生长状况的调查,探明了同龄白蜡雄株生长量明显大于雌株生长量。采用雄株和雄株对比的选优方法对候选优树和优势木生长量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雄树选优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1倍,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1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5倍;雌树选优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15倍,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14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6倍。  相似文献   

8.
在冀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对比华北落叶松[Larixgmellini(Rupr.)Rupr]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油松(P/nustabulaeformiscarr)林不同坡位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建立生长过程曲线方程并拟合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林型内乔木树种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材积连年及平均生长速率排序为:坡底落叶松〉坡中落叶松〉坡顶落叶松。(2)天然次生油松林不同坡位样地内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油松标准木的生长过程基本相同,且标准木的拟合生长模型基本相似。但坡中油松立木材积平均生长量高于坡地和坡顶。(3)相同坡位样地内人工林与天然林间的连年生长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性。油松林生理年龄高于落叶松林,标准木达到材积数量成熟的年龄比落叶松大,单株立木材积量较大。(4)人工落叶松林和天然油松次生林内乔木树种的胸径与树高问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复层林中3种大径材保留密度及对照的纯纸浆材萌芽林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径材3种不同密度处理对其平均树高生长影响不大,而对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较大.大径材低密度有利于胸径的生长,3种处理之间的相互差异都比较大.复层林所保留的大径材对林下萌芽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蓄积所受的影响比高和胸径所受的影响大.随着林龄的增大,复层林的经济效益比纯纸浆材林大,约为2倍.复层林经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新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根河林业局角刀木林场1991年、1992年等带皆伐白桦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和保留带中,设立6块0.04hm2标准地(更新改造的落叶松林带和保留对照的白桦林带各3块)。通过主要林分因子调查和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择1株解析木)分析,从林分质量、出材量和经济、生态方面对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更新改造后30 a生的林分平均胸径约为未改造林分的4倍,林分平均高差异不大,而林分蓄积量提高约11倍,木材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林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高,低产林改造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汪清林业局选定4块样板林,分别对采育林后续经营、低质低效林改造、红松果材林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材林培育4种经营模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育林后续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3 cm,公顷蓄积增长量高3.70 m3,平均年生长量高1.85 m3;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0 ...  相似文献   

12.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5~0.7之间(占61.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51株边界木。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顺昌县杉木-闽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保留密度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林分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闽楠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以及最大分枝粗均降低。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180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7~8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0株·hm^-2)的分别增加149.01%和88.95%;八一工区试验点内,1~2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485株·hm^-2)的林下闽楠平均胸径和树高较3~4号(杉木保留密度为630株·hm^-2)、5~6号样地(杉木保留密度为825株·hm^-2)分别提高了19.75%、7.02%和40.04%、42.46%;西坑试验点内,1~6号样地,胸径超过3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88.30%,径阶分布更集中,7~8号样地,这一比例则仅为69.40%;八一工区试验地内,1~2号样地,胸径30~40 cm的杉木株数占杉木总株数的比例较3~4号、5~6号样地分别提高了70.89%和221.29%。结果表明,降低杉木保留密度(或增加间伐强度)有利于下层闽楠的生长和上层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样方标准地调查法"研究了依兰国营林场不同林分结构内柞树的生长状况,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得到柞树在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柞树纯林中的生长状况排序。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内柞树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树高年均生长量和材积年均生长量3项指标在18~42 a之间均明显高于阔叶混交林内柞树和柞树纯林,优势明显。所以,无论从生态角度还是用材角度,培育混交异龄复层林结构对森林的永续经营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Otsamo  Riikka 《New Forests》1998,16(1):71-80
Effect of removing Acacia mangium overstorey on the growth of underplanted Anisoptera marginata saplings was studied in a mixed tree plantation established on an Imperata cylindrica dominated grassland site in South-Kalimantan, Indonesia. At the time of overstorey removal the Acacia mangium trees were 80 months old (average height 21 m and DBH 20 cm) and the underplanted Anisoptera marginata saplings 68 months old (average height 4.2 m and DBH 3.1~cm), and the spacing of both species was 2 m × 4 m with such an arrangement that the saplings were located within the same lines as the nurse trees. Eight plots of 192 m2 in size were randomly designated to overstorey removal (canopy gap) and no removal (closed canopy) treatments. Removal of Acacia mangium overstorey was carried out by girdling and later cutting down the dead trees. The Imperata grass did not show regrowth in canopy gaps. The mean annual increment for height and DBH of Anisoptera marginata within 22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higher in canopy gaps (1.3 m a-1 and 1.4 cm a-1) than under closed canopy (0.7 m a-1 and 0.7 cm a-1). Results indicate good prospects for diversifying the composition of fast-growing forest plantations on grasslands and integrating slow-growing valuable species in plantation programs. Studies on other establishment methods, such as planting in gaps or lines, and further management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ir effect on available light, moisture and nutrient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7.
邓恩桉优树的选择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8、1991年种植在广西柳州、桂林两地的邓恩桉为选优林分对象,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选优,同时研究了优树的入选标准.通过对50株候选优树和250株5株优势木生长量数据、分枝与干形得分值的分析,确定了本次选优的标准为: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2倍(或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06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44倍、分枝与干形二者综合得分5分以上(含),符合该选优标准的候选优树有26株,入选率为52%.该选优标准适合所研究的林分及与研究林分情况相近的邓恩桉林分的选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胸径和树高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揭示脆弱地带森林群落的林木大小分布特征。[方法]在大兴安岭呼中林场设置3种不同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固定样地,利用整体和分层的方法,对样地林分胸径和树高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类-落叶松林直径分布为单峰分布,其他2块样地为双峰分布; 3块样地林木直径分布均呈左偏。杜鹃-落叶松林树高分布为多峰分布,其他2块地均为单峰分布; 3块样地林木树高分布均呈右偏。(2) 3块样地上、下层林木的直径分布均为单峰分布,上层木直径分布均呈左偏,下层木直径分布草类-落叶松林右偏,杜鹃-落叶松林左偏,杜香-落叶松林为近似正态。杜鹃-落叶松林的树高上、下层分布为双峰,其他2块样地均为单峰,3块样地上层木树高分布均左偏,而下层木树高分布均右偏。(3)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小径阶林木株数占绝大多数。3块样地林分中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在小径阶林木中明显大于大径级林木。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上层木中小径阶林木株数所占比例稍大,杜香-落叶松林和杜鹃-落叶松林下层木中大径阶林木株数比例稍大,但3块样地上层和下层木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在大小径阶林木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密度的杜鹃-落叶松林平均树高要高于低密度的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平均树高,而平均胸径无明显差异。3块样地林分中树高与胸径的比值小径阶林木中明显大于大径级林木,但其差异在上层和下层林分中均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与伐后林的物种多样性及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林中树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低于伐后林(P<0.05),而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原始林与伐后林间无显著差异;原始林中树木的平均附藤率和平均每木附藤数均高于伐后林(P<0.05),而平均每藤攀附支持木个体数表现为伐后林高于原始林(P<0.05);在原始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伐后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树木高度与平均每木藤本数在2林型中均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