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是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结合一阜阳等欠发达地区实际,全而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关键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和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下降的原因,深入剖析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适合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前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这种大环境下,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倍加重视农民增收问题。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工农、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本文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文章还指出限制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项基本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洛阳市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影响,提出了针对性完善措施;认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发展后续产业和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是退耕还林持续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为此,通过对我市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找出了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缩小工业与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差别. 为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逻辑,并就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世界接轨。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通过对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十三五"期间转移趋势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促进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和具体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宏观 角度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的背景,再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的形式和途径。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转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谈起,认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和职业技能的缺乏是制约其转移的关键因素,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就必须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个体素质,进而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7.
张云刚 《农业展望》2012,8(6):26-27,32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每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增约600万,能否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和新农村的建设,而且也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从分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着手,在调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展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整,随之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这也是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加快新农村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本文就主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难点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土地少,底子薄,人口多,一直困扰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已成为农村深化改革的重大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从目前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20.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