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45株酵母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2株高产SAM(S-腺苷甲硫氨酸)的酿酒酵母菌株(A12A、A18A),以该2株酿酒酵母菌株为对象,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以及发酵时间对菌体产量和SAM产量的影响,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提高SAM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对菌体...  相似文献   

2.
3株蜡样芽孢杆菌生理特性及SOD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株蜡样芽孢杆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喂养实验、动物毒性实验、生长特性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SOD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株蜡样芽孢杆菌均为有益菌;pH为7.5时,3株菌在25~30℃发酵60h后酶活均达到最高;在35~45℃发酵24~36h后酶活最高。通过比较发现,02号菌株的SOD活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比较高,且酶活值比较稳定,是生产微生态制剂的理想菌株。  相似文献   

3.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筛选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和DNS分光光度法对10种芽孢杆菌分泌胞外纤维素酶进行筛选,得到1株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Pab02)酶活达170.948U/mL。并进一步对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在pH值为8.0、温度37℃、时间48h条件下酶活达到358.751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4.
将1株西方许旺酵母菌株应用于降解类β-胡萝卜素产生香味物质的体系中,为生物技术制备香精香料提供研究基础,对其液态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纯种液态发酵最佳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以西方许旺酵母为试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的方式,研究培养基组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及添加量与发酵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对菌种产双加氧酶的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优组成为10.00 g/L葡萄糖、10.00 g/L蛋白胨、5.00 g/L酵母粉、0.20 g/L FeSO_4、0.45 g/L Mg SO4·7H_2O、3.00 g/L Na NO_3、0.50 g/L KCl;最佳优化条件为温度27.90℃、起始pH值为7.21、转速为160.00 r/min、接种量为5.00%,发酵时间为72.00 h,此时酶活性达到1.23 U/m L,5次中心点重复试验结果稳定可靠;通过响应面分析发现,温度、起始pH值作用极显著,温度和起始pH值交互显著,客观反映了微生物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
链霉菌B221和地衣芽孢杆菌NJU-1411-1为2株高效角蛋白降解菌株.采用固体发酵体系,系统研究不同接种顺序、接种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含水量对2株菌混合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B221与地衣芽孢杆菌NJU-1411-1混合发酵的最优条件为:链霉菌B221与地衣芽孢杆菌NJU-1411-1接种比例为4:1,接种量20%,2种菌同时接种,起始pH值为9.0左右,温度40℃培养6d.最佳混合发酵工艺参数的获得为羽毛角蛋白资源生物技术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和DNS分光光度法对10种芽孢杆菌分泌胞外纤维素酶进行筛选,得到1株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Pab02)酶活达170.948U/mL.并进一步对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在pH值为8.0、温度37℃、时间48h条件下酶活达到358.751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智能沼气池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对相关智能化沼气池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对智能化沼气池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多样性和产气率以及各因素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层的沼液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同发酵层、不同发酵时间的沼液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发酵时间段内,最高产气率是6~16h时间段1.12m3·m -3·d-1,其次依次为14~24 h、0~6 h、24~48 h、48~72 h时间段;不同发酵时间产气率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Dsh指数、Jsh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硫磺以及农业有机废弃物对菇渣基质发酵过程中的pH值和电导率(EC)进行调节。结果表明:添加硫磺能够降低菇渣发酵基质的pH值,但基质EC值有明显升高,综合pH和EC两方面结果,最佳处理为硫磺添加量(4kg/m3);木屑、中药渣、棉花秸这三类材料同菇渣进行1:1比例的混合发酵,在发酵第5天及其延长发酵时间后均对菇渣的pH值以及电导率的调控能力较好,适宜各类型的栽培基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解淀粉芽孢杆菌较高发酵产量的发酵条件,采用响应曲面试验方法,研究了发酵温度、时间和初始pH值3个因素的发酵条件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时间23~26 h、温度29~31℃、初始为pH 6.5时,该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菌体产量达3.0×109个/mL。采用该试验方法提高了该菌株的发酵产量,同时适合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
降解大豆抗原蛋白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  赵述淼  梁运祥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69-1971
用不同来源的10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P1~P10发酵生豆粕,筛选到1株对大豆抗原蛋白7S伴球蛋白和11S球蛋白的降解能力均较强的P3菌株。采用P3菌株发酵生豆粕,对发酵条件进行pH值、接种量、料水比三因素三水平研究,发现在pH值为6.5,接种量为4%,料水比为1.0∶0.6,P3菌株可降解90%以上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1.
灵芝液体发酵及产多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液体发酵培养具有周期短、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大、适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大大提高了灵芝多糖的生产能力,对开发灵芝保健食品和药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蓝藻溶藻菌——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发酵培养工艺,为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蜡样芽孢杆菌CZBC1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数量水平,并以Desig-Expert 8.0.5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CZBC1的最佳发酵培养工艺参数.[结果]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麸皮+糖蜜(1:1)和酵母膏.以麸皮+糖蜜用量(A)、酵母膏用量(B)、pH(C)、培养时间(D)为因素变量,CZBC1芽孢数(lgN)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lgN=8.5019-0.2222A+0.0998B-0.1292C+0.3801D+0.2194AB-0.1133AC+0.1350AD+0.2049BC-0.0651BD+0.0638CD-0.1260A2-0.3152B2-0.0380C2-0.2533D2,其中,碳源(麸皮+糖蜜)用量与氮源(酵母膏)用量的交互作用、碳源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碳源用量与培养时间的交互作用、氮源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对CZBC1芽孢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的蜡样芽孢杆菌CZBC1最佳发酵培养参数:麸皮+糖蜜6.84 g/L,酵母膏3.36 g/L,pH 6.50,培养时间42 h.此条件下,CZBC1芽孢数的实际值为5.75×108 CFU/mL,与理论值(5.90×108 CFU/mL)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发酵培养的芽孢数(1.28×107 CFU/mL).[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出蜡样芽孢杆菌CZBC1最佳发酵培养工艺能有效提高菌株的芽孢数量,且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指导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13.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JSU-5产纤维素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和产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牛粪和麦秸秆堆肥中筛选出高温纤维素分解菌,对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碳源、氮源、pH值、NaCl浓度、装液量等进行研究,并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从筛选出的分解纤维素的11株高温菌种中选出产酶活性较高的JSU-5。其高温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当pH值在6左右时,产酶活性最高;培养时间为5 d时,产酶活性最高;以麦草为碳源,产酶活性最高;以黄豆饼粉为氮源,产酶活性最高;较为适合的钠盐浓度为0.2%。培养基组分中影响纤维素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为碳源、水分和氮源。[结论]菌株JSU-5产纤维素酶培养基的最佳营养组成为麦草装量50 g/L,黄豆饼粉30 g/L,NaCl2 g/L,装液量60 ml,pH值为6.0,发酵温度为50℃。该条件下所产酶活力为113.4 U/ml。  相似文献   

14.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15.
从自然界采集到的各种样本中分离纯化纤维素酶产生菌,运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将通过初筛的菌株进行摇瓶液体培养,测定各菌株的酶活,筛选出了一株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酶产生菌.通过对该菌株在不同产酶条件(包括碳源、氮源、pH、温度、发酵时间)下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酶活(FPA)的测定,发现其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作碳源,黄豆粉作氮源,pH 6.5.在30℃下培养92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方法]以茶薪菇为材料,探讨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转速和培养时间对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麸皮为碳源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葡萄糖为碳源时产酶活力较低。(NH4)2SO4为氮源时,茶薪菇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其次是酵母粉与蛋白胨。茶薪菇在pH值6.0时产酶活力最高。28℃以下时茶薪菇生长较缓慢,32℃以上时菌丝生长较快,但酶活力较低,30℃时产酶活力最高。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5 d时茶薪菇产酶活力最高。[结论]茶薪菇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麸皮5%,(NH4)2SO41%,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5 d,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40.2 U/ml。  相似文献   

18.
崔钶  信欣  羊依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20-12622,12629
[目的]筛选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并对其絮凝成分进行分析。[方法]从成都市土壤中筛选分离了1株具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7。考察了碳源、氮源、pH值、温度、培养时间和摇床转速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后,对其活性成分分布及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硫酸铵,培养时间为72h,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60r/min。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对4%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4.5%。该菌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多糖,含量高达85.7%。[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和能生物降解的水处理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静态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自行研制甲烷厌氧发酵装置生物反应器,以牛、兔和熊的粪便为发酵物料,对甲烷产生的最适温度、物料发酵初始pH以及物料的初始碳氮比对甲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酵温度为35℃,物料的初始pH为7时可获得最大的甲烷产量,牛粪的碳氮比最适合发酵产甲烷气.改变发酵温度和物料初始pH对总产气量有影响,但对发酵周期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利用家畜粪便制造沼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钩状木霉Th12菌株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钩状木霉Th12菌株最适的液体发酵条件,为研发和开发生物防治木霉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土壤平板法以及平板对峙法筛选、鉴定出钩状木霉Th12菌株,并考察了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菌量、装瓶量、摇床转速对木霉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木霉Th12菌株的最适液体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为6、接菌量为0.8ml、装瓶量为50ml、摇床转速为180r/min的培养液中培养3d,菌丝产量最高。[结论]木霉Th12菌株在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中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用于草坪镰孢枯萎病和褐斑病病害防治的菌丝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