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青棡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a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越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ytis spp.是青棡齐盾蚧的主要寄生蜂,林间寄生率25%以上。  相似文献   

2.
青冈齐盾蚧Chionaspis saitamensis Kuwans是板栗的重要害虫,在浙江余姚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板栗的1-2年生枝条上越冬。雄蚧大多危害板栗叶片,雌蚧在板栗叶片正面(赵冬代及第1代)与枝条上(第2代)危害。若虫孵化后24小时内就固定在寄主上,2龄若虫期在形态上出现雌雄分化。1龄若虫期用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5%敌杀死乳剂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蚜小蜂Aph  相似文献   

3.
栗链蚧,属同翅目蚧总科镣蚧科。是我省板栗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在板栗的主干、枝条和叶片上吸取汁液,特别是嫁接的优良板栗品种,虫口密度高。据调查,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4.
球坚蚧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选用7种农药对球坚蚧若虫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40%速扑杀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5.
板栗栗绛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速扑杀、杀扑磷、快克和氧化乐果、杀灭菊酯防治板栗栗绛蚧若虫。试验结果表明速扑杀1000倍、杀扑磷1000倍、快克800倍喷雾防治15天后,栗绛蚧若虫虫口减退率为88.9%-89.99%,30天后若虫虫口减退率为93.85%-96.84%,防治效果好于氧化乐果、杀天菊酯,结合农药成本、防治效果,确定快克800倍,可作为喷雾防治栗绛蚧若虫道选农药之一。  相似文献   

6.
板栗大球蚧在安徽省此虫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为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经生产性防治研究试验表明,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1%溶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栗红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武义县自 1997年被省林业厅列为省级板栗病虫害工程治理县以来 ,在全县设立了 5个板栗病虫害固定测报点 ,每 333 3hm2 设 1点。经 3年的测报调查 ,栗红蚧 (KermesnawaeKuwana)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 ,其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 ,被害枝易干枯死亡 ,导致树势衰弱 ,生长结实不良 ,栗实减产。有关栗红蚧防治多以若虫期防治为主 ,我们在总结前几年防治雌成虫试验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3~ 4月 ,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栗红蚧雌成虫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林地试验地在浙江省武义县武阳板栗…  相似文献   

8.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9.
一、栗红蚧(板栗大球蚧) 每年发生一代,以雌虫在枝干上越冬,次年四、五月蚧壳膨大,老熟时硬固。雌虫产卵于蚧壳内,五月份孵化,若虫爬出蚧壳,固着在枝干上吸食危害,引起枯死。天敌有黑缘瓢虫、红点唇瓢虫和大草岭。  相似文献   

10.
板栗栗绛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药剂防治试验,对板栗栗绛蚧(Kermes nawai Kuwana)的防治,若虫期比蚧体膨大期效果好,而在若虫期间早期更好。用1500倍SN—851、菊乐合酯、甲胺磷、氧化乐果喷雾校正死亡率在94.63~100%。蚧体膨大期采用1:1氧化乐果、1:2杀虫双打孔注药,其残余活虫率均为零。内吸性强的氧化乐果1:1打孔注药对栗实不存在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1.
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2.
华栗绛蚧生物学特性及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首次在江西省安市场板栗林场发现华栗绛蚧严重危害板栗。经1993-1996年系统研究,该虫关高安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树皮裂缝、伤疤、芽基等处越夏和越冬,2-5月份危害2年枝梢最烈。黑缘红瓢虫等天敌具有较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大发生时于若虫盛孵高峰期喷施多灭灵、氧化乐果等农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栗链蚧(Asterikecabuyn castabeae Ryssell)属半翅目、链蚧科。成虫体形小,体长1mm左右,主要危害板栗,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栗树的主干、枝条及叶片上吸取汁液,1~2a生枝初受害后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引起早期落叶,栗链蚧危害时树势衰弱,栗蓬发育迟缓,果实品质下降,减产...  相似文献   

14.
栗链蚧 (AsterolecaniumcastaneaeRussell)是东海县板栗生产上的一种主要虫害 ,发生面积大、程度重 ,严重威胁板栗的发展。 1997~ 2 0 0 1年 ,我们在东海县的山左口乡、房山镇两地 ,对该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摸清了栗链蚧在当地的发生规律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1 危 害栗链蚧的雌成虫和若虫主要危害板栗的枝干。枝干受害后表皮下陷 ,凹凸不平 ;当年生新梢受害后 ,表皮皱缩、干裂 ,秋后干枯而死。越冬成虫的形状、颜色、大小均和栗树枝条表皮的皮孔相似 ,在低虫口时极易混淆 …  相似文献   

15.
草履蚧(Drosicha carpulenta Kuwana)又叫草鞋蚧,属同翅目硕蚧科。在我国的冀、豫、鲁、辽、晋、陕、江、浙、赣、闽、川、沪等省(市)均有分布。近几年来,它在本省东部地区的马尾松、枫杨、泡桐、槐、栲、朴、甜槠、柿、板栗、山核桃和桃、李、梨、杏等树上发生危害。它以若虫及雌成虫聚集  相似文献   

16.
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害及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种类、分布、危害及天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了板栗害虫共有73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栗瘿蜂、白生盘蚧、板栗剪枝象、二斑栗实象4种害虫;板栗害虫的天敌昆虫共有32种,其中中华长尾小蜂、盘蚧花翅跳小蜂是控制栗瘿蜂和白生盘蚧的重要天敌.板栗病害共有21种(36种病原),其中板栗溃疡病、板栗疫病、板栗炭疽病、板栗种实霉烂病等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而板栗疫病属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板栗矢尖蚧、梨圆蚧在禄劝县海拔1500~2000m的板栗种植园内混合发生,两种虫害1年均发生3代,其中较低海拔栗林梨圆蚧发生严重,矢尖蚧发生较轻;阳坡栗林矢尖蚧危害严重,阴坡栗林梨圆蚧危害严重.对板栗物候和两种蚧虫生活史的观察得出,药物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板栗抽梢现蕾期(4月上旬)及落叶期(11月上旬).防治试验表明利用速扑杀和氧化乐果喷雾防治两种蚧虫效果良好,其中速扑杀1000倍液防治这两种蚧虫效果最佳,矢尖蚧的虫口减退率达99%,梨圆蚧的虫口减退率达95%.  相似文献   

18.
东方蛎盾蚧(Lepidosaphes Tubulorum Ferris)在易门一年发生3代,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板栗(Castanamollissima)树干、枝梢汁液而造成危害。根据其生活习性,研究林间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使栗园虫口密和有虫株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6月上旬采用花保 150倍水溶液防治白蜡蚧 Ericerus pela Chatavannes、角蜡蚧 Ceroplastesceriferus( Fabricius) 1龄若虫 ,防效达 98. 7%以上 ,7月中旬花保 90倍水溶液防治白蜡蚧 2龄若虫 ,防治效果达 91. 1%以上 ,蜡厚比对照减少 1. 5mm左右 ,大面积防治效果达 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胡兴平  李士竹 《林业科学》1993,29(2):110-114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省甜槠树上的红蚧科一新记录属,苞红蚧属ReynvaaniaReyne,和一新种,刺苞红蚧Reynvaania spinatus sp.nov.,发现一龄若虫有形态二型性,对雌成虫和二型一龄若虫作了详描和图示。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