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蚜大发生原因 1.蚜源因素近几年,花卉、温室大棚不断增加,给棉蚜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棉蚜大发生奠定了基础。棉蚜冬季迁入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并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春天又产生大量有翅蚜飞到棉花等寄主上,繁殖危害。秋天又迁回室内花卉、温室大棚越冬,如此循环往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消长规律 1.越冬场所 棉蚜既可以孤雌蚜的形态在室内花卉上安全越冬,也可以滞育卵的形态在室外严寒条件下越冬.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主要是木槿、石榴、花椒、黄金树等,棉蚜卵多附着在越冬寄主的芽苞、叶痕、裂缝和翘皮处. 2.发生规律 南疆早春3月下旬,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第2寄主主要为棉花、红麻等锦葵科作物,西瓜、甜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和豆科、菊科等作物).  相似文献   

3.
对棉蚜在北疆室内、外的越冬寄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变色木等 13种花卉是新发现的室内越冬寄主 ,1996年首次发现棉蚜卵在黄金树、梓树上可以安全越冬。棉蚜卵的越冬寄主种类及其寄主所处的小生境是可否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5.
棉蚜对主要冬寄主的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棉蚜在不同越冬寄主上的产卵量及卵粒的大小,并对木槿、石榴和花椒三种越冬寄主上棉蚜各蚜型不同时期所占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合肥地区,木槿、石榴和花椒上着卵量较少,木槿棉蚜的产卵期早于石榴和花椒,但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基本一致。棉蚜有翅蚜在木槿上适合度较大,明显优于石榴和花椒。  相似文献   

6.
南疆棉区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1999年,在南疆莎车县通过田间调查等方法研究棉蚜室外越冬规律,结果表明:南疆棉区棉蚜可以卵在室外越冬寄主上安全越冬,越冬寄主有石榴、花椒、木槿、葡萄.春季棉蚜越冬卵孵化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从卵孵化到产生有翅蚜迁飞需要25~30天.9月下旬棉蚜向棉田外迁飞,10月下旬迁飞结束.10月初开始产卵,至11月中旬结束.棉蚜迁入越冬寄主的时期及产卵时期的早晚与寄主植物叶片的黄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棉蚜属同翅目,是棉花重大害虫之一。1发病症状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在棉花及其他寄主植物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细胞遭到破坏,生长不均衡,即向背面卷曲皱缩。苗期被害后植株矮缩,蕾花脱落,根系发育不良。2发生规律在黄河、长江流域棉区每年约发生20~30代以卵在夏至草、木槿、花椒、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2、3月份,当5日平均气温达12℃时,干母在越冬寄主上孤雌生殖,繁殖2~3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有翅蚜迁往棉苗继续进行繁殖为害。棉蚜在棉田内扩散蔓延常年出现2~3次有翅蚜迁飞高峰,在淮河流域棉区,有苗期和伏期发生…  相似文献   

8.
哈密棉蚜越冬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蚜在哈密有全周期和不全周期两种周期型,可以孤雌胎生蚜或蚜卵在室内石榴、扶桑、花椒、菊花等植物上越冬;在室叶的黄金树等植物上虽有越冬卵,但这些蚜卵不能孵化,属无效卵。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越冬棉蚜卵孵化率和干母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64%,每枝条上平均有卵945粒,卵越冬后的自然干瘪率为30.1%,卵孵化率为20.78%,在5℃、10℃和19.5℃条件下,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使其存活率下降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棉蚜的迁飞及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吐鲁番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f)以成、若蚜越冬者迁入大田的高峰期在3月下旬,以卵越冬者迁入大田的高峰期在4月上旬。田间棉蚜迁飞扩散次数与播期和栽培措施相关,覆膜棉比未覆膜棉早播7天左右,棉蚜亦发生早,且迁飞次数多一次。寄主植物衰老、营养恶化、棉蚜群体拥挤,是产生有翅蚜迁飞的重要因素。棉株受棉蚜为害的轻重与植株上的蚜量密切相关,蚜量高者植株矮、叶片少、果枝少、蕾铃少,现蕾、开花、结铃晚。  相似文献   

11.
对阿克苏市棉蚜越冬卵进行了调查 ,黄金树枝条上越冬卵有卵枝率为 64% ,每枝条上平均有卵 945 .6粒 ,卵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为 30 .1% ,卵孵化率 2 0 .78%。在 5℃、10℃和 19.5℃条件下 ,越冬卵的孵化率和干母的存活率依次递增 ;5℃对于即将孵化的蚜卵的生存潜能无大的影响 ,但对孵化不久的干母影响较大 ,使其存活率下降 30 %左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棉蚜越冬寄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枯草和夏至草作为棉蚜的越冬寄主,都曾有过报道。但很少发现在同一材料上同时记载夏枯草和夏至草均是棉蚜越冬寄主的报道。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本地情况从1978~1980年对棉蚜越冬寄主作了系统调查。共调查30几种植物,包括木本和草本,近几万株,仅在夏至草、马唐、花椒、绣线菊、鼠李、苇草、紫花地丁、乳浆草上发现了蚜卵,其中夏至草卵量最大,并重点对夏至草棉蚜产卵时期及卵量作了调查(表1)。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蚜大发生的原因 ,即棉蚜可在室内花卉、大棚蔬菜和室外黄金树、梓树上越冬 ,为来年提供充足蚜源。春季气温稳定回升 ,无强回寒和大雨 ,是棉蚜发生的有利条件。喷药防治不当 ,杀伤天敌 ,可导致棉蚜大发生。在棉蚜综合防治上 ,要确定合理的作物布局 ,如棉麦临作 ;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施肥 ;黄板诱蚜 ;开展生物防治 ,如人工助迁瓢虫 ;全面开展室内灭蚜 ,采用涂茎法开展点片防治与洗衣粉和水 =1∶ 2混合 ,再加入 1∶ 2 0机油搅拌均匀后放置 1h,再稀释2 0 0倍喷雾 ,防效在 93%以上。  相似文献   

14.
棉蚜在阿克苏地区的越冬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几年来,棉蚜在阿克苏地区的发生及为害趋于严重,给棉花及瓜类作物造成很大损失。1987—1989年,我们对其在阿克苏地区的发生发展、越冬场所、越冬虫态及寄主做了调查和观察,并于不同时期进行了防治试验。 一、冬前寄主调查 1987年以来,我们先后在阿克苏、库车、阿瓦提等地对棉蚜越冬寄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秋季霜冻后气温迅速下降,食物恶化,棉株上的棉蚜基本死亡,而棉田多种杂草上仍有大量棉蚜继续繁殖。在调查的50余种植物(杂草22种,果树、林木16种,大田作物10余种,花卉6种)中,有棉蚜的  相似文献   

15.
对合肥地区木槿上棉蚜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前棉蚜成蚜和若蚜主要发生于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以后以卵越冬。棉蚜种群在木槿上呈聚集分布,以植株中、南部分布量最大。二维排序结果表明,木槿上棉蚜种群动态可分为成蚜回迁期、成若蚜高峰期、成若蚜阶段向越冬卵阶段过渡期和越冬卵期4种主要动态类型。  相似文献   

16.
桃蚜(Myzus persicae Salzer)过去在棉花上未造成危害。1989年它在喀什地区严重发生,主要集中在叶背吸食汁液,使棉株发育受阻。在喀什地区,桃蚜除以成、若蚜在温室或大棚蔬菜上越冬外,还可以卵在室外桃树芽腋和裂缝处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孵化,4月底5月初有翅蚜产生并迁入棉田,6月上旬蚜量达高峰,小麦收获后田间天敌迁至棉田,蚜量急剧下降。当棉田桃蚜单独发生且数量不大时可不防治;高温时节人工抖动棉株可使其落地烫死。  相似文献   

17.
棉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又名腻虫、油汗、蜜虫等。棉蚜寄主很多,有寄主植物74科285种,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每年苗蚜、伏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近年来为害损失最重的是苗蚜。一、芮城县棉蚜发生情况1. 棉蚜主要寄主作物 越冬寄主(第一寄主)如花椒 、石榴、木槿、夏至草、紫花地丁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如棉花、瓜类、茄科、菊科等植物。2. 田间发生消长规律 棉蚜属于转移寄生性昆虫,它不是固定在一种植物上生活,而是在冬春寄主和夏季寄主上相互转移生活。3月上中旬气温达6℃左 右时, 越冬 卵陆续 孵化 为干母,气温达1…  相似文献   

18.
1.抗病虫害塑料大棚中栽培的草莓,进入收获期后,不再使用剧毒的化学农药。但是,这时正是塑料大棚中害虫生长繁殖最快、虫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其主要害虫是蚜虫,它们不仅吸取草莓汁液使生育受阻,更大的为害是传播病毒病,还对其他作物构成威胁。烟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冬季在草莓、蔬菜、油菜等作物根际土壤中越冬;棉蚜以卵的形式在花椒、夏至草、车前等植物上越冬,等到第2年天气变暖后繁殖为害。  相似文献   

19.
华山松球蚜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山松球蚜是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8代,春夏季平均42d1代,秋冬季51d1代,世代重叠,无明显的休眠现象,在海拔2600m以上的寒冷地区多以无翅蚜和老熟若虫在合拢的1年生针叶及松梢芽苞片内越冬,少数以卵在1年生或2年生针叶背面越冬,雌虫平均卵量(2~4月)50粒,产卵历期5~12d,卵孵化率90%以上,若虫4龄,1龄若虫经2~4d后在当年生针叶上固定直至发育为成虫,行孤雌生殖,有翅蚜于3月下旬开始分化,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是有翅蚜的峰期,有翅蚜的分化是球蚜种群迁移扩散和扩大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蔬菜根结线虫在江西1年发生5-6代;主要以卵、幼虫和雌虫在病根、病残体和病土中越冬,以卵囊团在土壤中存活力最强,在5 ̄50cm土层中均可越冬。10℃以上开始生长发育,12℃以上侵染寄主,25 ̄30℃生长发育最好,42℃4h死亡,55℃10min死亡。5月初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11月中旬以后以卵、幼虫和雌虫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