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中华草蛉卵喷卵和挂放卵卡试验表明,在5种不同卵粘着剂中,0.125%琼脂溶液效果最好,蛉卵悬浮均匀,粘着率为96.83%,浸卵2—3小时后,孵化率为80.77—92%;发育后期的蛉卵,在溶液中承受1—2.5kg/cm~2压力15分钟后,经高速旋转喷出,孵化率为65.06—78.21%,较对照明显提高;田间喷卵,孵化率为51.06—60%,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用发育后期的卵直接挂放田间,卵卡上先孵幼虫残杀卵率为6.45%,卵粒孵化率为72.26%。较用工农—16型手摇喷雾器喷卵的孵化率(51.06—60%)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2.
通过微注射法将不同构型和不同剂量的全鱼基因(cMTsGH,鲤鱼MT启动子与大麻哈鱼GH基因)导入不同发育时期的鲫鱼受精卵,研究其孵化率;孵出鱼苗后.通过斑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研究其整合率;并对受精卵去壳与未去壳导入全鱼基因后比较其整合率。结果表明:1显微注射外源基因后以单细胞前、中期孵化率最高.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2.综合孵化率与整合率.外源基因导入的最佳时期是受精卵单细胞后期;3.去壳卵与非去壳卵注射外源基因后整合率差异不显著.但孵化率有显著差异(0.01<P<0.05);4、外源基因整合率随着注射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大.孵化率则相反:5.线性DNA整合率高于环形DNA整合率。  相似文献   

3.
两种生防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淡紫拟青霉DZ1菌株和厚孢轮枝菌LZ1菌株对云南烟草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种的卵囊和分散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ZI对线虫分散卵的相对抑制率达57.8%,LZI相对抑制率达27.15%,两种菌剂间以及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对线虫卵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DZI达60.38%,LZI达67.53%,两种菌株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比较研究了褐飞虱3个生物型对高温、饥饿、浸水和杀虫剂等逆境条件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35℃高温条件下生物型1若虫的抗性显著低于生物型2,而在常温和37.5℃以上高温下3个生物型的抗性无差异。22℃和26℃时生物型1雌成虫的耐饥力最强,生物型2最弱。在常温下3个生物型卵浸水1至3d后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但在35℃高温下浸水5d后,生物型1的卵孵化率明显降低。生物型1对甲胺磷的敏感性最高,而生物  相似文献   

5.
用显微注射技术给1日龄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卵注射石蜡油,置于(34±1)℃恒温箱中让其继续发育至孵化.设置只移植不注射石蜡油的卵和在巢房块中的卵分别作对照.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35.13%;只移植不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80.74%;在原巢房中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99.33%.经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胚胎发育时间稍有延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杀螨王的亚致死浓度处理桃叶对山楂叶螨雌成螨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杀螨王的亚致死浓度在间接施药(处理桃叶)情况下对山楂叶螨雌成螨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亚致死浓度对山楂叶螨雌成螨的生殖影响不同。LC50处理后对雌成螨具有刺激生殖的显著作用,产卵量是对照组的1.95倍;LC25对雌成螨的生殖影响不大,产卵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LC50、LC25和CK处理雌成螨后,对卵的孵化率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其孵化率分别为82.10%、90.54%和83.11%。  相似文献   

8.
中华蜜蜂卵显微注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显微注射技术给1日龄中华蜜蜂卵注射石蜡油,置于(34±1)℃恒温箱中让春继续发育至孵化。设置只移植不注射石蜡油的卵和在巢房块中的卵分别作对照,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35.13%;只移植不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80.74%;在原巢房中的中蜂卵平均孵化率为99.33%。经注射石蜡油的中蜂卵胚胎发育时间稍有延长。  相似文献   

9.
几种生理活性制剂对金晖桃座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晖桃经制剂1号处理,长中果枝和花束枝座果率均比对照显著提高。全株座果率为20.5%,与对照10.8%差异极显著。制剂2号、3号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分别为114.0、113.2g,比对照增加15.6%、13.8%,Ⅰ级果(>125g)比例提高55.8%、50.0%。两种制剂均可使果实由长卵形变为卵圆形。处理果与对照在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成熟期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先前报道从盐渍的鲱鱼卵产品(干鲱鱼卵)中提取的脂质含大量胆固醇,磷脂酰胆碱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如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n-3);该脂质可降低鼠血浆脂质和葡萄糖浓度。本试验旨在评价含大量蛋白的干鲱鱼卵对鼠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雄性Crij-CD-1(ICR)鼠分别采食3种含冻千鲱鱼卵的试验饲粮。12周。试验饲粮如下:无干鲱鱼卵(对照饲粮)、1%干鲱鱼卵(含1%干鲱鱼卵饲粮)和4%干鲱鱼卵(含4%干鲱鱼卵饲粮)。与对照饲粮组相比,1%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总胆固醇、磷脂和葡萄糖浓度趋向于降低。对照饲粮组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葡萄糖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饲粮组(P〈0.05),但是血浆胰岛素浓度在三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饲粮组相比,4%干鲱鱼卵饲粮组肝脏总胆固醇和磷脂浓度趋于降低。与对照饲粮组相比,1%和4%干鲱鱼卵饲粮组血浆和肝脏n-3,n-6值极显著升高(分别为P〈O.005,P〈0.0005)。结果显示摄食干鲱鱼卵影响鼠脂质和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5种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对青海高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类群对不同除草剂具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从影响时间看,影响大小依次为:百草枯〉氟磺胺草醚〉溴苯腈〉氟乐灵〉精喹禾灵;从影响程度看,精喹禾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是这5种除草剂中最小的;氟乐灵、百草枯、溴苯腈、精喹禾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恢复”;氟磺胺草醚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激活-恢复”。  相似文献   

12.
几种苗后化学除草剂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种苗后化学除草剂与莠去津、莠去津和2,4-D丁酯混用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嘧磺隆、硝磺草酮、唑嘧磺草胺等3种除草剂和莠去津或莠去津和2,4-D丁酯进行二元或三元复配,对玉米田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元复配施药后45 d防治效果分别为92.20%、93.30%和92.36%。三元复配施药后45d防治效果分别为96.43%、96.16%和94.29%。通过二元或三元复配,既扩大了杀草谱,又提高了防治效果且对玉米生长安全,与人工除草相比,增产6%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低毒的除草剂,达到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同关系,研究了草甘膦异丙胺盐、百草枯、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和氯氟吡氧乙酸5种除草剂对广聚萤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用剂量下,百草枯处理的广聚萤叶甲成虫存活率在16.9%以下,蛹存活率低于70.6%,但其对卵和幼虫的影响较小。中等剂量下,草甘膦异丙胺盐、氟磺胺草醚、乳氟禾草灵和氯氟吡氧乙酸处理的成虫存活率均在70%以上,幼虫存活率均高于90%,且对卵和蛹几乎无致死作用。说明百草枯对广聚萤叶甲的毒害作用较强,建议在豚草综合治理中慎用百草枯。  相似文献   

14.
高惠仙  张晓红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74-1276
为探讨除草剂对经济作物的影响,选择百草枯、丁草胺、2,4-D丁酯这3种除草剂,采用微核方法测定除草剂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均不同程度引起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的增高,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3种除草剂中,丁草胺毒性最高,2,4-D丁酯次之,百草枯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葡萄园除草剂2,4-滴丁酯和草甘膦引起的药害与葡萄扇叶病毒病的田间症状,致病原因和发病过程的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为葡萄园除草剂2,4-滴丁酯和草甘膦药害和葡萄扇叶病毒病病害的正确鉴别和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草甘膦与2,4-D混用对柑橘园杂草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0.8%草甘膦·2,4-D水剂(AS)对柑橘园杂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8%草甘膦·2,4-D AS制剂用量15 750~31 500 mL/hm2几乎对所有禾本科、阔叶类和其他类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与41%草甘膦异丙胺盐AS制剂用量4 116 mL/hm2相当,显著优于72% 2,4-D丁酯EC制剂用量8 100 mL/hm2的防效,作用较快,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盆栽喷雾法对几种玉米苗后化学除草剂杀草谱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2,4-D丁酯、莠去津杀草谱有较大差异,烟嘧磺隆与2,4-D丁酯混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混用可以弥补各自杀草谱的不足,具有一定混用价值。通过田间药效试验,4%烟嘧磺隆悬乳剂50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25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 mL/667m2+72%2,4-D丁酯乳油3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50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00 mL/667m2、4%烟嘧磺隆悬乳剂75mL/667m2+38%莠去津悬乳剂150mL/667m2,药后30d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4.06%、97.83%、94.84%和98.12%;对阔叶杂草株防治效果分别为92.49%、97.35%、92.62%和97.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除草剂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使用方法.[方法]对65%草甘膦可溶性粉剂、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80%2甲4氯钠·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96%2,4-滴二甲胺盐可溶性粒剂5种除草剂的防除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65%草甘膦可溶性粉剂、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80%2甲4氯钠·草甘膦可溶性粒剂、33%草甘膦·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非耕地中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如马唐、香附子、苣荬菜、刺儿菜等具有综合防效.96%2,4-滴二甲胺盐可溶性粒剂对单子叶杂草无效,对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结论]80%2甲4氯钠·草甘膦可溶性粒剂、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对非耕地中的主要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生产中建议在单子叶杂草7~9叶或阔叶杂草10~12叶时进行茎叶喷雾.  相似文献   

20.
二甲戊灵和2,4-滴丁酯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5种作物安全施用芽前除草剂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二甲戊灵乳油和2,4-滴丁酯乳油对小麦、玉米、大豆、绿豆和花生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3%二甲戊灵乳油和72%2,4-滴丁酯乳油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当5种作物在大田施用浓度分别为330.0mg/L的33%二甲戊灵和72.0mg/L的72%2,4-滴丁酯时,可保证其种子正常发芽、幼苗安全生长,且对5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超过此浓度则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