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省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发展 我省自从1979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新技术到现在,已有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中主要有如下的新发展: (一)覆膜面积扩大,经济效益显著。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是1979年开始引进试验,由于这项新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多,因此我们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和坚持在增产增收的地方推广的原则。经过4年多点试验示范,1982年覆膜面积1.62万亩,平均亩产431.2公斤,比不覆膜的亩增90.6公斤,增产29.2%,扣除地膜除草剂成本后,亩净增收50.6元。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我国1979年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在辽宁、山东、河南等地推广较快,83年我区开始小面积试验,84年布置了开发性试验和较大面积的示范,覆膜面积3717亩,其中地膜花生2772亩,分布在8个县50个乡(镇)118个行政村,通过一年来地、县、  相似文献   

3.
陕北地区从1982年开始采用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初步试验结果,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41.5—64.6%。83年扩大示范,榆林地区种植185亩,延安地区10多亩;84年榆林地区推广4185.5亩,延安地区2772亩。根据三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情况来看,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陕北花生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亦是陕北地区发展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四川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概况 地膜覆盖栽培是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精耕细作技术相结合的种植方法,是农业技术的一大革新。这项技术自1979年引入我国以来,已在我省许多作物上广泛应用,而在花生增产效果上尤为突出。四川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81年开始试验研究,1983年至1984年示范推广6115亩,一般亩产500~600斤。1985年全省示范推广46,600亩,其中省农牧厅委托南充地区农科所为牵头单位,组织绵阳、  相似文献   

5.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自1979年由日本引入我国至今已有7年的历史。先后已在29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种作物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面积达5,300多万亩,其中花生覆盖面积550多万亩,均收到了早熟、高产和稳产的效果。同时在花生增产因素和生长机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试验研究进展。但对地膜覆盖栽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及较少,为了促进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在我国稳步发展,现提出几个问题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后,花生是重点试验作物。1979年首先在辽宁省试点,试验面积10.2亩;1980年扩大到北方几省,试种2000多亩;1981年扩大到辽、京、冀、黑、鲁、豫、津、赣、鄂九省、市,面积达37600亩,占全国农作物地膜覆盖示范面积的16%,仅次于蔬菜、棉花,居全国第三位。以后花生覆膜面积均成倍的增长。1982年为30多万亩,1983年为58万多亩,1984年为138万亩,1985年为350万亩。覆膜栽培花生已占全国各作物2200万  相似文献   

7.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我省是1979年开始引进的。据四年来445处对比试验,覆膜栽培的平均亩产798.4斤,比不覆膜的每亩增产172.6斤,增长26.7%,增产效果显著,试种增加,覆膜面积逐年扩大。1982年全省54个花生重点县市中有367个公社,3102个  相似文献   

8.
唐秦地区是河北省的主要花生产区,也是重要的花生商品基地。从1980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新技术以来,经过多点试验、大面积示范,证明是提高花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花生覆膜面积迅速得到扩大。但是由于受土质、技术、生产等条件的限制,适宜覆膜的花生面积会受到一定限制。为保持和扩大膜栽花生面积达到稳定高产,我们于1983年开始了花生连续覆膜栽培试验,探讨连续覆膜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花生不同连续覆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经济效益,几年来我们对提高花生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和减少用膜数量两个方面,从栽培技术上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从而,提高了花生地膜覆盖的经济效益,加快了这项技术的推广速度。 一、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的研究 为了提高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1980年以来我们主要从地膜覆盖栽培适宜的品种、土壤肥力、播种期、种植方式、密度以及覆盖程序、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我省花生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推广水田地膜花生与晚稻连作这项新技术,是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改革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上的一项新的尝试。从试验到推广已有4年的历史,82年在县农科所进行小面积试验(1.7亩),83年示范推广29.6亩,84年在8个乡共推广6105亩,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6700亩(包括前期地膜覆盖)。根据4年来的实践表明,水田地膜花生与晚稻连作具有如下好处: 一、能两季增产。  相似文献   

11.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近几年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农牧渔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计,1984年,全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总面积为137万多亩,比1983年扩大了1.38倍,主要分布于北方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北京五省市,约占全国花生覆膜栽培总面积的95%。陕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广东、广西、云南、吉林等省也在试验示范推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高产稳产覆膜栽培新技术,提高花生覆膜栽培的水平,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稳定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田间小气候的作用,是促进花生早熟、优质、增产、增收的一项新技术。几年来,我们在提高地膜花生增产效果和减少每亩用膜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上进行多项试验,在示范推广中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我省从1979年引进以来,发展很快,由几十亩发展到1984年的170万亩。因其应用简便,经济效益高,深受农民欢迎。但又因投资大、成本高,在一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栽培是由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在棉花、花生及蔬菜等作物上已广泛应用。近几年对原料甜菜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及应用较为深入,但对采种甜菜研究尚少。为探索甜菜露地越冬采种早熟高产优质的栽培措施,笔者于1983~1985年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已开始在江苏省农垦系统各采种农场推广。1985年黄海农场甜菜采种覆膜面积已达2,430亩,占采种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5.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新兴的栽培技术,具有稳产、高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我省从1979年引进这项技术后,经过六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棉田覆盖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有提高。对于改善我省的棉花生产状况,起了很大作用。六年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6.
塑料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78年由日本引入我国至现在已有14年的历史,目前覆盖栽培遍及北方花生主产区,其引进时间之短,覆盖面积之大和增产效益之高,在我国历史上引进项目中是罕见的。该项目由引进吸收至推广应用,始终坚持了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因此,不仅覆盖面积迅速扩大,而且在覆盖栽培技术上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地膜生产到覆盖栽培技术,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覆盖栽培体系。今后随着原料国产化和降解膜的研制生产,在迅速扩大覆膜面积和彻底消除残膜污染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菏泽市花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菏泽市花生生产中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品种退化严重更新慢;②栽培技术落后;③新技术应用推广迟缓;④产业化水平低等.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实现规模化种植,逐渐淘汰老品种;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种衣剂拌种等新技术;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技术在北方花生产区的试验示范中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各地涌现出不少创纪录的高产典型。在探讨花生地膜覆盖的主要增产原因方面也有不少报道。本文根据1982年本所地膜覆盖对花生荚果发育影响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丘陵区花生可控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效果试验初报罗大刚(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成都610066)四川是全国花生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667万公顷以上。地膜覆盖栽培作为一项增产技术已推广多年,对四川花生单产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地膜的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花生学组邀请了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阳农学院、河南省农牧渔业厅经作处、辽宁省农牧厅粮油处、陕西省延安地区农技推广中心站和锦州市农技推广站、锦州市农科所从事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和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共8人,于1985年8月中、下旬对河南省洛阳地区的三门峡市、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