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湄潭县辣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化学农药零增长和减量增效,保障湄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椒农增产增收,采用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方法,对湄潭县主栽的20个辣椒品种进行主要病害抗性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卓椒8号、遵辣9号、韩红3号、单身·理想(草莓椒2号)、韩辣8号等5个辣椒品种组合的综合抗病性好,适合在湄潭县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用智能控制仿天然风干和烘烤干燥加工腌腊高原冷水鱼,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干燥方式对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烘烤风干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显著更高(p0.05)。仿天然风干产品色泽红亮,硬度较小,弹性更好。2组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1种,Ⅰ组检出24种,相对含量90.42%;Ⅱ组检出22种,相对含量为94.25%,挥发性风味物种类和对产品风味贡献较大的醛类Ⅰ组显著高于Ⅱ组,表明仿天然风干条件有利于腌腊高原冷水鱼整体风味物质的形成,可为高原冷水鱼的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朝天小辣椒的丰产性、商品性,以及韩国朝天辣椒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960m左右地区,韩国杂交朝天辣椒单身红单产干辣椒374.8kg/667m2为最高,比朝天王、遵椒一号、小米辣、本地朝天辣椒分别增产5.8%、43.3%、74.7%、161%;韩国杂交辣椒朝天王为第二,单产为354.3kg/667m2,分别比遵椒一号、小米辣、本地朝天辣椒增产35.4%、65.2%、146.7%;遵椒一号为第三,单产为261.6kg/667m2,分别比小米辣、本地朝天辣椒增产22%、82.3%;米辣为第四位,单产为214.5kg/667m2,比本地朝天辣椒单产143.6kg/667m2增产49.4%,经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各品种间存在1%的显著差异,韩国辣椒单身红、朝天王商品性好、产量高,深受群众欢迎,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千层金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千层金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并将研究结果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共检测出76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7.28%;采用HD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总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9.67%;HS-SPME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的挥发物质主要有醚类、酯类、烃类、酚类、醇类、醛类等,其中醚类的相对含量占比最大,含量最高的成分为甲基丁香酚,相对含量达到72.42%以上;HD法提取的千层金叶片精油中,最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的相对含量达到91.48%。千层金叶片精油中含有这么高含量的甲基丁香酚,在植物保护上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遵义朝天椒品种资源持续利用,贵州省遵义县辣椒产业发展中心从贵州常规品种遵椒2号中选出突变的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育种技术,定向选育出优质营养、高产抗病、适应遵义县生态条件及相似生态条件下,并保持遵义朝天小辣椒味辣、香浓、品质优良的辣椒新品种遵椒4号.遵椒4号辣椒干平均产量290kg/667m2,生育期185d,从定植至采收84d,成熟后色泽鲜艳、油润红亮、果型美观、肉厚质细、辣素适中、风味浓香,产量高,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7.
以提纯复壮后的5个改良地方名椒为材料,各地方椒当地种植水平为对照,进行露地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性状、产量、品质、抗性等四方面比未提纯前均显著提高,改良后地方椒的产量比改良前高1倍以上,大方皱椒涨幅最大,为212.8%,而且改良后较改良前品质更优,福泉线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但干物质含量较低,适宜鲜食;百宜平面椒的干物质、粗纤维含量高,适宜用作发酵辣椒加工原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刺柏果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制备提取,得率为2.17%,利用GC-MS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64种成分,刺柏果中挥发性组分主要为α-蒎烯(29.46%)、β-月桂烯(8.80%)、柠檬烯(8.46%)等成分,其中烃类物质最多有39种,百分含量为87.42%,醇类和酯类物质分别为20种和5种,百分含量分别为8.34%,4.12%。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测定不同加工工艺即食烤鱼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生产的即食型烤鱼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4组烤鱼样品共检测鉴定出5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酮类、醛类、烃类和酯类.TK样品(炭烤)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酮类,如3-甲基丁醛、苯乙醛、丁醛、6-甲基-5-庚烯二酮等;样品P1(油炸8 min,140℃)主要挥发性物质与炭烤样品部分相同,除醛酮类外,还包括烯类,如α-松油烯、顺-罗勒烯、柠檬烯等;样品P2(油炸6 min,160℃)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二氢-(3H)-呋喃酮、2,3-丁二酮等;样品P3(油炸4 min,180℃)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与P2部分相同,包括M-2-庚酮、1-辛烯-3-醇、呋喃酮等.以TK为参照,P1、P2、P3组样品与TK组样品特征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P2与P3挥发性物质种类较为相似.通过主成分(PCA)对比分析,贡献率达90%,样本特征差异明显.通过GC-IMS对即食烤鱼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对烤鱼工艺改进、优化产品风味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杨桃酒的主要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杨桃酒的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共检出57种化合物,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71.9%的41种物质,主要成分是苯乙醇(10.85%)、异戊醇(7.178%)、辛酸(4.039%)、丁二酸二乙酯(3.851%)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3.591%)。浸入固相微萃取(IM-SPME)方法共检出56种化合物,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71.4%的40种物质,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93%)、苯乙醇(5.957%)、异戊醇(4.230%)、苯甲酸乙酯(2.277%)和辛酸(2.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