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杆状病毒(BmNPV)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现有成熟的栽桑养蚕技术与尖端的生物工程技术嫁接、融合一体的"家蚕生物反应器"是新兴的高科技生物产业,为古老的养蚕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饲育生物反应器蚕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丝茧育.经过2002年较大规模的生产实践,提出有关饲育家蚕杆状病毒生物反应器生产技术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适应现代蚕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小蚕饲育形式.本文从浙江省小蚕共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当前小蚕生产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概念,阐述了其与传统小蚕共育的联系、区别点,重点提出了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体系框架、技术要点与示范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养好小蚕一半收"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可见小蚕饲育是整个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规范小蚕饲育技术,一直是蚕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是淳安县率先提出来的现代家蚕饲育模式。介绍了淳安县推广"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的具体工作措施:加强优势宣传,转变蚕农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饲育水平;制定奖励政策,加快模式推广;加强星级管理,提高规模效益;加强检查监督,规范饲育管理。总结了淳安县推广"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取得的成效,2010—2017年全县共建立饲育点1 302个,涉及养蚕农户5.42万户次,饲养蚕种17.70万盒,生产蚕茧8 017.6 t。分析认为"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是降低小蚕饲养成本的新举措,是稳定蚕桑产业的新途径,是帮扶助残服务社会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小蚕塑料盒帐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蚕的饲养过程中,小蚕期饲育管理的优劣,对于养蚕生产成绩的丰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当今千家万户的养蚕条件下,一些新兴蚕区,还习惯于单家独户养小蚕,致使养蚕成绩不佳,经济效益低下,进而影响发展蚕业生产的积极性.本试验侧重于蚕桑"二户"为今后推广应用的主要对象,试图通过改进小蚕期的饲育设备和技术,来达到  相似文献   

6.
随着蚕业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蚕丝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村推广的少回育技术,使蚕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劳动生产效率与蚕农的经济效益得以不断的提高.然而,有关原蚕少回育方面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更没有相关的饲育技术标准.目前的种茧生产中,原蚕饲育普遍采用的还是常规育标准,其饲育用工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对此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原蚕少回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小规模的生产应用,探索原蚕少回育的可行性和少回育的饲育技术标准,以期降低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蚕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自创立桑蚕良种繁育体系以来,我国桑蚕良种繁育一直采用"三级繁育四级制种"体系繁育各级蚕种。即饲育原原母种进行原原母种继代和生产原原种;饲育原原种生产原种;饲育原种生产一代杂交种。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劳动力及其它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急剧下降,蚕种生产数量逐年减少,蚕种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为了减少蚕种生产环节,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稳定蚕桑丝绸产业,自2014年春蚕期开  相似文献   

8.
<正> 为适应家庭式饲育小蚕的特点和需要,提高小蚕饲育经济效益,我们试制了电热加温的小蚕饲育箱。83年春、夏在六里乡试用,以后又在结构上作了改进,84年春分别在四个乡五个村的七户试用,效果较好。一、饲育箱的制作与加温 1.饲育箱的制作:一般一张蚕种从收蚁  相似文献   

9.
如东县2011年晚秋1~2龄采用膨化颗粒饲料饲育、3~5龄采用桑叶饲育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1~2龄小蚕发育整齐度,还是从蚕茧产量和质量来看,我国开发的颗粒饲料已经达到了生产实用化水平。由于颗粒饲料喂养小蚕较为简便,更有利于在农村生产推广应用。建议继续进行摸索,进一步改进饲育技术和饲育形式,尽快形成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不少地方夏蚕生产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饲育季节过迟,二是饲养比例过大,其结果是小季误了全年,影响了亩桑产茧量,值得注意,有必要从养蚕布局上加以调正.本文结合我地区生产实际,就夏蚕饲育的适期适量,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探讨.一、夏蚕收蚁应提早许多蚕农对养夏蚕感兴趣.为了多养夏蚕,推迟饲育季节.近几年我区各县收蚁日  相似文献   

11.
结合原母种饲育环境条件、饲育方式、主要技术,阐述了笔者多年从事原母种饲育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变温饲育法从1961年晚秋至1962年晚秋前后共进行了4次试验研究,综合各期成绩初步证明变温饲育在获得与恒温饲育同样的产茧量和茧层率的前提下,并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燃料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与此同时,初步明确了蚕儿在变温条件下若干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机制。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蚕品种的蚕儿在变温条件下的食桑和消化吸收等营养生理,为制订变温饲育法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以及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现有条件,鉴定变温饲育的生产性能和完整变温饲育法的技术措施。乃于1963年春期和晚秋期分别进行家蚕在变温条件下营养生理的探讨和变温饲育法农村生产鉴定。  相似文献   

13.
陈子铭 《北方蚕业》2010,31(1):35-36
从降低养蚕劳动强度,缓减农村劳动力紧缺状况,提高养蚕生产效率出发,结合榆林蚕桑生产的实际及气候特点,研制出适宜榆林推广的几种省力化蚕具。介绍了小蚕饲育箱、大蚕笆篱式饲育平台、大蚕省力化平台及活动式饲育平台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小蚕(1~3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提高浙江省小蚕工厂化饲育水平和养蚕工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牵头,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州市农科院等单位成立联合专家组,研究制定出《1~3龄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以指导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5.
种茧育与丝茧育就其饲育技术而言,从形式看总体上大同小异,但从本质讲在一些具体技术要求上区别明显。目前,原蚕饲育我省各场主要采用农村合作育种的方式,要获得优质种茧,必须让原蚕饲育人员及蚕农明确种茧育与丝茧育饲育技术上的差异,在饲育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些差异,主动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种茧生产优质高产。现就种茧育与丝茧育之间的差异、种茧育不同于丝茧育的饲育技术要求谈几点粗浅认识。1种茧育与丝茧育之间的差异种茧育与丝茧育间最根本的差异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种茧育所饲育的蚕为原种蚕即原蚕,丝茧育所饲育的蚕为杂交种蚕即杂交蚕。…  相似文献   

16.
在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自动加温补湿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海安蚕桑站与昆山市天力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配套防护节能围帐和小蚕平面每日二回育技术,使小蚕饲育设施科技含量达到国內先进水平,2001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我们为了配合生产季节,本年第二期蚕丝通报提前至四日初出版。第二期中心内容确定如下:桑——苗籽播种,苗圃管理和桑树的剪定、采伐和肥培管理;蚕——饲育法问题和防病工作;蚕种——原蚕饲育和采种技术;茧丝——烘茧技术及为了配合实行生丝新质量标准中研究提高生丝清洁净度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南浔区蚕桑生产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勤生 《中国蚕业》2004,25(1):45-46
1 蚕业生产现状 1.1 蚕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地位 南浔区是浙江省优质茧的主产区"辑里湖丝"的原产地,有着悠久的蚕文化历史.农民普遍具有较高的饲育水平,对新的蚕业技术有较强的认知和掌握运用的能力.90年代以前几乎是家家户户亦农亦蚕,本地流传着"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这样一种说法.1992年全区饲养50.7万张蚕种,产茧1.9万t,创历史最高,占全省的13.6%.  相似文献   

19.
实行小蚕规模化饲育可有效解决小蚕饲养成绩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推广养蚕省力化和专业化,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有重要作用。在结合近几年江西蚕桑基地县实施的小蚕共育经营模式基础上,辅以应用新设施、新技术,从小蚕规模化饲育的含义、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育技术、消毒防病技术及管理要求等方面,总结提出小蚕规模化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的技术优势和注意事项,分析了四川省推广人工饲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用化建议,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