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su_1,sh_2,bt_2,o_2,wx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三性状和其它性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是影响籽粒品质的主要因素,胚乳突变基因主要通过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来增加其它成份的含量,进而提高籽粒的营养品质,但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降低会导致粒重下降。所以,利用胚乳突变基因互作效应改良玉米品质应该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二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4,20(4):439-445
本文在分析su1,sh2,bt2,o2wx玉米胚乳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但突变体百粒重多明显降低,在籽粒各成分的关系中,百粒重,淀粉和醇溶蛋白含量三性状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育东 《作物学报》1986,12(3):201-204
高赖氨酸玉米的单粒鉴别技术不仅要求准确而且要求简便以适应作大量的单粒分析。根据考马斯亮兰 G 250可以定量地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原理,将点有各籽粒的醇溶蛋白提取液的滤纸先用考马斯亮兰染色,经脱色后在滤纸上就可以显现出深浅程度不同的色斑。色斑深的醇溶蛋白含量高赖氨酸含量低;色斑浅的醇溶蛋白含量低而赖氨酸含量高。这样,就可以用肉眼直接挑选出那些高赖氨酸籽粒。  相似文献   

4.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4,20(4):439-445
本文在分析su1,sh2,bt2,o2,wx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与互作对籽粒成分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胚乳突变基因影响下籽粒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意义。研究表明,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互作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含量,降低淀粉和醇溶蛋  相似文献   

5.
宋同明 《作物学报》1984,10(4):223-228
根据对高油抗病奥帕克-2玉米综合种(Syn DO O_2)和优良系奥帕克-2综合种(Elite Syn O_2)自交一代与胚乳有关性状的平均数、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性状相关等参数的估计和分析,发现两个群体的胚乳透明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和玉米醇溶蛋白含量等所有被测性状都存在着巨大的遗传变异,而且多数性状之间存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品质育种的进展:谷物品质的优劣,既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又取决于蛋白质的品质。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一般10%左右,低于小麦(13—14%),高于水稻(7—9%)。由于玉米籽粒中醇溶蛋白占粗蛋白总量的50—60%,而醇溶蛋白中缺乏人、畜体内所需的赖氨酸和色氨酸,所以,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不佳。通过育种手段改良玉米蛋  相似文献   

7.
浅谈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前景河北省万全县种子公司(076250)田柿如杜启星优质蛋白玉米是一种高赖氨酸玉米。严格地说,只有胚乳硬度在2级以上、全籽粒每百克蛋白质中赖氨酸在4克以上的才能算作优质蛋白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全籽粒的赖氨酸、色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  相似文献   

8.
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蛋白玉米 (又称为高赖氨酸玉米 )是全籽粒赖氨酸含量在 0 .40 %以上、胚乳硬质度在 2 .0级以上的高营养玉米。196 4年美国普渡大学的麦茨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突变基因改变了玉米胚乳蛋白组成和增加了氨基酸含量”的著名论文 ,表明利用奥帕克 - 2 (o2 )基因可使玉米胚乳的赖氨酸含量增加 6 9% ,如以全籽粒计算则增加 1倍 ;后来的研究结果证明色氨酸也增加 1倍 ,精氨酸增加30 %~ 5 0 %。这一重要发现开辟了玉米品质育种的新纪元。利用这种玉米进行的营养实验 ,表明其蛋白质品质相当于牛奶蛋白 ,接近于鸡蛋蛋白 ,其生物价为 …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5种玉米胚乳突变基因(o_2,su_1,sh_2,bt_2,wx)及其互作对籽粒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影响,并观察了蛋白质组分在突变体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型相比,o_2,su_1,sh_2,bt_2单突变体和各种双突变体均不同程度降低百粒重和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中,醇溶蛋白含量严重降低,其它组分含量相应增加。籽粒发育过程中突变体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是:盐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早期含量较高,后期持续下降;醇溶蛋白早期含量较低,后期上升缓慢;谷蛋白后期增加量较多。研究分析了各成份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 (waxy corn)也叫粘玉米、蜡质玉米 ,其胚乳性状是由 wx隐性基因控制 ,wx基因改变了胚乳中的淀粉性质 ,籽粒胚乳几乎全部为支链淀粉组成 ,不透明 ,无光泽 ,外观似蜡状 ,坚硬平滑 ,煮熟后粘软 ,富于糯性。籽粒营养丰富 ,适口性好 ,具有独特的清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 ,糯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 营养价值高  品质分析表明 ,糯玉米粉含蛋白质 10 .6% ,氨基酸 8.3%左右 ,分别比糯米粉高出2 .7%和 1.1% ,而脂肪含量低 ,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比例较高 ,而营养价值不高的醇溶蛋…  相似文献   

11.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3,19(3):218-226
研究了5种玉米胚乳突变基因(o2.su1,sh2,bt2,wx)及其互作对籽粒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精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影响,并观察了蛋白质组分在突变体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型相比,o2,su1,sh2,bt2单突变体和各种双突变体均不同程度降低百粒生和增加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中,醇溶蛋  相似文献   

12.
高赖氨酸玉米籽粒形成过程的生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显荣 《作物学报》1985,11(1):31-38
对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 o_2C103×o_2330、o_2二南_(24)×o_2金02及普通玉米京杂6号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干物质积累、籽粒容重、出粉率、玉米粉细度、蛋白质、赖氨酸及亮氨酸等形成的动态进行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花粉、胚及胚乳中的氨基酸含量。三年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高赖氨酸玉米在授粉后不同时期籽粒的  相似文献   

13.
氨基酸分析仪法快速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建双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99-202
以9 个高赖氨酸玉米和2 个普通玉米杂交种籽粒样品为材料,用日立L-8900 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高赖氨酸玉米和普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了解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的检测效果是否可以很好的比较普通玉米与高赖氨酸玉米籽粒中的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高赖氨酸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介于0.34%~0.42%之间,普通玉米赖氨酸含量介于0.24%~0.25%,存在显著差异。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与其它传统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需求量少,可以较好的在玉米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全籽粒赖氨酸含量0.40%,蛋白质含量11.57%,属带修饰基因的半硬质胚乳类型。该系含50%的亚热带玉米种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泛。  相似文献   

15.
选育优质蛋白玉米种质的最近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澄欣 《作物学报》1983,9(3):165-172
本文简述选育优质蛋白玉米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以下简称“改良中心”)过去十多年来采用奥帕克2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的作用,将原来的粉质籽粒逐渐改成硬胚乳籽粒,同时保存了高营养品质,使籽粒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仍然高过普通玉米,在育种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整个育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选获优  相似文献   

16.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3,19(6):509-514
研究了su1基因与sh2,bt2基因互作对玉米籽粒粒重及营养成份的影响,探讨了这些互作效应对玉米品质育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su1基因与sh2,bt2基因互作大幅度降低籽粒百粒重,增加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籽粒氨基酸组成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受基因互作影响较大。籽粒发  相似文献   

17.
刘飞 《种业导刊》2006,(3):26-27
1糯玉米发展前景1.1营养价值高糯玉米(waxycorn)也叫粘玉米、蜡质玉米。品质分析表明,糯玉米粉的营养成分比糯米粉高,含蛋白质10.6%,氨基酸8.3%左右,分别比糯米粉高出2.7%和1.1%。糯玉米籽粒中的水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比例较高,而营养价值不高的醇溶蛋白比例较低,赖氨酸含量也较普通玉米高出16%~74%,因而糯玉米籽粒食用品质相对普通玉米有了较大的提高。鲜食的糯玉米内容物多,总含糖量达7%~8%,干物质达33%~38%,比甜玉米具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更好的适口性,且易消化吸收。所以糯玉米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特用玉米。1.2风味独特糯玉米果…  相似文献   

18.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3,19(6):509-514
研究了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对玉米籽粒粒重及营养成份的影响,探讨了这些互作效应对玉米品质育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大幅度降低籽粒百粒重,增加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籽粒氨基酸组成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受基因互作影响较大。籽粒发育过程中双突变体一般表现为:粒重早期与正常型及单突变体相差不多,但后期增长缓慢;淀粉、醇溶蛋白早期含量较低,后期增长幅度亦较小;蛋白质含量下降量较小;可溶性糖及还原糖早期含量较高,后期下降速度随时期或基因组合而异。研究表明,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籽粒营养成份,对玉米品质改良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但提高粒重是这类基因互作效应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麦籽粒总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的差异性。以来源不同的38份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FOSS凯氏定氮仪测定其籽粒总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参试材料醇溶蛋白带型。对参试材料的籽粒总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带型的差异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38份大麦品种的总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的遗传差异显著,醇溶蛋白含量与总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醇溶蛋白含量将参试材料聚为3类;38个大麦品种SDS-PAGE凝胶电泳共分离出12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根据电泳谱带将共参试材料聚为构成18种类型,不同类型大麦品种数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适宜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大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DNA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大豆DNA的玉米在自交选育2~3年后,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DNA可影响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3个选出的玉米材料1DA5、5DB2和26DC1的总蛋白含量均比对照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使玉米籽粒的总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3.44%、12.84%、13.83%,且材料5DB2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降低了1.7%,而材料1DA5和26DC1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均较对照明显提高。这说明,大豆DNA的转入引起玉米发生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