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犬是除了兔外对该病毒最为敏感的动物。潜伏期3~6d,一旦发病,多在48h之内死亡,特征性临床症状为突然瘙痒,剧烈地抓挠或啃咬某一部位,以头颈部多见,犬一旦感染发病,几乎无一幸免。近年来,伴随着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流行,发病猪场及其周围有时出现犬急性死亡的情况,但由于这些犬的经济价值不高,且多为散发,  相似文献   

2.
正伪狂犬病又叫阿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犬、猫和其他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发热、奇痒、脑脊髓炎和神经炎。犬是除了兔外对该病毒最为敏感的动物。一旦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局部瘙痒,多出现在面部、耳部和肩部,病犬用力抓挠和啃咬,造成破损,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多在48小时内死亡。人也可感染本病,但不发生死亡。我校动物医院接诊两例犬伪狂犬病病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与广大同行和犬饲养者进行交流,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该病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可引起仔猪大量发病死亡,母猪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育肥猪生长发育缓慢,经济损失惨重。为净化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试验采用综合性的净化措施,除淘汰病猪及临床症状猪、加强饲养管理等技术措施外,采用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加强免疫,结合野毒抗体监测,成功的根除了伪狂犬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狂犬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人畜共患的病毒性疾病。人类感染多因为被动物咬伤、抓伤感染发病,而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动物如犬类(猫)等动物最易患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乡村居民饲养犬猫等动物用于充实生活,看家护院和食用等现象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动物狂犬恙防疫工作却常常被各级动物防疫部门据所忽视,  相似文献   

5.
正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犬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亦称奥耶斯基氏病,最早发现于美国,1902年匈牙利科学家在犬和牛身上首先分离出伪狂犬病病毒。伪狂犬病呈世界分布,许多哺乳动物对伪狂犬病毒易感,而且感染后常以死亡为结果,但猪例外,成年猪能耐过感染而生存下来,并成为病毒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犬是伪狂犬病毒最为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犬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宿主,感染犬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病毒可通过犬的咬、抓、舔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由于犬类免疫接种率低,我国人感染狂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仅次于印度.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一旦感染致死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
毛皮动物(水貂、狐狸、貉子)伪狂犬疾病近几年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目前没有针对于毛皮动物伪狂犬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所以毛皮动物一旦感染上伪狂犬疾病会迅速发病并有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事于毛皮动物的临床诊断及化验室检测多年,接诊的伪狂犬病例近50余例,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毛皮动物伪狂犬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预防措施做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感染温血动物(犬、猫等)和人以后引起的,导致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并以狂躁不安、行为反常或攻击行为、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一旦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猫抓伤或咬伤,具有30%-70%的概率感染,发病死亡率达100%。狂犬病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其传染源主要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  相似文献   

9.
正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直接接触性、急性严重威胁犬及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一旦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猫抓伤或咬伤,有30%~70%的概率感染,发病死亡率达百分之百。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其传染源主要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患有狂犬病的病犬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最终全身麻痹死亡。控制好动物狂犬病就能控制人狂犬病。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犬类狂犬病免疫工作,目前城区犬类狂犬病做到了应免尽免。据统计, 2013—2017年南京市城区犬猫狂犬病免疫量达20.83万只次,未发生疑似狂犬病病例。  相似文献   

10.
犬狂犬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被感染动物(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病程进展迅速,并表现出特有的"恐 水"症状.本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人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咬伤、抓伤或黏膜感染引起,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整个医学界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犬、猫、猪、牛、羊和兔等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奇痒(猪除外)、脑脊髓炎和急性死亡。近些年来,我国猪伪狂犬病流行严重[1],而犬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较少。2012年度,笔者在临床中遇到8起以发热、大量流涎、剧痒、迅速死亡为特征的犬病例,通过临床症状特征和动物接种实验诊断为伪狂犬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症状8例犬伪狂犬病均发生于郑州郊区及附近县  相似文献   

12.
正伪狂犬病(PR)病毒主要毒力基因为gE和gI,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基因为gB、gC、gD等,通过给猪接种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检测PR-gB和PR-gE抗体,区分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淘汰感染动物,从而为伪狂犬病的净化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手段。本课题通过在一个规模猪场应用伪狂犬gE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除犬和人外,它还可以感染猫、牛、马、羊、猪、狐、狼、蝙蝠等动物,人类常由带毒犬咬伤而感染。人一旦感染狂犬病,死亡率几乎达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2003年7月份发布的消息称,狂犬病已成为我国传染病中  相似文献   

14.
<正>狂犬病又叫"恐水病",俗称"疯狗病"。是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存在于狂犬的唾液中,当人被狂犬咬伤后,病毒就进入伤口,循着末梢神经到达脑部繁殖,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兴奋、麻痹等,继而病毒由脑循着神经到达唾液腺中。传染源除病犬外,其他动物如患本病的猫、狼和狐等也能传播本病,狂犬病患者也能成为传染源,因为当人受到狂犬病毒感染后,他人的皮肤或粘膜伤口若和患者唾液接触,就可能被传染。狂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几乎是全部死亡,所以预防更显得  相似文献   

15.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发病后通常具有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但呈散发形式。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和贮存者,仔猪一旦感染该病,死亡率高达100%,成年母猪和公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以及呼吸道症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该病也广泛存在并严重发病,尤其是猪的伪狂犬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病毒能引起人和各种温血动物的狂犬病,主要症状为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对人类和动物危害极大,一旦感染,死亡率100%,因此对该病毒的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狂犬病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一种100%致死性传染病,是由患病动物咬伤和患病动物抓伤感染发生。据政府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养犬数量在7 500万条左右[1]。近年来,我国年均报告人患狂犬病发病死亡病例超过3 300例,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7.
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其他家畜如牛、羊、犬等也可自然感染.许多野生动物也易感。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带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又称恐水病,民间称其“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的人和各种温血动物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征的传染病,也是最古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患狂犬病通常由患病动物咬伤,导致动物唾液中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感染所致,且一旦感染发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狂犬病是危害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狂犬病,加强家犬狂犬病免疫工作,根据昌吉市的家犬饲养情况特点,科学评估,对昌吉市家犬狂犬病免疫工作的管理实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以及生长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猪是PRV的自然宿主,也是PRV的贮存宿主。PRV感染动物种类多,如牛、绵羊、山羊、犬、猫、狐狸和鼠一旦感染会导致神经性疾病和死亡。世界各国对此病的防治多采用疫苗接种和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猪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7,(6)
<正>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B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该病毒可以感染除短尾猿以外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猪的感染症状和伪狂犬病毒株本身的毒力、感染量、感染途径以及猪龄、免疫状况等有关。伪狂犬病防制主要依靠接种基因缺失疫苗,欧盟许多国家通过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和与之相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控制和根除了伪狂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