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靳智勇 《畜禽业》2012,(10):43-44
为研究高原地区奶牛产后子宫的复旧对产后发情与配种怀孕情况的影响,对20头(实验组)产后奶牛进行药物处理,40头(对照组)产后奶牛不作任何处理。从产后到下次发情配种,观察各组奶牛的发情和配种受胎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产后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1.1±32.1)d和(79.6±20.8)d,实验组奶牛发情配种的平均时间要比对照组奶牛早11.5d(p<0.05),但2组受胎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受胎率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繁殖力的高低对奶牛场的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奶牛的受胎率,是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对提高奶牛繁殖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结合生产实际总结了提高奶牛受胎率的10项措施,供同仁参考:1做好发情奶牛鉴定,适时输精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奶牛适时输精的前提,选择母牛适宜的输精时间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为此我们要重视发情鉴定工作,尽量在最适宜的时间给母牛输精。在生产中,主要采用外部观察、试情、阴道检查和直肠检查等方法鉴定发情。为提高发情母牛的检出率,至少每天早、中、晚应分别仔…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4.
温州水牛最佳冷配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巴基斯坦尼里水牛冻精与212头温州水牛进行不同发情时段的人工授精试验,观察其情期受胎率。结果发现,温州水牛在发情结束至结束后12h内进行输精,其情期受胎率高达到54.38%,较发情持续期内2次输精的受胎率高10.34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检验发情结束后至12h内的组间情期受胎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时段的输精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温州水年的冷配适宜时间亦符合“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家畜繁殖配种规律。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7,(7):18-19
提高奶水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准确把握发情症状和适时的输精时间是技术的关键。就奶水牛发情表现、发情观察、适时输精技术要点及应注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等作了分析。以期为奶水牛产业化发展、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提供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猪人工授精的成功实施及受胎率高低除与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内外环境及精液品质等因素有关外,人工授精质量也不容忽视。有经验且细心的操作人员不仅在授精的时间确定上有  相似文献   

7.
<正>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时间较长,热应激对泌乳奶牛造成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在21℃以上时,当气温升高引起体温上升,每升高0.6℃,采食量下降1.4kg,产乳量下降1.8kg。采食量的下降造成钙摄入量不足,血钙浓度下降,易导致产后瘫痪等缺钙症。同时由于采食量的减少,热应激还可以使母牛发情时间缩短,发情周期延长,发情不明显或乏情,从而影响适时配种,使受胎率、妊娠率下降,早期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01,(6):16
西弗吉尼亚大学PJ.Bridges等人,为估价先前怀孕的子宫角一侧排卵对产后两个时期之一授精母牛繁殖力的影响,作了一个试验.所有母牛用阴道孕酮插入处理7d,装置插入时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mg,i.m.),除去装置时注射前列腺素F2a(25mg,i.m.),装置除去30h后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mg,i.m.).不管是否观察到发情,第2次用苯甲酸雌二醇处理后28~30h所有母牛授精.在时期1处理的母牛在产后16~20d接受插入物,产后25~29d授精;在时期2处理的母牛在产后26~30d接受插入物,产后35~39d授精.试验结果表明,产后25~39d同期化发情母牛无论从先前怀孕子宫角同侧卵巢排卵,还是从右侧卵排卵,都可提高繁殖力. 摘自[美]J.Anim.Sci.2000,78:2172~2176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步间隔输精法,输精时先用1~2滴精液滴于母猪鼻端,然后把输精管插入生殖道尽量深处来回抽动数次。再将1头份精液分作两步输入.第一次输入授精量的一半,间隔20-40min后,再输入剩余精液。结果表明(1)间隔输精比常规和今明二次输精,精液倒流明显减少13,68和14.7个百分点(P〈0.01);(2)受胎率和产仔数间隔输精与今明二次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比一次输精相应提高12,10、13,48个百分点和1.34、1.17头,差异明显(P〈0.01)。间隔输精可明显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产仔数,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杨靖源 《畜禽业》2019,(6):25-26
近年来国内的牛市场发展迅速,政府对相关的畜牧类产业进行相关政策的扶持。因此,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养牛场,为了提高牛的圈养数量,同时保证牛的下一代质量,人工授精技术成为了大型养牛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准确把握牛的发情症状和输精时间,对于提高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当前牛人工授精过程进行研究,对人工授精受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4,(8)
为了进一步提升牛受胎率,加快牛冻精改良推广步伐,文章对牛冻精改良受胎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综述了适时输精时间:冰精解冻、强制输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某些激素制剂人为地控制母羊发情周期的过程,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以便有计划地、合理地围绕市场组织生产,这对充分挖掘母羊的生产潜力、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加速山羊杂交改良的步伐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试验表明:三合激素对不同品种母羊的同期发情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情期受胎率与输精方法有关,对受胎母羊的产仔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尤胜飞 《畜禽业》2010,(6):31-33
<正>提高奶牛的情期受胎率,关键在于如何正确掌握奶牛情期最佳输精时间,为此笔者在20多年牛的人工受精工作中,根据牛的情期行为表现,生殖道的变化,直肠检查触摸卵泡的发育状况及检查子宫颈分泌物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它在发情期的生理变化和卵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合激素(ITC)对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0~96h同期发情率为93.9%,选出适宜配种的发情母羊立即肌注促排A3,采用波尔山羊种公羊鲜精(1∶20倍稀释)配种,对发情母羊进行人工输精,间隔8~12h再进行第2次输精,情期受胎率不到40%。  相似文献   

15.
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分别采用CIDR+PGF2α法、PGF2α一次注射法和PGF2α二次注射法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显示:育成牛的同期发情率85.9%,显著高于带犊经产牛64.1%(P<0.01)。带犊3个月以上的经产牛的同期发情率明显高于带3个月以下的经产牛的同期发情率(P<0.01)。舍饲情况下,CIDR+PGF2α处理后的同期发情率为91.4%,受体移植可用率为74.3%,高于单独一次PGF2α或两次PGF2α处理,另外,CIDR+PGF2α处理受体牛同期发情时间比两次PGF2α早12h,而且同期化发情程度高于2次PGF2α。但CIDR+PGF2α和两次PGF2α处理同期发情方法对受体牛胚胎移植妊娠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市泰康县四个村共412头健康、经产的适龄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随机分为4组,每个试验组采用一种细管冻精,所有供试牛都采用圈养方式,饲料来源一致。试验结果表明:A组用C035(天津产)冻精给发情母牛输精后的平均受胎率为75%,B组12549(上海产)的母牛受胎率为73.13%,C组96188(哈尔滨产)为73.91%,D组00209(哈尔滨产)为56%。A、B、C三种冻精对母牛的受胎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D组00209号冻精对母牛的受胎率显著(P<0.05)低于其他三种。  相似文献   

17.
黎达真 《畜禽业》2009,(9):44-46
以土杂母猪进行人工授精试验,对影响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提高的精子活力、输精量及输精次数进行探讨。结果,杜洛克公猪精液精子活力达0.7以上,有效精子数达30亿以上,输精量达30mL/次,2次输精时,土杂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达82.5%和12头以上,与本交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1,(4)
目的研究应用一次和两次注射氯前列醇钠诱导母牛同期发情的效果。方法选择具有繁殖能力的健康母牛,分别通过1次肌肉注射2支(2 mL:0.2 mg/支),2次注射2支(2 mL:0.2 mg/支)氯前列醇钠,观察发情数量、同期数量、受胎数量等情况对比同期发情效果。结果在牛体格、生理状况和饲养管理条件大体一致的情况下,氯前列醇钠两次同期化处理同期发情效果较氯前列醇钠一次同期化处理好,差异显著;两次处理法较一次处理法受胎效果稍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同期发情时,两次法可与一次法同时进行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建胜 《畜禽业》2018,(1):22-23
随着我国对畜牧良种补贴力度的加大,奶肉牛品种改良规模、改良水平以及改良效果均在显著提高。从目前牛品种改良的发展趋势入手,分别对牛品种改良的基本情况、牛品种改良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牛品种改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养殖规模小且缺乏科学技术、杂交母牛利用低等,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牛品种改良技术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母牛发情特点,做好母牛发情鉴定,做好输精前准备,合理选择配种时间和方式,适时输精,通过牛品种改良技术的提升促进我国畜牧牛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屈中泽 《畜禽业》2002,(11):13-14
牛的冷配改良早已成为提高牛良种化程度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我国已相当普及.各地区的母牛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加之改良程度的不同,发情、排卵规律也就有了很大差别,发情时的表现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何研究掌握待配母牛的发情排卵规律,是每一位生产实践者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所述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是针对寒冷地区的母牛,牛群主要由良种牛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组成,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隔年一个犊的繁殖特点,也就是产犊后长期处于休情状态.母牛发情时的外部表现、卵泡的发育规律、阴道、粘液的变化与荷斯坦、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有很大差别.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重点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来提高杂交母牛的冷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