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11):100-102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的病毒性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不同地区的奶牛采取了135份耳组织和376份血清,分别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阳性率最高为0.5%,平均阳性率为0.0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平均阳性率为85.1%。证实了宁夏地区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牛病毒性腹泻以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区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及促进地区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的流行情况,对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郑州市5个地区24个奶牛小区的538头奶牛随机采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血清抗体,结果显示24个奶牛小区均有抗体阳性牛,场阳性率为100%,其中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牛场阳性率为84%,阳性率最低的牛场阳性率为26.67%。538头奶牛有319头为IBR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9.29%,表明该病在河南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南疆部分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情况,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4个规模化奶牛场1 157份成年母牛血清和640份犊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群间抗体阳性率为100%,群内成年母牛抗体阳性率为1.25%~95.00%,群内犊牛抗体阳性率为8.70%~95.83%。结果表明,新疆南疆部分规模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的规模化牛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方法对山东省的24个牛场的707份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4个牛场中17个牛场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阳性,场群阳性率为70.83%,205份样品为阳性,个体阳性率为29%。表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山东省被调查场中内普遍流行。此调查结果为山东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为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宁夏吴忠地区奶牛场因传染性因素造成流产的基本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可能造成感染流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抗体及布鲁菌的抗原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8.84%,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30.23%,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77%,布鲁菌抗原阳性率为24.4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根据统计显示,不同妊娠胎次的奶牛流产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第1胎流产率与其他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妊娠时间的奶牛流产率差异不显著(P0.05)。调查表明,宁夏部分奶牛场存在不同程度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新孢子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布鲁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奶牛场的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地区的16个大、中、小型奶牛养殖场的2 321头奶牛,应用ELISA方法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个大型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阳性率在68.5%~100%之间,5个中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4.0%~84.2%之间,6个小型奶牛场的阳性率在32.6%~89.3%之间,平均阳性率为75.7%。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黑龙江省部分规模场进行了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率为37.3%~86.0%,平均63.9%。为黑龙江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提供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次实验目的是了解安阳市部分地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及特点,为有效实施相关的免疫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应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个奶牛场248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个奶牛场均有抗体阳性奶牛,阳性率为100%,其中阳性率最高的奶牛场为88.70%,最低的奶牛场为41.10%,共有153份血清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61.69%。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安阳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当地畜牧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加强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上海崇明地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2017年4-5月随机对崇明地区6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血样15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抗体。结果6个被检牛场中有5个奶牛场检出血清阳性牛,阳性率从40%~89.3%不等,场感染阳性率为83.3%,样品血清平均阳性率为61.3%。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1年间采自西藏(988份)、青海(475份)和四川(377份)共184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样品西藏381份,阳性率38.6%;青海212份,阳性率为44.6%;四川105份,阳性率为27.9%。结果表明,中国西部高原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牦牛群中均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本研究调查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中国西部高原牦牛群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次实验目的是了解方城县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情况及特点,为有效实施相关的免疫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应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个奶牛场248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4个奶牛场均有抗体阳性奶牛,阳性率为100%,其中阳性率最高的奶牛场为88.70%,最低的奶牛场为41.10%,共有153份血清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61.69%.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方城县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当地畜牧部门和养殖户必须加强对该病进行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四川省牦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在2012年间采自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红原县共377份牦牛血清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样品共105份,阳性率为27.9%。[结论]表明四川省牦牛群中均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该研究为该地区牦牛传染性鼻气管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研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宁夏地区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宁夏地区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吴忠市以及固原市共5个市的部分牛场样品进行IBR抗体检测和病原检测。共采集血清样品1 550份,其中1 317份血清样品阳性,抗体阳性率为85%;鼻拭子653份,病原阳性样品数为13份,阳性率为1.99%。各地区牛群感染IBR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吴忠市牛群IBR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88.2%;固原市最低为63.8%。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吴忠市阳性率最高为3.13%,石嘴山市病原阳性率最低为0.81%。不同日龄的牛群均可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成年牛的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89.6%;病原检测结果显示,犊牛病原阳性率为2.50%,青年牛病原阳性率为2.14%,成年牛病原阳性率为1.70%。本研究初步掌握了IBR在宁夏地区的流行规律,为宁夏地区科学有效地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4种疫病的流行状况,采用ELISA方法,对全省未免疫以上4种疫病的规模牛场开展了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规模牛场的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的场阳性率分别为51.35%、74.32%、13.64%、22.73%,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3.54%、45.45%、3.11%、4.67%。全省14个市州规模牛场均检出牛病毒性腹泻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抗体阳性,4个市州检出牛分枝杆菌抗体阳性,7个市州检出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不同规模牛场4种疫病的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大规模场偏高;多重感染占比为45.45%。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湖南省规模牛场流行较为普遍、严重,部分地区还存在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流行,而在大规模牛场4种疫病流行更为严重,各规模牛场4种疫病病原的多重感染情况也较为普遍。因此,湖南省规模牛场4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需加强防控。本调查为湖南省此类疫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天山牧场牦牛主要疫病——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毒病、牛白血病的感染情况,本试验对新疆天山某牧场放养的五群共计5 000余头野生牦牛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牛病毒性腹泻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牛冠状病毒病和牛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0%、80%、100%、100%和0,对牦牛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宁夏主要奶牛养殖区规模化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BVD)、新孢子虫抗体和布鲁菌病原的流行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未接种过IBR、BVD、新孢子虫疫苗、接种过布鲁菌疫苗的奶牛群体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银川、吴忠和青铜峡地区的阳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6份流产牛血清中,IBR抗体阳性率为50.00%(38/76),BVD抗体阳性率为19.74%(15/76),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7.63%(21/76),布鲁菌阳性率为19.74%(15/76),4种病原均感染的阳性率为34.21%(26/76),IBR和新孢子虫混合阳性率占总阳性率的34.62%;408份非流产牛血清中,BVD抗体阳性率为12.75%(52/408),IBR抗体阳性率为21.08%(86/408);IBR和BVD在宁夏的3个主要养殖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中以银川地区阳性率最高。说明宁夏部分地区IBR和BVD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染,流产牛中普遍存在上述4种疫病的感染并且IBR和BVD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流产牛。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即牛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欧美等许多养牛发达国家,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陆续在很多省市自治区检出此病。笔者通过对北京、天津、陕西、山西、山东、新疆、河南、河北等地的11个奶牛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群阳性率77.8%,个体阳性率为0%~55%。本文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防制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6—2008年对贵州省内610份奶牛血清进行检测,其中有116份血清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平均阳性率19%;534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血清29份,阳性率为5.4%,而运用血清补体结合反应(CFT)检测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均为阴性。将HBsAg、HBeAg双阳性奶牛肝组织做电镜观察,发现肝组织中有密集的HBV颗粒。结果表明,贵州省奶牛可能存在乙型肝炎、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应当引起奶牛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对2014年-2016年采集于11个牧区半牧区省份的9 668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的个体平均阳性率为52.77%,群体阳性率连续3年均在80%以上,说明感染现象较为普遍。乳用牛的感染情况较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严重。同时,发现生产实际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与牛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情况普遍。此次摸底调查掌握了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