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PARγ是调控细胞功能和基因转录的一个重要基因,是脂肪细胞基因表达和胰岛素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主要调节者,在脂肪细胞分化和机体能量、葡萄糖和脂肪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PPARγ不仅是脂肪组织发育的中心调控剂,而且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多种参与脂肪酸转运和代谢相关的基因。因此,揭示PPARγ基因的表达规律和分子作用机制,可以为研究脂肪在猪体内沉积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就近年来关于PPARγ基因调控猪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脂肪过度沉积或脂肪细胞肥大可导致脂肪组织炎症,表现为脂肪代谢紊乱和慢性脂肪组织炎症,使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当动物机体发生慢性脂肪组织炎症时会产生大量巨噬细胞及miRNA,并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机体肝脏、肌肉及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机体负担加重,引起各种疾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及其发展过程、动物脂肪代谢和脂肪组织炎症相关性,论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对动物机体各个器官产生的不利影响,以期为提高动物福利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脂肪沉积与代谢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类固醇激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脂肪细胞中类固醇激素代谢转化依赖众多类固醇激素代谢酶的参与,类固醇激素代谢酶的时空特异性激活对调控脂肪分布与脂质代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脂肪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α还原酶、芳香化酶、类固醇硫酸酯酶、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等类固醇激素代谢中的关键酶进行综述,阐述雄激素在脂肪细胞中的代谢机制,进一步解析其作用的复杂原因,为今后动物体脂沉积和人类脂肪代谢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脂肪组织是动物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及内分泌器官,选择性的脂肪沉积对动物肉类的感官品质、风味性和加工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动物不同部位脂肪沉积的特异性调控因子及其作用分子机理备受研究者的关注。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 nt左右的非编码小RNA,近年来采用组学技术对具有表型差异的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发现了许多差异表达的miRNAs,这些miRNAs可通过与靶基因mRNA相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对不同部位脂肪沉积调控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miRNA在动物皮下脂肪组织和肌内脂肪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miRNA调控动物脂肪组织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由140~1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NF-α在动物脂肪代谢中可降低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减少机体脂肪的生成;影响瘦蛋白(LP)的生成量;弱化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基因的表达,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量;引起机体的胰岛素抗性;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诱导脂肪细胞的调亡,从而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同时,TNF-α在肥胖动物或人的脂肪组织中过量表达,也会给人和动物机体带来很多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动物体内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对其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人体中过多脂肪沉积会导致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发生。因此,调控机体脂肪沉积对提高动物产品品质和改善人类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氧化脂质(oxylipins)是一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氧化代谢产物,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氧化脂质对机体脂肪沉积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氧化脂质在脂肪生成、脂肪代谢、脂肪组织褐色化及产热等方面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PUFA调控机体脂肪沉积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对脂肪代谢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个由3种核受体组成的家族。其作为脂肪感受器,调节相关基因表达。PPAR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控体内能量平衡、脂质和脂蛋白代谢、葡萄糖平衡等,其在脂肪细胞分化、生成和代谢等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PPARs的结构和调控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综述了PPARs在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并讨论了一些脂肪因子对PPARs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包括由活化的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的TNF- α和由活化的 T淋巴细胞产生的 TNF- β两种。二者在细胞来源、相对分子量、等电点、糖含量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由 1 40 - 1 5 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中有两个反平行β片层 ,每个β片层有 5个β折叠。它由 TNFRI和 TNFRII两种受体组成 ,二者胞内结构区的同源性极低 ( 2 7% ) ,可能启动不同的生物学反应。研究发现TNF- α是与肥胖相关的蛋白质之一 ,对脂肪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TNF- α通过抑制进食、增加机体产热量 ;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 ;诱导产生瘦素 ;引起胰岛素抑制、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 ;诱导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凋亡等作用调节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同时 ,TNF- α在肥胖动物或人的脂肪组织中过量表达 ,也会给人和动物机体带来很多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肉牛生长期是肌内脂肪细胞发育的重要时期,此阶段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营养物质特别是淀粉供给的重要影响。但饲粮中淀粉水平过高会产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本文总结生长期肉牛肌内脂肪细胞发育特点,从肌内脂肪细胞脂肪酸底物利用以及脂肪酶和转录因子等方面阐述了饲粮淀粉水平对生长期肉牛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开展生长期肉牛肌内脂肪代谢调控研究和促进肌内脂肪沉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存形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PPARγ包括4种亚型结构,其中仅PPARγ1和PPARγ2在脂肪组织中表达。PPARγ在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功能受多种转录因子(ZFP423、C/EBPs、KLFs等)的调节。文章通过对PPARs的结构特点、PPARγ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分子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脂肪组织的形成规律、改善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呼伦贝尔羊巴尔虎品系(半椭圆状尾)和短尾品系(小桃状尾)脂肪沉积差异的分子机制。随机选择处于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5月龄呼伦贝尔母羊21只(其中巴尔虎品系11只、短尾品系10只),测量其体尺、尾型和胴体重指标。组织切片观察8个部位脂肪细胞的形态,测定脂肪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并进一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同月龄两品系羊胴体重、体尺及尾型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虽然两品系羊同一部位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一致,但巴尔虎品系尾部脂肪细胞面积和体积均大于短尾品系(P0.01),并且皮下、网膜和尾部脂肪组织中的TG含量在两品系羊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ATGL、PPARγ、C/EBPα和SREBP 4个脂代谢相关基因在巴尔虎品系个体中的mRNA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短尾品系(P0.05;P0.01);巴尔虎品系中ATGL和SREBP基因的表达与TG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r=-0.965、0.972)。综上所述,两个呼伦贝尔羊品系在生长和脂肪代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绵羊脂尾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体内脂肪形成的必需转录因子,处于脂质沉积过程中信号传递通路的核心枢纽位置,促进多能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定向、增殖分化和脂质沉积。本文首先介绍了PPARγ的基本结构和调控靶基因的基本特征,然后以脂肪细胞形成和脂肪沉积为主线,综述了PPARγ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形成、脂肪沉积和脂肪因子分泌、营养水平等脂肪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最后对PPARγ与生物钟相互反馈调节关系以及其在脂质沉积中扮演重要作用进行了概述,对进一步深入综合了解PPARγ对脂肪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脂肪代谢及相关疾病的人工干预提供靶基因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是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大量存在于循环血液中。脂联素是机体脂质代谢和血糖稳态调控网络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表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它还可促进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明显加强胰岛素的糖元异生作用,抑制肝脏的糖生成。对脂联素发挥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及其对生物活性调节的进一步研究,将会为探讨人类和动物脂肪代谢机制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脂肪与肥胖相关(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基因是一种与普通肥胖相关的等位基因,该基因导致的肥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FTO基因与机体的普通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相关激素及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综述了FTO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代谢中的作用,揭示了FTO基因对脂肪沉积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动物脂肪代谢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降低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因在降低体脂沉积中的生物学功能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CLA对机体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具有复杂性,胞内钙离子、G蛋白偶联受体和炎症反应等通路均可介导CLA对脂肪细胞分化、凋亡、脂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本文将综述介导CLA调控脂肪代谢的通路及其相关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的CLA介导的抗肥胖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体内有白色与褐色两类脂肪组织。现代研究认为,白色脂肪组织除作为体内能量储存器官外,更多承担能够分泌多类激素与因子的内分泌器官角色。对于构成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而言,其生长发育与多种生理生化及疾病过程的联系密切。脂肪细胞发育分为前期增殖分化与后期发育两个阶段。一般认为,前期脂肪细胞是通过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母细胞—前体脂肪细胞—不成熟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的途径不断分化而来的,在不同阶段由不同因子诱导细胞逐步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后期脂肪细胞发育则是一个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这些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细胞发育。目前发现,葡萄糖、维生素、白细胞介素、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因子、胰岛素等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在脂肪细胞发育中发挥效用。笔者通过梳理近年相关文献,总结了脂肪细胞类型与来源,以及营养素、生长因子与激素对脂肪细胞发育的影响。随着对影响脂肪细胞发育因素研究的深入,为后续调控肉品品质、治疗营养代谢病或影响其他生理生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动物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脂肪组织是机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库。随着世界的发展,肥胖已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大的健康问题,因此对脂肪组织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脂肪细胞根据起源、形态及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类:白色脂肪细胞(white adipocyte),棕色脂肪细胞(brown adipocyte)和米色脂肪细胞(beige cell),其中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可消耗体内脂质,改善机体新陈代谢。论文主要论述了动物体内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进而为肥胖、代谢性疾病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并对其在畜牧业及人类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动物的脂肪合成具有不同的方式,但是动物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主要是由肝脏或脂肪组织来完成的。畜禽脂肪代谢是由复杂的系统来调控的,遗传、营养、激素和免疫等因素对脂肪代谢产生影响。掌握脂肪代谢的调控因素对于脂肪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探讨呼伦贝尔羊巴尔虎品系(半椭圆状尾)和短尾品系(小桃状尾)脂肪沉积差异的分子机制。随机选择处于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5月龄呼伦贝尔母羊21只(其中巴尔虎品系11只、短尾品系10只),测量其体尺、尾型和胴体重指标。组织切片观察8个部位脂肪细胞的形态,测定脂肪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并进一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同月龄两品系羊胴体重、体尺及尾型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虽然两品系羊同一部位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一致,但巴尔虎品系尾部脂肪细胞面积和体积均大于短尾品系(P<0.01),并且皮下、网膜和尾部脂肪组织中的TG含量在两品系羊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ATGL、PPARγ、C/EBPα和SREBP 4个脂代谢相关基因在巴尔虎品系个体中的mRNA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短尾品系(P<0.05;P<0.01);巴尔虎品系中ATGLSREBP基因的表达与TG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r=-0.965、0.972)。综上所述,两个呼伦贝尔羊品系在生长和脂肪代谢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绵羊脂尾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脂肪组织是一个强大的分泌器官,它能分泌许多与能量、脂肪代谢相关的酶、激素等.调控能量代谢和脂肪组织生长.本文综述了日粮对动物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营养成分对这些基因上下游表达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