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连  苗珍勤 《畜禽业》2003,(12):39-39
6月10日,我县养蛋鸭户孙某某家少数鸭眼结膜角膜发炎,潮红,流泪,精神萎顿,不愿下水,体表头部被脏物污染,产蛋量下降15%以上,并连续发生蛋鸭死亡。该养殖户于6月12日找到笔者,经及时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隔离治疗对病鸭用2%的硼酸水洗净头眼部,待干后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每只鸭日平均加喂维生素A胶丸5000IU。对少数眼角膜炎严重的病鸭,再加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混合溶液滴眼,每日3次。2结合用中药治疗用龙胆草、黄芩、柴胡、生地、泽泻、甘草、木通、车前子等中药煎水,兑于饲…  相似文献   

2.
李相广 《畜禽业》2010,(6):95-9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3,(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4.
<正>大多数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对鸭为非致病菌,只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在鸭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饲养环境恶劣时引起鸭发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付平 《畜禽业》2011,(4):42-4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浅谈稻鸭共栖技术中鸭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栖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鸭粪可作为肥料,同时还可以生产无公害鸭。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绿色、安全、优质、营养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栖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现将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鸭养殖户,鸭舍建在鱼溏边,存栏鸭为30日龄小白鸭,共有5000只。2004年7月22日发现有个别鸭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眼有分泌物,淡绿色腹泻,不愿走动或行动跟不上鸭群。23日突然死亡12只,发病5d后,累计死鸭256只。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鸭病毒性肝炎病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尤其对1周龄以内的雏鸭危害性最大,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此病的传染来源。该病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7)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鸭瘟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蛋鸭的产蛋率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兵  崔恒敏 《畜禽业》2002,(8):X008-X00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鹅、火鸡和各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6)
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高度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鸭肝炎表现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食欲废绝、运动失调、倒地呈游泳状,死后角弓反张。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养禽业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介绍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瘟病毒感染所引起,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的方式传播,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疾病后期病鸭可见头颈部肿大;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定期免疫疫苗,采取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感染鸭可用提升免疫力和清瘟病的中药尝试治疗,种鸭可注射同源精制抗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播病。病程短促、死亡率高。我市郊区孙某养殖户鸭群发生以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病鸭临死前角弓反张为特征的疾病,经临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DVH),随即紧急注射鸭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鸭专用)。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3)
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是鸭肝炎病毒。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死亡后尸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病理变化主要为肝炎。近几年来,该病在忠县发生渐趋严重,雏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综述鸭病毒性肝炎病原特性、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11)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安全、生态的稻田综合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从2011年起我们连续5年开展稻鸭共育试验示范,通过鸭的品种选择,科学饲养管理生产出有机稻米和优质稻田鸭,提高了种养效益。文章介绍了稻鸭共育鸭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张程 《畜禽业》2024,(3):26-30
为明确规模化鸭场病因,开展了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和鉴定。通过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经细菌分离鉴定及PCR特异性扩增、产物测序鉴定方法,明确从规模化鸭场分离得到的细菌为鸭疫里默氏菌。检测结果为鸭场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对及时治疗病鸭、防止疾病传播、减少养鸭场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20,(2)
目的试验旨在通过对贵州兴义鸭进行深入研究,利用COI基因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兴义鸭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并探讨DNA条形码在贵州鸭品系分子鉴定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41只兴义鸭为研究对象,利用DNA直接测序法测定DNA条形码区COI基因序列,MEGA 6软件和Chromas软件筛查COI基因多态位点,然后DNASP 5软件计算COI基因的遗传特性评价指标。结果兴义鸭COI基因存有8个多态位点,分别是G92A、G98A、A296G、C308T、G350A、G407A、T437C和A674G;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GAACGGTA、AAGTAACG、GAACAGTA、AGGTAACG、AGGTAGCG、AAACGGCA、AAACGGTA、AAATAACG、AACCAGCG、AAGTGGCA、AAATGGCA和AAGTAGCG;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37,12种单倍型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2~0.012,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Tajima's D(中性检验值)值为2.90350,统计显著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符合中性突变。兴义鸭中12种单倍型共分为3个分支,其中第11种单倍型独成一个分支,单倍型2、4、5、8、9、10、12作为别一支,单倍型1、3、6、7作为另一分支,且该分支与GenBank中的6个家鸭品种共为一支。兴义鸭12种单倍型与融水鸭、西林鸭、绍兴鸭、北京鸭、龙盛鸭和建昌鸭无交叉的现象。结论 COI基因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对贵州兴义鸭进行分子鉴定,能够将贵州兴义鸭和其他品种鸭品系区分开来,从而鉴定出兴义鸭。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6)
鸭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鸭及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以下痢和高死亡率为特征,可引起肉鸭大批死亡,给养鸭产业带来的损失较大。综述该病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基寿 《畜禽业》2013,(6):62-6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所以给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