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斯陶尔氏法对来自成都的A、B和C三个马术运动俱乐部的101份马匹粪样进行寄生虫检测,为赛马饲养管理者制定驱虫方案和检验驱虫效果提供重要参考。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18%(83/101),3家俱乐部均检出圆线虫、马副蛔虫2种虫卵,混合感染率为14.85%(15/101)。圆线虫感染率为81.19%(82/101),每克虫卵数(EPG)为300个;马副蛔虫感染率为15.84%(16/101),EPG为555个。圆线虫在各年龄段的赛马均有分布,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检出马副蛔虫的马匹多为幼龄马且多处于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的状态。结果表明,3家马术俱乐部马匹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表现出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谷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式饲养条件下的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流行病学因素,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伊犁河谷区域放牧马匹进行1年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534份样品中476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1%,其主要病原种类为马圆线虫,毛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细颈三齿线虫等。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400~1 700个/g不等,尤其是马圆线虫和毛线虫感染率较高;以上消化道寄生虫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感染马匹,其四季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4.8%、96.6%、95.0%和74.7%,其中马副蛔虫在5月份感染率最高为74.0%(37/50),而在10月份其感染率略低0.61%(4/66);毛线虫在10月份感染达高峰为98.48%(65/66),而在4月份其感染率略低46%(23/50)。该地区各虫体感染率与季节有显著关系,细颈线虫在夏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在夏秋与春冬两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副蛔虫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球虫在各季节感染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并在6—7月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对6月龄伊犁马驹驱虫的效果。选取体重(117.60±15.84)kg、出生日期相近、在同一放牧草场放牧的6月龄伊犁马公马驹10匹,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两组马驹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试验组马匹用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对照组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18 d的饲养试验,统计各组马驹粪便中虫卵排出的种类及数量并计算驱虫效果。结果表明,6月龄马驹粪便中共鉴别出9种虫卵,包括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埃及腹盘吸虫、韦氏类圆线虫、安氏网尾线虫、马蛲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碘醚柳胺驱虫后第3天每克粪便的虫卵数(EPG)达到最高(13 500个/g);驱虫后第6天,马驹寄生虫感染率降为6.37%,虫卵减少率为90.59%,转阴率为93.63%;驱虫后第18天,感染率降为13.33%,虫卵减少率为71.91%,转阴率为86.67%。结果表明,新疆昭苏马场6月龄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种类较多,碘醚柳胺的驱虫效果在用药后的前6 d内最明显,用药后第18天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驱虫药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从而指导赛加羚羊繁育过程中寄生虫病用药,以达到更好地保护赛加羚羊种群的目的。研究采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春秋两季驱虫,采用伊维菌素对赛加羚羊种群进行不同频率驱虫,通过采集粪便经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漂浮后观察,检测不同药物和不同驱虫频率对赛加羚羊肠道寄生虫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半散养赛加羚羊种群主要感染的寄生虫为艾美耳球虫、毛首线虫、类圆线虫、细颈线虫、莫尼茨绦虫、囊尾蚴。使用伊维菌素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2.30%,球虫为76.30%;使用阿苯达唑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5.56%,球虫为60.00%;使用伊丙净驱虫时线虫减少率最大为92.68%,球虫为33.33%。2020年驱虫前后感染率等指标明显低于2018年、2019年,间隔两周连续驱虫后感染率低于10%,驱虫前感染率降低为60%。研究表明,伊维菌素、阿苯达唑、伊丙净均可有效控制赛加羚羊寄生虫,长期使用同一种驱虫药会造成药效降低,交替使用3种驱虫药且间隔2周的重复驱虫可更好地控制半散养赛加羚羊种群寄生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 Master's method)对100只草原放牧绵羊(乌珠穆沁羊20只,昭乌达肉羊80只)粪便进行了虫卵检测计数及感染种类鉴定。结果显示,线虫总感染率为58%,线虫平均感染强度为544.83,每克粪便样品中的虫卵数(EPG)最高达5 800;乌珠穆沁羊线虫感染率为75%,昭乌达肉羊线虫感染率为53.75%,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羔羊的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2.73%、56.79%和50%。球虫总感染率为15%,球虫平均感染强度为586.67卵囊数(OPG)最高达3 000;乌珠穆沁羊球虫感染率为35%,昭乌达肉羊球虫感染率为10%,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羔羊的球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14.81%和12.5%。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原放牧条件下,乌珠穆沁羊线虫和球虫的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高感染率均高于昭乌达肉羊,线虫和球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表现为公羊>母羊>羔羊,总体线虫的感染率高于球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伊维菌素对不同品种赛马体内寄生虫的驱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内蒙古马术队123匹马体内寄生虫检查,发现共有6种寄生虫。分别是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圆线虫、毛线虫、马网尾线虫、马胃蝇寄生于体内,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51.22%、27.64%、86.18%、87.80%、70.70%、65.85%。敌百虫按0.05g/kg的剂量给马匹投药驱虫和伊维菌素按0.2mg/kg的剂量给马匹混饲给药驱虫2次,其用敌百虫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仅达到了46%,而用伊维菌素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可达到99%以上,即伊维菌素驱虫效果明显要优于敌百虫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喂鞣花酸对哺乳期纯血马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揭示鞣花酸在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方面的作用,为新型驱虫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平均体重(143.33±16.10) kg、出生日期(±5 d)、寄生虫感染率相近的哺乳期纯血马马驹15匹,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每组5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照组马驹不做任何处理,试验Ⅰ组马驹每天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试验Ⅱ组补喂30 mg/kg BW鞣花酸,试验期60 d,分别在试验的第0、15、30、45、60天采集马驹粪便样品,检测各组虫卵种类,统计虫卵数量,并评价驱虫效果。【结果】哺乳纯血马驹感染率高的寄生虫有10种,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是马副蛔虫、马圆线虫及细颈三齿线虫。随着鞣花酸补喂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加,寄生虫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补喂鞣花酸后第60天试验Ⅰ和Ⅱ组虫卵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66.59%和97.06%;试验Ⅰ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0.10%和42.97%;试验Ⅱ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7.51%和49.8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给哺乳马驹补喂鞣花酸能够显著降低寄生虫的感染及粪便中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且补喂剂量为30 mg/kg BW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禄劝某猪场猪使用复方中药驱虫前后进行2次采集粪便,并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用药前18份样品全部具有食道口线虫虫卵(100%),6份具有猪蛔虫虫卵(33.3%),有4份同时检出食道口线虫虫卵与猪蛔虫虫卵,混合感染率为22.2%,未见幼虫和原虫。用药后18份样品中9份具有食道口线虫虫卵(50%),3份具有猪蛔虫虫卵(16.7%),有1份检出食道口线虫虫卵与猪蛔虫虫卵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5.6%,未见幼虫和原虫。说明该猪场驱虫有一定效果,但未达到彻底驱虫的效果。结合该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提出了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应用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对5个规模化养羊场共1265份粪样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虫卵和卵囊5类,其中原虫2类(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类(类圆线虫、鞭虫)、绦虫1类。本次调查中共发现1178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3.12%(1178/1265),5个绵羊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3.10%,球虫平均感染率为88.94%,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0.83%,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59.11%,绦虫平均感染率为43.96%。本次调查发现绵羊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球虫、绦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比例达到60.10%;绵羊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舍饲努比亚山羊干湿季产羔体系消化道主要寄生蠕虫的感染动态,从而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对云南省石林县某努比亚种羊场饲养的努比亚黑色品系进行了干、湿季寄生蠕虫的感染检测及驱虫效果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湿季生产体系中,4月龄羔羊感染的优势虫种为毛圆线虫、肺线虫、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4种;到8月龄时,虫种感染增加钩虫和结节线虫。4月龄羔羊感染率两批次一样,达到40%;到8月龄时,感染率最高的是2月产羔批次,达到100%。感染强度4月龄羔羊2月产羔批次最高,每克粪虫卵数(EPG)275±96,到8月龄时,每克粪虫卵数为355±206。120~240日龄羔羊全期增重10月产羔批次最高,2月批次驱虫组比未驱虫组试验期总增重、日增重分别提高70%、72.7%,经t检测,差异极显著(P<0.01); 2月产羔批次只均净增毛重2.8 kg,驱虫比未驱虫只均增加收入42元。因此,该场在干湿季产羔体系中,驱虫方案应调整为2月产羔批次的羔羊在4月龄进行首次驱虫,10月批次羔羊4月龄可不进行驱虫,两批次育成羊和成年母羊应在配种前进行驱虫。  相似文献   

11.
文昌鸡生态放养过程中驱虫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虫卵漂浮法、麦克马斯特氏虫卵计数法对文昌鸡生态放养期间感染寄生虫的种类与粪便中虫卵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文昌鸡生态放养感染的寄生线虫主要为鸡蛔虫和几种异刺线虫。自然条件下生态放养35 d后,每克粪便中寄生虫虫卵数(eggs per gram, EPG)达到了700,呈显著增长趋势。抽样宰杀30只鸡,检出18只感染鸡蛔虫成虫,感染率为60%,平均感染强度为8条/只。因此,建议整个生态放养期间驱虫3~4次为宜,首次驱虫时间为放养后25~30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新疆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内外通灭(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的驱虫情况,试验于2018年1月份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65匹野马进行了冬季驱虫试验;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65匹普氏野马进行了驱虫前后检查,分析其感染率以及跟踪检查给药后的驱虫率,并通过虫卵计数法(麦克马斯特氏法)分析其感染强度。结果表明:在采集的65份新鲜粪样中,含有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样品共54份,感染率为83%(54/65);初步检查出的虫卵包括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和毛细线虫4种。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1%(46/65),两种虫种(马副蛔虫、毛细线虫)混合感染率达到43%,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800~2 300个,三种虫种(毛细线虫、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混合感染率为17%,EPG为400~1 200个。驱虫后的65份样品,虫卵转阴率达到77%(50/65);虫卵减少率达到95%。说明内外通灭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具有较好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南乐县肉牛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随机选取4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共226份粪样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共检出4种寄生虫的虫卵和卵囊,其中原虫2种(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种(类圆线虫、鞭虫)。检测结果发现162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1.68%(162/226),4个肉牛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4.42%,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1.12%,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5.84%,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5.49%。本次调查发现肉牛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63.58%,其中球虫、鞭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34.56%。调查还发现肉牛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调查福州动物园17种62头(只)草食动物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利用驱虫前后感染强度对比观察驱虫效果。结果:草食动物以土源性寄生虫感染为主;17种草食动物中,11种动物感染14种寄生虫,总感染率64.7%;感染强度最高为长颈鹿圆线虫,感染强度为4 050个/g,其次是骆驼鞭虫,感染强度为1650个/g,第三是角马肝片吸虫,感染强度为1 296个/g;驱虫试验表明,丙硫苯咪唑8~10 mg/kg,甲苯咪唑5~10 mg/kg对草食动物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三氯苯达唑5~10 mg/kg对角马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寄生在马消化道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各种消化道线虫往往混合感染对马匹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每年春、夏、秋季造成马发病或死亡的原因之一。为了了解昭苏县舍饲马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笔者进行了4个多月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经常规寄生虫病病原学(粪便)检查,发现马体内有圆线虫、马副蛔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球虫,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4.8%(106/125),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经EPG调查,每克马粪便平均感染587个虫卵,且在3月份驱虫前感染率最高。通过本次观察试验,对新疆马体内寄生虫有了初步了解,对以后长年考察该地区马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及促进马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10):123-126
为了解安阳地区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显微镜检测技术对滑县、内黄县、汤阴县、林州市和安阳县共计880份羊粪便样品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检测到球虫、贾第虫、隐孢子虫、圆线虫、毛尾线虫、绦虫和吸虫7种肠道寄生虫,共发现589份寄生虫阳性粪便样品,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6.93%(589/880)。其中,球虫感染率为55.00%,贾第虫感染率为1.82%,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34%,圆线虫感染率为18.86%,毛尾线虫感染率为2.16%,绦虫感染率为2.39%,吸虫感染率为2.73%,以球虫和圆线虫为本地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昭苏马夏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采用寄生虫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部分牧户的70匹马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昭苏马夏秋季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有7种,包括马圆形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三齿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球虫等,感染率分别为83.17%、74.87%、25.63%、7.48%、5.78%、5.12%、4.02%,且多为混合感染;虫卵感染强度(EPG)在8月份达到最高,每克粪便含虫卵数高达394个,说明8月份为驱虫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水洗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来自全国8省16个地区共472份羊粪样品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的显微镜检查,并根据虫卵和卵囊形态进行了虫种鉴定。本次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5.38%(403/472),混合感染率为46.40%(219/472),共查到球虫、阿米巴、线虫和绦虫4大类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8.86%(325/472)、44.49%(210/472)、29.24%(138/472)和1.91%(9/472)。球虫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共10种,分别为阿氏艾美耳球虫(Eimeri arloingi)、艾丽艾美耳球虫(Eimeri alijevi)、苍白艾美耳球虫(Eimeri pallida)、家山羊艾美耳球虫(Eimeri hirci)、山羊艾美耳球虫(Eimeri caprina)、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imeri ahsata)、斑点艾美耳球虫(Eimeri punctata)、羊艾美耳球虫(Eimeri caprovina)、颗粒艾美耳球虫(Eimeri granulosa)和克氏艾美耳球虫(Eimeri christenseni);线虫共4种,分别为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p)、毛首线虫(Trichuris spp)、毛细线虫(Capillaria spp)和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p);绦虫为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结论:我国部分地区羊肠道寄生虫在春夏季节感染较为普遍,其中球虫感染率最高,为优势虫种。本调查为羊场精准驱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1):113-115
为了调查我区川西白绒牦牛子二代和本土黑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对采自巴州地区天然牧场的449份本土黑牦牛粪样和46份引种白绒牦牛子二代粪样进行了虫卵漂浮法检查。经虫卵形态学鉴定,共分别检测出9种和7种虫种,检出率分别为80.2%(360/449)和78.3%(36/46),均为混合感染。其优势虫种为球虫、毛圆线虫和细颈线虫。其中,球虫卵囊检出率为72.6%(326/449)和67.4%(31/46),毛圆线虫卵检出率为57.0%(256/449)和52.2%(24/46),细颈线虫卵检出率43.7%(196/449)和45.7%(21/46)。3种的OPG或EPG分别达3360和3 580、1 320和950、1 040和850。结果说明自然放牧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建议兽医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驱虫程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东省内部分地区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探索区域内马匹寄生虫感染优势虫种、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区域内马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广东省内7个城市24个马术俱乐部375份新鲜马粪样品进行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卵囊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分类,并根据麦氏计数法计算每克粪便中虫卵/卵囊数(EPG),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对EPG>500的阳性样本进行粪便虫卵减少量计数试验(FECRT),以评估各马术俱乐部流行寄生虫耐药情况。提取5份<1岁幼驹的粪便样本DNA,利用巢式PCR检测样品是否存在隐孢子虫感染。【结果】375份样品中有120份样品呈寄生虫虫卵/卵囊阳性,总感染率为32.00%。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圆线虫、马副蛔虫、类圆线虫和马蛲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0.40%、3.70%、0.80%和0.30%。1~4岁马匹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但不同性别马匹寄生虫感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受调查马匹感染强度以低排卵(EPG<200)为主,占马匹总数83.47%。FECRT结果显示,样本所在马术俱乐部常用驱虫药(主要成分为伊维菌素、阿苯达唑)有效,未见耐药现象。5份<1岁幼驹的粪便样本隐孢子虫巢式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马术俱乐部道寄生虫防控情况总体良好,区域内各马术俱乐部寄生虫防控效果存在差异,建议区域内各马术俱乐部加强马肠道寄生虫监测工作,依据本场监测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场内流行寄生虫对所用驱虫药物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