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情况,选取4头初产的健康荷斯坦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液中乳酸、总VFA、丁酸、戊酸和总支链VFA的含量,同时乙丙比显著降低,但未能显著降低乙酸和NH_3-N水平;同时,与饲喂低精料日粮相比,饲喂高精料的奶牛瘤胃液中的生物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p H与瘤胃液中生物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对牛链球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喂高精料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菌群,进而影响了瘤胃的发酵参数,并促进消化道内异常代谢产物——生物胺的生成与转移,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6,(10):1-6
选用12头安装瘤胃瘘管和肝、门静脉血管插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研究高精料日粮对反刍动物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试验随机分成2组:高精料组(HC)和低精料组(LC)。饲喂后通过瘤胃瘘管采集0~12 h瘤胃液,测定瘤胃p H值;生化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ro)含量;检测肝、门静脉血液中脂多糖(LPS)的含量;采用RT-q PCR法检测肝脏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肝脏细胞中Caspase-3、Caspase-8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的蛋白表达量。结果:20周后,高精料组瘤胃内p H低于5.6且每天持续3 h以上,显示奶牛发生SARA。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门静脉LPS的浓度显著升高,肝功能受到影响,肝脏中促凋亡基因表达上调,抑凋亡基因表达下调,NF-κB的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3、Caspase-8的酶活性均表达上调,且Caspase-3有显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精料,使消化道中的LPS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引起肝脏的炎性损伤,增加肝细胞的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9):101-10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日粮对奶山羊乳腺组织NOD1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与调控。选取18头泌乳中期的健康萨能奶山羊,试验前分别安装瘤胃瘘管和乳静脉血管插管,随机分成3组:饲喂精粗比为4∶6的低精料日粮作为对照组(LC);饲喂精粗比为6∶4的高精料日粮作为处理组(HC);饲喂高精料日粮并添加丁酸钠作为调控组(BHC),试验时间为20周。试验结束后采集瘤胃液、乳静脉血和乳腺组织样品用于后续的瘤胃pH值、乳静脉血中炎性因子浓度、乳腺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一天内HC组的瘤胃pH值小于5.8持续4 h且显著低于LC组,表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诱导成功;饲喂4 h后BHC组瘤胃pH值显著高于HC组而与LC组差异不显著,表明丁酸钠能够缓解瘤胃pH的持续降低。HC组乳静脉血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LC组,而BHC组的炎性细胞因子溶度显著低于HC组并与LC组无显著差异;与LC组和BHC组相比,HC组奶山羊乳腺组织炎症相关基因NOD1、RIP2、NF-κB、IL-1β、IL-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NOD1、NF-κBp65、NF-κB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水平变化一致。结果表明,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激活奶山羊乳腺组织的NOD1-NF-κB炎性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炎症应答,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4,(6):98-101
为研究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时血液内组胺浓度的变化及对奶牛炎性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对健康奶牛饲喂高精料日粮,诱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手术安装血管瘘管,采集门静脉和肝静脉血液样品,组胺ELISA试剂盒检测血液中组胺含量,并通过RT-PCR对在体肝脏中的NF-κB、环氧合酶-2(COX-2)、IL-6、TNF-α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高精料组奶牛门静脉内组胺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高精料组组胺平均浓度(19.99±0.21)μg/L,较低精料组(18.12±0.35)μg/L差异显著(P<0.05);高精料奶牛的组胺平均清除率(57.23%)显著高于低精料组(50.28%),说明高精料组奶牛组胺在肝脏内代谢率高于低精料组;高精料组NF-κB、COX-2、IL-6和TNF-α的表达较低精料组均有升高,且NF-κB、COX-2、IL-6和TNF-α四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证明了奶牛SARA中血液内组胺浓度的升高可诱导肝脏对其转化和降解的效率增加,且组胺含量的增高可诱导奶牛肝脏中NF-ΚB信号通路的打开,进而导致COX-2等炎性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9):111-1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以及日粮中添加丁酸钠对奶山羊乳腺内组胺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选用泌乳中期的18头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6头。对照组(LC)饲喂粗精比为6∶4的低精料日粮,即日粮包括60%粗料和40%精料;试验一组(HC)饲喂粗精比为4∶6的高精料日粮,即日粮包括40%粗料和60%精料;试验二组(BHC)饲喂粗精比为4∶6的高精料日粮,并在日粮中添加20 g丁酸钠。试验期为20周。试验开始前两周,所有试验动物手术安装瘤胃瘘管。试验第20周采集瘤胃液、外周血液和乳腺组织样品。结果显示:与LC组相比,HC组瘤胃液、外周血液、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含量显著升高,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显著升高,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受体基因表达显著升高,炎性因子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显著升高。与HC组相比,BHC组瘤胃液、外周血液、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含量显著下降,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均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的组胺受体基因表达显著降低,炎性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泌乳奶山羊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后,瘤胃产生的组胺经消化道吸收并转运到乳腺组织中,刺激炎症的产生;而通过添喂丁酸钠,组胺和炎性因子的产生显著降低,乳腺组织炎症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高精料饲喂产生LPS对奶山羊血浆游离氨基酸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选用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的日粮,交叉试验设计,分2期进行,每期14d。在试验第3周测定瘤胃液pH、血液中LPS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自第3周,高精料组山羊开始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周血液中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中各氨基酸含量均发生变化,表现为Glu、Al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ln、Arg、Thr、Lys、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总生糖氨基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血浆氨基酸发生重分配,其机理可能与瘤胃pH下降和血液中LPS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6):68-72
为研究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代谢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奶牛逐渐饲喂高精料日粮,诱导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结果表明,在饲喂低品质粗饲料为麦秸的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80∶20时成功诱发轻度SARA,试验动物无急性酸中毒的的临床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此状态下,瘤胃p H值下降,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乙酸含量、乙酸/丙酸都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下降,丙酸、丁酸含量则随着日粮精粗比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采样点各组瘤胃氨态氮差异显著(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除前两次采样外,其他采样点氨氮含量均最高,此试验期瘤胃氨氮浓度较高,利于微生物合成增加(即氮沉积)。可见在低品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增加精料比对瘤胃代谢参数影响不大,对SAR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探究饲喂高精料日粮对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生物胺生成与吸收的影响研究。试验选用6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雄性波杂山羊,随机分成低精料组与高精料组,实验期24 d。结果显示,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支链脂肪酸、酪胺、腐胺、组胺、甲胺和色胺浓度显著性增加(P<0.05),而瘤胃pH和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山羊盲肠内容物中的乙酸、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上述5种生物胺浓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瘤胃和盲肠静脉血中的上述5种生物胺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浓度与瘤胃静脉血所对应的生物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盲肠内容物中酪胺、腐胺、甲胺和色胺与盲肠静脉血中对应的生物胺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说明,饲喂高精料日粮促进了山羊瘤胃和盲肠发酵,提高了瘤胃与盲肠内容物中生物胺浓度,暗示高精料日粮可能提高消化道上皮的通透性,促进消化道上皮对生物胺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亚麻酸在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对湖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8头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瘘管羊和非瘘管羊各1只,分别饲喂高粗料、高粗料添加5%亚麻酸、高精料和高精料添加5%亚麻酸日粮。拉丁方每期25 d,每期试验结束后,取湖羊瘤胃液,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亚麻酸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细菌区系有一定影响,高精料日粮添加亚麻酸的条带数显著升高,也即显著增加了细菌的多样性,其余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瘤胃液样品的微生物区系相似性指数分析表明,16个处理的瘤胃液样品形成两个不同的簇,高精料日粮添加亚麻酸处理组4个重复自成一簇,形成了典型的微生物区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