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于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选育。试验参照GenBank的鸡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DNA序列,利用软件Primer 5.0设计了10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方法,对103只吐鲁番斗鸡和73只新罗曼鸡MAOA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AOA基因的MAOA1、MAOA2、MAOA5、MAOA7扩增的片段检测到多态,其中引物MAOA1、MAOA5、MAOA7扩增的位点NC_006088.5(25424-25662)、NC_006088.5(34980-35257)、NC_006088.5(38401-38613)在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上均检测到多态,MAOA2引物扩增位点NC_006088.5 (30260-30535)只在吐鲁番斗鸡上检测到多态。对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测序,经序列对比这些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用X~2独立性检验表明,研究中出现多态性的基因位点的基因型的构成,与品种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MAOA基因与鸡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标记,以5-羟色胺2C受体基因(5-HT2CR)为候选基因设计9对引物检测90只吐鲁番斗鸡、200只新罗曼鸡和200只吐鲁番斗鸡(♂)×新罗曼鸡(♀)杂交F1代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继而实测30只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强弱的表型并进行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5-HT2CR基因第一外显子的5-HT-1-2引物区间204 640位点处发生了C/T错义突变,检测到AA、AB、BB三种基因型,吐鲁番斗鸡和F1代鸡的AB基因型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30只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强弱的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也证实AB基因型的攻击性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表明5-HT2CR基因与吐鲁番斗鸡的攻击性相关,可选育基因型纯合的AA和BB基因型个体为亲本培养攻击性强的AB型吐鲁番斗鸡。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吐鲁番斗鸡和新罗曼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部分序列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T-102C,产生AA、AB两种基因型;新罗曼鸡未检测到多态,只表现AA一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2个鸡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说明吐鲁番斗鸡单胺氧化酶A基因外显子6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新罗曼鸡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3):52-56
为探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斗鸡攻击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比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吐鲁番斗鸡与新罗曼蛋鸡下丘脑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神经元的数量,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品种成年公鸡攻击行为表现前、中、后各时期血清中TRH和甲状腺激素(TH)的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鸡的TRH在下丘脑中的阳性细胞数随着周龄增加而减少,整体上吐鲁番斗鸡TRH的阳性细胞数高于新罗曼蛋鸡,公鸡高于母鸡;斗鸡和新罗曼蛋鸡血清中TRH的含量随着周龄增加逐渐上升,TH呈下降趋势,且吐鲁番斗公鸡的TRH和TH含量较高,打斗时间的持续性也比新罗曼蛋公鸡长。因此,吐鲁番斗鸡较强的攻击行为可能与这两种激素含量偏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VLDLR)在卵生动物蛋黄物质形成过程起关键作用。研究以国绍Ⅰ号母鸭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代测序法对VLDLR基因外显子12至外显子13区域进行SNPs筛选,并分析各多态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状态及不同基因型与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共发现4个多态位点,其中S1(A7120G)位于12号外显子,未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S2(A7261G)位于12号内含子;S3(C7325T)和S4(A7337G)位于13号外显子中,分别导致Thr突变为Met,Asn突变为Asp。位点S1、S2和S4为强连锁不平衡位点,存在3种单倍型和3种双倍型,单一位点基因型和双倍型与蛋黄比例、蛋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黄颜色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均为不显著相关,在国绍Ⅰ号VLDLR基因外显子12-外显子13区域内未发现与蛋黄比例等蛋品质相关的分子标记SNPs位点。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8个优质肉鸡群体(5个品系和3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测序检测鸡ADSL基因外显子2与外显子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群体中,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外显子2的3797位点发生C→T突变,外显子9的10225位点发生A→T突变;适合性检验显示,ADSL基因外显子2、外显子9各基因型频率除1个群体外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对群体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进行计算,发现ADSL-3797和ADSL-10225 SNPs位点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83和0.320.本研究为ADSL基因SNPs位点与优质肉鸡重要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寻找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14α(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α,THRSPα)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屠体和腹脂性状产生的影响。针对THRSPα基因外显子区,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379只140日龄京海黄鸡进行SNP检测,结果发现,该基因第1外显子区存在9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形成3种基因型:AA、AB和BB,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4485、0.551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对京海黄鸡140日龄活重、屠体性状(包括屠体重、头重、脚重、翅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腹脂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推断该多态位点在京海黄鸡分子辅助标记育种中不能作为屠体和腹脂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绵羊多胎性的分子机理以及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及PCR-DS方法,对哈萨克羊群体BMP15基因FecXG和FecXB及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BMP15基因FecXG和FecXB位点均未出现多态性,在第2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A型和AB型;测序结果表明:AB型个体在该基因第775位点发生G→C的突变,出现G/C的杂合.优势基因型为AA型,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多态;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在不同产羔数母羊群体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该突变位点可以作为控制绵羊多胎产羔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连续2个世代边鸡群体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外显子1的多态性,分析了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边鸡MSTN基因的C.234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1编码区的234bp处发生G→A的碱基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关联分析表明,无论是一世代还是二世代的边鸡群体,在6~16周龄时,AA和GA基因型边鸡的体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GG基因型(P〈0.05或P〈0.01)。结果提示,MSTN基因外显子1的C.234位点突变对边鸡的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初步推断该位点可用于边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法对白羽番鸭脂联素基因全编码区和内含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多态对肌内脂肪(IMF)和血清总胆固醇(TC)的遗传效应,为番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个SNP分别在外显予1和外显子2的编码区发生A167G和G711A突变,为沉默突变,在内含子发生C290T突变;3个SNP位点均处于Ha...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13个鸡品种的NLRC5基因外显子8的多态性进行了SNP检测,共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2种基因型,其中北京油鸡、固始鸡、皖南三黄鸡、大骨鸡群体中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其余群体中只检测出AA基因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NLRC5基因外显子8的43bp处存在G/A突变,将该突变翻译为氨基酸仍然为缬氨酸,因此该突变是一个同义突变;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13个鸡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根据群体遗传变异分析,13个鸡品种均处于低度多态或无多态(PIC<0.25)。本研究为NLRC5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研究的抗性基因是否能为鸡抗病性状选育工作的分子标记提供了初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麦洼牦牛UCP2和UCP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牦牛育种工作中遗传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数据参考,试验以97头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测序法获得UCP2基因第1,2,3,4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和UCP3基因第3,6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序列,比对获得多态位点,研究其遗传多态性与麦洼牦牛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UCP2基因第4外显子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T1 499C),第4内含子检测到2个多态位点(A1 766G、C1 925T); UCP3基因第6外显子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T13 190C)。4个突变位点在麦洼牦牛粉嘴和纯黑类群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 05); 4个多态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多态信息含量(PIC)0. 25]。UCP2基因T1 499C位点CT基因型个体体重均值显著高于TT型(P0. 05)。说明麦洼牦牛UCP2和UCP3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UCP2基因T1 499C位点可作为麦洼牦牛生长发育性状遗传育种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与家兔毛质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为家兔分子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FGF5基因的外显子Ⅰ、Ⅱ和Ⅲ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FGF5基因外显子Ⅰ和Ⅲ均存在多态性,FGF5外显子Ⅱ不存在多态性;(2)FGF5基因外显子Ⅰ的A位点存在AGA插入突变(反向测序),有A_1A_1(突变型)、A_1A_2和A_2A_2(野生型)3种基因型,其中A_1A_1为美系獭兔的优势基因型,A_2A_2为伊拉肉兔的优势基因型;(3)FGF5基因外显子Ⅲ的B位点存在G-C突变,有B_1B_1(野生型)和B_1B_2 2种基因型,且B_1B_1为这两种家兔的优势基因型;(4)应用适合性检验FGF5基因外显子ⅠA位点和外显子ⅢB位点基因型频率,发现只有伊拉肉兔群体中外显子ⅠA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而外显子ⅠA位点基因型在美系獭兔群体中和外显子ⅢB位点基因型在这两种家兔群体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5)在伊拉肉兔和美系獭兔外显子Ⅰ的A位点和伊拉肉兔外显子Ⅲ的B位点均存在中度多态(0.25PIC0.5),美系獭兔外显子Ⅲ的B位点存在低度多态(PIC0.25)。研究结果显示FGF5可作为影响家兔毛绒品质的候选基因,对繁育优良的皮用家兔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研究α-半乳糖苷酶(GLA)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北京油鸡喙畸形性状之间的关系。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GL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启动子的-524、-389、-242、-212 bp处,内含子6的4 494、4 505、4 552、4 691 bp处以及外显子7的4 815 bp处共发现9个突变位点。卡方检验显示,所有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群体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正常鸡所有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5);喙畸形鸡中,C4494T、G4505A、C4691T 3个位点为低度多态(PIC0.25),其余位点为中度多态(0.25PIC0.5)。基因型差异比较发现,在外显子7的C4815T位点处,喙畸形鸡未发生突变,与正常鸡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在内含子6的A4552C位点处,正常鸡AA型频率较高,喙畸形鸡CC型频率较高,两者基因型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位点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GLA基因的多态性与喙畸形存在一定关联,C4815T和A4552C 2个位点的SNPs有望成为剔除喙畸形性状的潜在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克隆了鸡Camk2d基因的部分片段并发现Camk2d基因第15外显子51bp处有一C→T碱基转换的沉默突变,该突变位点具有VspI酶切多态,通过PCR-RFLP技术对我国乌骨鸡、鹿苑鸡、固始鸡、白耳鸡、仙居鸡、斗鸡和大骨鸡等7个不同地方品种鸡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在7个品种中存在3种基因型(CC、CT、TT),χ2检验显示在各品种间基因型存在不同差异。同时在藏鸡,隐性白羽鸡,杂交鸡(藏♂×隐♀)和75%血液藏鸡[藏♂×(藏♂×隐♀)♀]群体中进行了基因-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SNP位点与腹脂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肌肉pH值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许腾 《中国家禽》2007,29(10):28-29
斗鸡,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以好斗闻名于世,属玩赏型鸡种。斗鸡是我国珍贵的家禽品种资源,也是我国家禽的稀有基因之一。《中国家禽品种志》中将中原斗鸡、漳州斗鸡、吐鲁番斗鸡和西双版纳斗鸡并称为"中国四大斗鸡"。鲁西斗鸡现存1万余只,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西南部的黄河冲  相似文献   

17.
浙东白鹅和四季鹅GH基因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东白鹅和四季鹅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鹅GH基因5个外显子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鹅GH基因外显子2和4发现了4个SNP多态位点,分别为外显子2的C39T、C74T突变和外显子4的T291C、G297A突变,其中C74T突变为错义突变,其他3个均为同义突变.在GH基因外显子2 SNP位点上,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分别以等位基因D和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外显子4 SNP位点上,2个鹅群体均以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外显子2和4多态位点上,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BMP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寻找可作为提高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分子标记。采用DNA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419只淮南麻黄鸡BMP15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BMP15基因exon1上存在G397A 1个突变位点,并导致氨基酸Leu转变为Phe,G397A位点PIC值为0.36,处于中度多态,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G397A位点与淮南麻黄鸡28日龄体重显著相关,AA基因型是优势基因型。BMP15基因G397A位点可以作为淮南麻黄鸡生长性能的参考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3个鸡群体中4个微卫星DNA多态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4个微卫星标记(ADL101、MCW020、ADL183、ADL298)对玫瑰冠鸡、新罗曼鸡和安卡红鸡的等位基因频率、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了遗传检测,并测定了玫瑰冠鸡与安卡红鸡及新罗曼鸡的杂交效果。结果表明,4个微卫星标记在玫瑰冠鸡、安卡红鸡和新罗曼鸡3个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可以用于鸡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的群体来看,安卡红肉鸡遗传变异程度最大,而玫瑰冠鸡的遗传变异程度相对较小;玫瑰冠鸡与安卡红鸡的遗传距离大于其与新罗曼鸡的遗传距离,玫瑰冠鸡与安卡红鸡的杂种优势高于与新罗曼鸡的杂种优势,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究SLC45A2基因多态性与白来航蛋鸡银色羽之间的关系,为白来航新品系的选育以及粉壳蛋鸡配套系的培育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首先对不同白来航鸡品系以及部分其他品种鸡的SLC45A2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后将SLC45A2基因不同基因型的白来航品系(A系和B系)分别与洛岛红公鸡杂交,观察不同品系杂交后代红羽情况,并对不同羽色子代的SLC45A2基因进行检测;最后利用分别含有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的A、B系杂交后代(A×B)与洛岛红鸡进行正反交,进一步验证SLC45A2基因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与金银羽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洛岛白鸡SLC45A2基因为第四外显子纯合突变,部分洛岛红鸡品系存在极低比例的第三外显子突变,不同白来航蛋鸡品系中同时独立存在第三或第四外显子突变或第四外显子纯合突变,其他品种鸡中不存在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同时独立存在第三、第四外显子突变的A系与洛岛红杂交后代红羽率(0.055 3)远高于在第四外显子纯合突变的白来航B系杂交后代红羽率(0.000 5),且存在第四外显子突变的杂交后代均为白色羽,而仅存在第三外显子突变的杂交子代红、白羽均有存在。根据洛岛红公鸡与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