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平义 《畜禽业》2011,(10):14-16
架子牛指犊牛断奶后,前期以粗放饲养为主,待体重达到300kg时,采用强度育肥,短期便达到上市体重的肥育方法。通过对架子牛的品种、年龄、性别、体型外貌的选择以及架子牛肥育原则及方法综述了架子牛的肥育技术,为进行架子牛肥育的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4)
犊牛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之交发病率相对偏高。部分犊牛因治疗不当,造成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形成犊牛顽固腹泻,使犊牛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丧失生产性能,影响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主要分析了犊牛腹泻病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并提出了诊断和后期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11)
正可选用中药方剂达原散治疗。西滑石600 g、粉甘草100 g、白术100 g、朱砂50 g、砂仁50 g,太白、草果仁、厚朴、黄芩、柴胡、葛根各30 g、番泻叶20 g,共为细末,调匀后均分为9份,适量白糖为引,每次给患牛内服一份。对治疗犊牛热性腹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患牛内服3次/d,服药后犊牛腹泻症状缓解即可停药。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燕麦草补饲水平对6月龄水牛犊牛腹泻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对6月龄犊牛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有显著影响,对照组犊牛的腹泻率高于试验组(P0.05),而试验组无显著差异;从腹泻频率看,对照组犊牛的腹泻频率高于试验组(P0.05),而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犊牛的粪便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燕麦干草含量的增加,犊牛腹泻率、腹泻频率及粪便指数有所降低。综上所述,适当地补饲燕麦干草,有利于提高犊牛生长发育和改善犊牛腹泻情况。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5,(12)
犊牛单纯性消化不良,又称犊牛腹泻。病的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和不同程度的腹泻,如果管理不善,防治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工哺乳犊牛发生腹泻比一般母牛哺乳的犊牛要高3~4倍,而人工哺乳的奶水牛犊牛更高。文章对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合实践提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20,(6)
犊牛腹泻为哺乳期犊牛常见的临床症状,引发该病的常见病因有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或由牛弓手蛔虫引起犊牛的腹泻,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犊牛消化不良等致病因素。据近年来对年度病例报告统计分析,在犊牛腹泻的病例中,大肠杆菌引发的犊牛白痢占52.4%,牛弓手蛔虫引发的犊牛的腹泻占34.9%,其他因素引发的占12.7%。主要就犊牛白痢和弓手蛔虫腹泻的防治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架子牛是指犊牛断奶以后,经过8~10个月或再长一些的生长期(1~1.5岁),活重达到300kg以上,体格已基本发育成熟,肌肉脂肪组织尚未充分发育的青年牛。收购这类牛进行集中育肥,经过3~4个月,活重达到500kg左右时出栏,这个过程叫架子牛育肥。1架子牛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犊牛腹泻是兽医临床常见病,其临床症状随腹泻诱因不同而异。北兴农场近几年门诊共诊疗犊牛腹泻病例187头,占犊牛病例的80%以上。其中消化不良性腹泻99头,占犊牛腹泻的52.94%,寄生虫性腹泻61头,占32.62%,细菌性腹泻27头,占14.44%。现就本人临床经验对犊牛腹泻的辩证施治如下:1病因1.1消化不良多见哺乳期犊牛,母牛特别是妊娠母牛的不全价饲养和犊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如妊娠后期母牛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致使犊牛抵抗力降低,犊牛机体受害或畜舍过于潮湿,初生犊牛吮初乳过晚,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及乳温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0,(8)
为了解巴州地区牛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随机抽检临床表现正常的80头奶牛、80头牦牛和80头肉牛的血清以及相应的粪便样品,抽检发病(流产母牛和腹泻犊牛)的57头奶牛、52头牦牛和46头黄牛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抗体、核酸。结果发现:正常的奶牛、牦牛和肉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31.3%、46.3%,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8%、0%、0%,奶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抗体阳性率;发病奶牛、牦牛和黄牛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7.5%、3.8%、10.9%,犊牛核酸阳性率(17.3%)显著高于成年牛阳性率(5.0%),奶牛核酸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核酸阳性率。说明巴州地区牛存在细小病毒感染,不同品种牛感染有差异,成年牛和犊牛感染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9)
犊牛梭菌性肠炎是影响犊牛健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发病牛可出现急性肠毒血症,该病虽然呈散发,但是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养牛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对犊牛梭菌性肠炎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0,(5)
犊牛腹泻又可称之为犊牛拉稀,是犊牛常患的一种胃肠道疾病。患病后犊牛会表现为拉稀便、水样便或软便,同时伴随呕吐及一定程度的脱水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会抑制犊牛生长,降低牛养殖效益。基于此,从犊牛腹泻的病因入手,对犊牛腹泻的预防、治疗方法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在简要分析犊牛腹泻病因的基础上,从预防管理、对症治疗等方面,对犊牛腹泻的防治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2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牛肉作为常见肉品之一,近年来需求量不断增加。提升犊牛的存活率可保障牛肉供给、促进养牛业发展,犊牛即出生4~6月龄的牛,此时的犊牛抵抗力弱,身体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其生存概率低下。对此,以影响犊牛成活率的因素为切入点,针对提升犊牛存活率的措施及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6,(11)
正根据此菌产生外毒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A、B、C、D和E 5个型。其中,A型菌主要引起人的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也可引起动物的气性坏疽,牛、绵羊、家兔肠毒血症。B型菌主要引起羔羊痢疾。C型菌主要是牛、猪肠毒血症、羊猝狙。D型菌引起引起羔羊、绵羊、山羊、型菌引起羔羊毒血症。E型菌可致犊牛、羔羊肠毒血症,但很少发生。病原菌有突破宿主皮肤、黏膜免疫防御机制,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毒入体内定居、入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魏氏梭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成分,可直接或间接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高产奶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犊牛、育成牛、青年牛饲养管理是关键,产奶期和干奶期饲养管理是重点。介绍了高产奶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新疆某地区诸多牛场出现了犊牛腹泻的情况,给牛场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针对犊牛腹泻的病理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帮助牛场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犊牛腹泻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3)
为提升新疆褐牛犊牛饲养效益、保证犊牛生存率,结合新疆褐牛的培育现状,对新疆褐牛犊牛发育特点展开分析。同时总结出不同生长阶段中,新疆褐牛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借此优化新疆褐牛饲养方案,为新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7.
谢林荣 《畜禽业》2023,(7):38-40
犊牛生长期是牛体内组织器官逐步发育和成熟的时期,需要结合该时期的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护理,确保牛的健康生长。分析了犊牛消化结构及生理特点,从瘤胃的护理保健、确保营养供给、做好疾病防控、加强养殖场管理4个角度提出犊牛生长期的科学护理措施,确保犊牛平稳进入育肥期。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7,(5):56-57
肉牛肥育指正常的饲养技术外,根据牛的消化器官构造特点及消化特点,近年来,陇西县为了全面提升肉牛产业发展水平,陆续引进较为先进的肥育技术,既节约了精料,又提高饲料报酬,提高产肉量,同时也使牛肉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为全力打造肉牛养殖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犊牛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各种品种、年龄的牛均易感,以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沙门氏菌存在于健康牛的消化道等部位,当机体抗病力降低,诱发本病;在外界环境不良或饲养管理不当时,还可引起外源性感染。沙门氏菌也可经动物传染给人,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将林芝地区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林芝地区米林县某牧民家,40~60日龄犊牛自然发病,当时正值雨季,棚舍潮湿,犊牛抗病力降低。犊牛饮食被粪便污染的水和草料,引起感染,死…  相似文献   

20.
<正>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犊牛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为养牛生产中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对犊牛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般人工哺乳犊牛发生腹泻比一般母牛哺乳的犊牛要高3~4倍。奶水牛是德宏州与1997年引进印度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育成的奶水牛,由于对奶水牛的饲养管理在我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综合饲养管理配套技术在探索和研究中,攻克犊牛的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