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疫里氏杆菌,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鸭传染性桨膜炎,是主要感染于雏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脑膜炎等。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  相似文献   

2.
马基寿 《畜禽业》2013,(6):62-6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所以给广  相似文献   

3.
<正>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近10多年来在雏鹅和仔鹅群中流行的接触性细菌性疫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常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鹅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稀、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包膜炎、气囊炎、纤维素性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0%40%不等,甚至可高达90%以上;耐过的雏鹅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本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鹅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且难以扑灭。在发  相似文献   

4.
陈文新 《畜禽业》2012,(4):70-7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1,(5)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estifer, 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非孢子形成的杆状细菌,属于黄杆菌科里默氏菌属,可引起雏鸭、鹅和火鸡的严重浆膜炎、败血症和渗出性疾病~([1])。在自然条件下,2~8周龄雏鸭最易受感染,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达90%以上,死亡率为50%~80%,可引起患病鸭只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病理变化~([2])。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是由于雏鸭养殖密度过高,空气循环不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饲料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应激因素引起,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无明显季节性,但春秋季节多发~([3])。  相似文献   

6.
李相广 《畜禽业》2010,(6):95-9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张君 《畜禽业》2012,(12):82-8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7年以来,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  相似文献   

8.
李荣正 《畜禽业》2013,(8):88-8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及脑膜炎等。由于该病的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已成为养鸭业经济损失的重要疫病之一。本文主要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2)
<正>鸭浆膜炎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临床多见结膜炎、关节炎和排绿色稀粪,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用氟苯尼考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大多数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对鸭为非致病菌,只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在鸭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饲养环境恶劣时引起鸭发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因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往往治疗收效不好,给养禽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雏鸭爆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雏鸭病毒性肝炎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炳 《畜禽业》2007,(4):37-38
<正>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1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有3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3~25日龄的鸭最易感,发病率达100%。1周龄死亡率为95%;  相似文献   

13.
自制中药“鸭肝灵”散剂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试验结果显示:实验室对试验雏鸭攻毒试验中,预防保护率为85%,治疗保护率为80%;临床试验中,预防保护率为83.8%,治疗保护率为80.7%,仅次于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防治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用中药散剂“鸭肝灵”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卵黄囊感染、蜂窝质炎等。该病是目前对养鸭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2010年4月,笔者诊治了一起以5~6周龄雏鸭以气囊粘附乳白色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死亡病例,经细菌培养分离、生化试验鉴定为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3,(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6.
罗中爱 《畜禽业》2012,(4):68-6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造成雏鸭的大批迅速死亡,给养鸭业造成惨重的损失。2011年3月,章丘市某养鸭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冬春季节,雏鸭出孵后最易感染,文章详细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叫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干酪样输卵管炎为特征。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一般为10%~20%;成年鸭  相似文献   

19.
罗妃娟 《畜禽业》2006,(18):50-51
鸭是我国水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饲养环境和卫生相对比较差,发生疾病比较多。2005年3月中旬,贺州市铺门镇罗某的鸭场发生一起拉黄白色稀粪、出现神经症状等为主的雏鸭疾病,发病后1周内死亡雏鸭285羽,死亡率达21.9%。笔者应邀就诊,对鸭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通过对病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后经有关科研单位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和里默氏菌混合感染),并及时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7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期间死亡165只,治愈率为83.74%,效果显著。现报告…  相似文献   

2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d内死亡,病程较长者8~10d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