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还不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畜力和手工劳动,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又要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各级政府的引导推动,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管理部门作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的主体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实施、依法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农机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生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对于鼓励和扶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年来 《安徽农机》2004,(1):i001-i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于2004年6月2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关系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和保护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5周年的成效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深入贯彻落实,依法促进我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月26日,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自治区农机化局联合举办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5周年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覃瑞祥、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黄辉 《当代农机》2009,(9):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第1部法律,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走向了法治时代,5年来的实践证明,已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和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共同举办的“欠发达地区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会上指出,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机械装备。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法律委、农委、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和农业部于11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当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新成果: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根据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部署,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方面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面提高兵团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1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农业机械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十五”末,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249万kW,拖拉机5.5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2万台,配套农具5.75万台(架),农机具配套比1:2.9,联合收割机1209台、采棉机234台、农用运输车1.33万辆、农用飞机33架、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07万台约45.59万kW。农机固定资产37亿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广东农机的大年,在继2003年广东农机“议案”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村“三化”、解泱“三农”问题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表现出政府与农民、政策与农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七周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一法一条例”的深入贯彻实施,呼兰区农机部门认真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活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步法律,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部法律的实施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全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装备》2005,(11):27-27
编前语: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以发展农村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今天,农业机械化已经是发展农村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农机人,这是一个应顺历史潮流的新生主体,这个主体的人群几十年来用信念、汗水演绎着坚韧不拔、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人生主题,谱写艰苦而不言悔的求真务实,沉着稳健地投身到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大潮中去,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施行,对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并以高票通过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十六号主席令公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并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从起草、审议直至通过和公布,经历了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近三年时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通过和公布,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需…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是农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兴机富民”的法律。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必将有力的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规范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部法律,其立法宗旨是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十六号主席令公布了该法。这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护农兴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之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受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要立足促进,重在落实。立足促进,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精髓《。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其立法目的是“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6月25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这部法律的制定.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支持和保护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贯彻实施座谈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认为,深入学习、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研究进一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措施,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