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INA细菌对杏树雌、雄蕊抗寒能力及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一杏盛开花的雌蕊和雄蕊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下INA细菌对花粉生活力和发芽率、雌蕊和雄蕊SOD和POD酶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NA细菌存在下,低温胁迫降低了花粉的生活力和发芽率,减弱了雌蕊、雄蕊SOD、POD酶的活性,增加了MDA的含量,说明低温胁迫下INA细菌的存在加重了霜冻害。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建德、遂昌、苍南三种源地的水团花一年生播种苗的抗寒性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其在4、0、-4、-8和-12℃5个温度梯度处理下离体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植株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3种源地植株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均有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低温半致死温度为:建德-3.49℃、遂昌-2.4℃、苍南-2.23℃;3种源地水团花的抗寒顺序依次为:建德遂昌苍南。  相似文献   

3.
11种常绿阔叶树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常见的11种常绿阔叶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各树种叶片的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种常绿阔叶树种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表明膜透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期降低,而DNA含量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扁桃花蕾的低温应激反应机制,以鹰咀扁桃大蕾期花蕾为试验材料,对花蕾进行4、-2、-4和-6℃低温处理,每6 h取样1次,观测24 h内花药、鳞片、花萼和花瓣4个部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变化,分析比较花药、鳞片、花萼和花瓣4个部位的低温应激反应及抗寒性。结果发现,随着温度降低、时间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总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可溶性糖/总糖值先升高后降低。花药、花瓣和花萼在-2℃处理下24 h、-4℃处理下18 h和-6℃处理下12 h即有明显的低温应激反应发生,鳞片在-4℃处理下18 h和-6℃处理下12 h才有明显的低温应激反应发生。4个部位的低温应激反应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花药、花瓣、花萼、鳞片,抗寒性由弱到强依次是花药、花瓣、花萼、鳞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以确定种子细胞膜透性、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贮藏物质代谢对不同脱水处理的响应。【结果】经不同温度脱水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呈现随脱水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时间则呈现出随脱水温度上升而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常温(20℃)脱水种子的发芽能力最强,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种子发芽能力较弱。与常温脱水相比,低温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与慢速脱水相比,快速脱水种子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胚中SOD和POD酶活性显著降低,种子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最适的干燥脱水温度是20℃,高温(35℃)或者低温(5℃)脱水会导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发芽时间延长。低温(5℃)或快速脱水后种子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胚中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种子萌发能力下降。胚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和快速脱水反应不同,POD和CAT对低温脱水更敏感,而SOD则对快速脱水更敏感,SOD、POD和CAT 3种酶必须协同作用才能够维持活性氧自由基处于对细胞无害的较低水平。种子低温或快速脱水过程中脱水保护功能下降主要与蛋白质的变化有关,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8.
以常见的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3个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下对其枝条中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高于抗寒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3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  相似文献   

9.
鳝藤等4种藤本植物耐盐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鳝藤(Anodendron affine)、山蒟(Piper hancei)、风藤(Piper kadsura)和厚藤(Ipomoea pes-caprae)为试材,研究在盐胁迫下4种藤本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藤本植物的细胞膜透性均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同时盐浓度越大的处理其细胞膜透性越高;山蒟、风藤和厚藤的POD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鳝藤的POD活性基本随盐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风藤、鳝藤和厚藤的游离脯氨酸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山蒟的游离脯氨酸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4种藤本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呈先升高然后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并且盐胁迫时间越长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4种植物的MDA含量随盐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处理时间上以处理20 d的MD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桉树在低温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伤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不同桉树种类进行不同季节及人工低温胁迫下叶片细胞透性和MDA含量的研究,结果是由秋季到冬季,叶片细胞透性和MDA含量都有显著增加.用人工低温处理,叶片的细胞透性和MDA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说明在低温胁迫下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使膜结构破坏,植物遭受伤害.但不同桉树种类之间有显著差异,所试桉树的抗寒性是:多枝桉和赤桉15025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小果灰桉、兰桉和邓恩桉,以尾叶桉的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11.
以25℃正常生长的苗木为对照,研究了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低温(5℃)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质膜相对透性升高,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增加,且光照处理高于黑暗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且光照处理的含量小于黑暗处理;SOD活性升高,且光照处理高于黑暗处理;光照处理POD活性升高较小,黑暗处理POD活性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植株抗寒性机制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松幼苗针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综合反映了红松幼苗的抗旱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过氧化物酶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以漾泡、大麻1号和大麻2号3个核桃品种的2年生离体叶片为试材,测定不同温度下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3个品种核桃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脯氨酸含量分别呈“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综合4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大麻1号和大麻2号的抗寒能力强于漾泡核桃。  相似文献   

14.
两种润楠属植物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0%、0.1%、0.2%、0.3%NaCl溶液共4个水平对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薄叶润楠(M.leptophylla)进行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0.1%~0.2%)盐分胁迫下,浙江润楠苗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受害迹象,而薄叶润楠在0.1%的盐分胁迫下一段时间就表现出较明显的受害迹象。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苗木出现胁迫症状的时间缩短,苗高增长和地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Fv/Fm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可知,浙江润楠能在盐碱量中等(不大于0.2%)的土地上正常生长,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相对于浙江润楠而言,薄叶润楠的抗盐性则较差。  相似文献   

15.
以4年生刨花楠扦插苗叶片为实验材料,模拟低温环境,研究刨花楠在低温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SOD活性和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基酸含量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又上升,MDA含量先下降,再上升,最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16.
枣不同品种的耐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选择耐盐育种材料,揭示枣耐盐生理机制,以沾化冬枣、陕抗1号、扁核酸、七月鲜枣的当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叶片的盐害指数、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枣叶片受害症状逐渐加重,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细胞质膜透性增强,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七月鲜枣耐盐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为给无花果抗寒能力的评价与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北方地区引种的14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低温(0~-20℃)处理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了胁迫试验,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还根据相对电导率和对应的低温温度,依据logistic方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14个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半致死温度来评价,布兰瑞克、ALMA等品种的抗寒性均较强,-5~-10℃的低温会严重影响参试的大部分品种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其SOD和可溶性糖在-10℃时的测定值是反映无花果抵抗和适应低温能力的一个临界值,而可溶性蛋白和POD的临界值是在处理温度为-5℃时的测定值。部分品种的综合抗寒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其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新早黄、ALMA、金傲芬和紫蕾等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18.
外来杂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研究新入侵的杂草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对于预测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潜在范围和生境特点有实践意义。测定不同土壤pH处理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体内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的处理后,银胶菊叶片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最低,在pH为5~7范围内,银胶菊叶片的这些指标均相反。因此,银胶菊适合于pH值5~7的中性及偏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19.
外来杂草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研究新入侵的杂草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性,对于预测它们在我国分布的潜在范围和生境特点有实践意义。测定不同土壤pH处理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体内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的处理后,银胶菊叶片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最低,在pH为5~7范围内,银胶菊叶片的这些指标均相反。因此,银胶菊适合于pH值5~7的中性及偏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