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茶叶有了烟焦味,就被称作烟焦茶。烟焦茶使茶叶品质降低,甚至失去饮用价值。造成茶叶烟焦味的主要原因有: 杀青机漏烟,炉温过高,茶叶炒焦;扫叶器扫叶不干尽或锅内留有宿叶,经第2次炒叶时,宿叶枯焦;鲜叶大小不匀,老嫩不一,揉捻过度,碎茶炒焦;以及锅粘茶汁清除未净,积垢烧焦等。据各地生产实践,要防止茶叶产生烟焦味,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杀青温度,正确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抖闷结合,嫩叶老杀,适当多抖,老叶嫩杀,适当多闷”的原则。要求杀得透,杀得匀,杀得适度,不可杀青过老或温度偏高偏低。为防止杀青叶被烧焦,应在杀青机温接近280℃(滚筒局部  相似文献   

2.
徐海卫  谭和平  李刚  谢驰  李建 《茶叶科学》2014,34(4):381-386
为减少滚筒式杀青机中螺旋导叶板设计的盲目性,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精度,分析了对数螺旋线的螺旋角对滚筒式杀青机生产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在导叶板螺旋运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分段设计导叶板的方法,并采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滚筒杀青机筒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研究杀青叶在仿真固定螺旋升角与分段设计的导叶板在杀青机稳定工作时的受热状况,以及杀青叶在滚筒中的推送情况,验证了分段设计导叶板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绿茶的杀青品质。  相似文献   

3.
张启利 《中国茶叶》2011,33(4):18-18
一、准时投叶,适温杀青 在绿茶制作过程中,杀青是关键工序,一般通过杀青叶的手感和颜色变化等来判断是否达到杀青适度,在这一点上,茶叶生产者都不难做到,但难做到的是:对于80型滚筒杀青机,何时投下第一把鲜叶,使杀青叶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做法是将手伸进滚筒进叶口,手心向下.  相似文献   

4.
王文杰 《茶叶科学》2003,23(2):151-158
对名优茶杀青叶进行冷冻存贮,研究其贮藏中主要生化成份、香气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叶在冻贮期间,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存贮的成品茶生化成份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其主要生化成份特别是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滞后于成品茶,这说明杀青叶冻贮期间,其内部生化反应速度低于成品茶存贮。杀青叶冻贮6个月后,其香气成份的保留量高于成品茶26.86%,特别有利于香气成份的保存,这可能与杀青叶存贮中保存了大量的香气前体物有关。冷冻杀青叶的解冻等后加工过程对茶叶生化成份、香气等有较大影响,以微波方式快速解冻对茶叶品质最有利。  相似文献   

5.
叶榕 《福建茶叶》2003,(4):18-18
《福建茶叶》2003年3期刊登“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一文,有一道关键的新技术被忽略,现有必要补上,以进一步提高乌龙茶生产的经济效益。这道新技术即提高乌龙茶初制成品率的决窍。近年来由于乌龙茶初制杀青工序的改进,比传统杀青工艺,减少投叶量,更高的杀青温度(一般控制在300~310℃),加大杀青程度(俗称杀老),茶坯要炒到有些干硬,手握不能成团且容易断碎。这种杀青叶含水分少,如果立即进行揉捻或包揉,必然会产生大量碎茶与粉末,既影响茶叶质量又降低成品茶产量。因此在杀青后增加一道新工序——装袋保水,把杀青叶及时摊开,散发部分热…  相似文献   

6.
雨天采的雨水叶,其特点是鲜叶含水量高达78%左右。社队茶场厂房设备简陋,房屋面积少,条件差,摊放时间短,给初制绿茶带来一定的困难。初制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杀青时间延长,易产生红梗红叶;<二>鲜叶含水量高,叶片容易泛黄,缺乏光泽,香气低闷;(三>杀青叶容易产生胶结的现象而影响杀青叶的均匀度。以上弊病,都会降低炒青绿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社队茶场中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杀青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 (1)提高杀青锅温度:84型锅式杀青时,晴天采的茶叶锅温约220—230℃左右,雨天叶要高10—20℃。在生产上凭经验掌握,如在白天看到锅底呈灰白色,夜里看到锅底泛红时,鲜叶可下锅,并在下锅可闻到辟辟拍拍的响声为度。并且在掌握烧火时还要  相似文献   

7.
以铁观音鲜叶为原料,研究燃气式滚筒杀青机的投叶量与转速对铁观音毛茶品质成分影响。结果表明,滚筒杀青机每筒投叶3 kg转速16 r/min时成茶的含水率最低;当转速为16 r/min时,每筒投叶3 kg和5 kg所制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无明显差异;随着转速的提高,每筒投叶5 kg处理的茶多酚总量较投叶3 kg处理显著减少;每筒投叶量3 kg和转速28 r/min交互作用对游离氨基酸总量影响最大;同时,以上2种不同投叶量与不同转速的交互作用对咖啡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是每筒投叶3 kg比5 kg对咖啡碱含量影响略大。因此,杀青时选择适当的投叶量和转速参数指标,对安溪铁观音的生化品质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惠明茶原料的杀青叶与炒二青叶的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冷藏试验,提出了惠明茶半成品延时加工技术。即用二青叶零下5度可长期保存,品质基本不变。对于研学等体验模型,杀青叶零下5度保存可合适。  相似文献   

9.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以炒杀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连续杀青机。我国最早研制的70、8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主要用于大中型茶厂(场)中低档茶的杀青。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名优茶发展迅速,由于手工加工名茶工效低、品质不稳定,机制名优茶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小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已成为我国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机型,具有杀青叶芽叶完整、叶色绿、汤色清澈明亮的特点。目前开发的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滚筒连续杀青机有30、40、50型,其中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大量生产则采用40、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  相似文献   

11.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鲜叶分级机的筛分率,以柳叶种机采鲜叶为试验原料,对6CFJ-70型鲜叶分级机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利用Solidworks 2014对鲜叶分级机进行3D建模,基于离散元法建立鲜叶仿真颗粒模型和接触力学模型,设置关键仿真技术参数,运用EDEM 2018软件对鲜叶在锥形滚筒中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影响筛分率的关键参数为锥形滚筒转速与倾角。为了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以筛分率为目标函数,设计了2因素5水平的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运用响应面法得到二次回归模型且通过了相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鲜叶分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锥形滚筒转速和锥形滚筒倾角。当锥形滚筒的转速为24 r·min-1,锥形滚筒倾角为6°时,鲜叶的筛分率为81.7%,具有较好的鲜叶分级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鲜叶分级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相似文献   

15.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揉捻是茶叶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对形成茶叶的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国内外茶叶揉捻机的现状,对目前揉捻机的揉盘凹倾角、揉桶转速、棱骨数量等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连续化揉捻、自动加压、自动进(出)料等结构创新及自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当前茶叶揉捻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氨基酸、含水率是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传统检测方法周期长且过程复杂。本研究利用机器视觉对微波杀青过程中茶叶的色泽和纹理特征实时监测,在线检测含水率,同时检测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色泽、纹理特征与含水率、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律性变化且显著相关。对色泽和纹理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前3个主成分为输入建立极限学习机(ELM)、遗传神经网络(GA-BP)、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品质成分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ELM、GA-BP、CNN模型分别适用于含水率、茶多酚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预测,精度均在0.99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实时监测茶叶的色泽和纹理特征来预测其在杀青过程中含水率、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茶叶理条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与振动,提高机器的传动性能与茶叶的加工质量,运用遗传算法和Matlab工具箱,建立理条机传动机构的参数优化数学模型,编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然后通过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并进行验证试验。优化后各参数为:理条机最小传动角为71.1°,工作行程为122 mm;极位夹角为3.6°,在优化参数下,噪音减低2 d B,茶叶成条率提高了2%。该研究为提高茶叶理条机的工作性能与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由电脑控制器、多功能机和执行机构组成。将优化的龙井茶加工工艺参数贮存在控制器的芯片中,计算机对龙井茶加工过程的温度、时间、转速以及加压、停机等动作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龙井茶青锅和辉锅的自动化加工。控制器贮存有12条龙井茶加工程序,供不同环境、不同鲜叶原料条件下选用。用电脑控制型龙井茶炒制机加工的龙井茶品质超过或接近手工炒制的茶样。从而解决了龙井茶生产依赖炒制工人的技术这一问题,同时提高了名优茶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