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万株/hm2、6.75万株/hm2及7.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混播试验,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的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混播组合1(东陵白+科多8号)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高于组合内品种单播处理,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个青贮玉米(Zea mays)种植密度(5.4,6.2,7.95万株·hm~(-2))基础上,分别按株数1∶1,1∶2,1∶3三个比例与秣食豆(Glycine max(L.)Merr)混播,以单播为对照,探究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及与秣食豆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氨态氮含量最低,为5.42%。随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秣食豆混播比例增加,粗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3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09%,比同一种植密度单播提高19.67%。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时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了28.71%。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比较,种植密度为7.95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1的处理得分最高,综合青贮品质最佳;其次是种植密度6.2万株·hm~(-2)混播比例为1∶2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7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了6.20万株/hm2、7.95万株/hm2及9.7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进行栽培密度试验,分别测定了各处理的干物质产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各品种粗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铁吉11及吉单4011干物质产量呈下降趋势,中原单32、吉饲9号、东青1号、阳光1号及高油106干物质产量则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吉饲9号在密度为7.95万株/hm2下的干物质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阳光1号在密度为6.20万株/hm2下粗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2个野生大豆品种与青贮玉米进行混播栽培,研究其对青贮玉米饲草的产量及发酵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野生大豆与青贮玉米混播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4%、16.53%;混播可提高饲草品质,可显著提高饲草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饲草粗蛋白质分别提高17.51%、23.5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粗脂肪的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在发酵期间呈逐渐降低趋势,钙含量和磷含量在发酵期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期青贮玉米混播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在该地区种植的大多数晚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尚未达到适宜收获期就被迫收获,造成籽实成熟度差,营养物质含量低,严重影响了青贮饲料的品质,而大多数早熟的玉米品种虽籽实成熟度较好,但生物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将不同生育期的青贮玉米品种以混播方式进行种植,晚熟品种可保证较高的生物产量,早熟品种可提高籽实产量,从而改善青贮品质,达到稳产优质的目的.以晚熟玉米品种中原单32和4个早熟玉米品种龙单13、龙单8、海育9号及海育8号为材料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进行单播及混播试验,探讨混播对不同品种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对于各品种玉米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混播显著提高干物质产量和饲用品质(P<0.05);应用Milk 2000粗饲料评价指数分析,中原单32与海育9号的混播组合评价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6.
小黑麦+箭菩豌豆混播与小黑麦单播相对照,通过物候期、草产量、株高、叶茎比等方面的比较试验表明:在同等水肥管理条件下,混播小黑麦干草产量平均达10239.7kg/hm^2,比单播增产14.40%,差异显著;株高平均达151.9cm,较单播提高27.1%;叶茎比、总的叶量比对照高20%,适宜在甘南高寒牧区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混播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粗蛋白质含量高而含糖量较低,按常规方法单独青贮不易成功,与禾本科(Gramineae)牧草混播混贮,则可提高含糖量从而改善青贮效果。试验采用紫花苜蓿单播播种量(15kg·hm-2)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单播播种量(30kg·hm-2)的各60%,80%和100%组成9个混播处理,以单播为对照,探讨不同混播组合对青贮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播紫花苜蓿相比,混播可提高可溶性糖和乳酸含量,降低NH3-N/TN含量,且随无芒雀麦混播比例的增加,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其中100%无芒雀麦单播播量(30kg·hm-2)+60%紫花苜蓿单播播量(9kg·hm-2)的混播组合,可溶性糖含量达1.23%,乳酸含量达3.82%,分别比单播紫花苜蓿提高了192.86%和178.83%,NH3-N/TN含量为4.94%,比单播紫花苜蓿降低了30.62%,感官评定得分最高达19分,在各混播组合中,综合评价最高。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暖温带开展了夏季、冬季、饲草的混播组合及冬春季补饲牧草豆科品种的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饲草混播组合以三得利紫花苜蓿+内农一号苏丹草组合牧草产量最高,为3.7t/hm2,但组合间的牧草产量差异不大(P〉0.05),各组合的豆科牧草所占比例均较低。青贮混播组合以玉米+扁豆的牧草产量最高,达到20.4t/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甜高梁品种生产与奶牛饲喂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使用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辽甜1号、辽甜3号2个品种.在遵化试区试验点分2步同时进行.一是进行适应性及生物学产量测定,二是生物学产量测定以及奶牛饲喂效果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冀东地区奶牛优质牧草。结果表明,甜高梁在冀东地区种植生长性能良好.适宜种植密度6.00万~6.75万株/hm^2.辽甜1号、3号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29.98~33.70和31.51~35.45t/hm^2。用不同青粗饲料牧草组合和相同精料补充料.等量干物质采食量饲喂奶牛试验.日产标准乳分别高于以玉米Zeamays秸青贮为主的对照组2.64和2.49kg.乳中干物质、乳蛋白、乳脂肪含量无差异。辽甜1号、3号生物学产量高.适合奶牛青饲和制作青贮,是奶牛很好的青粗饲料。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6个品种高、中密度较低密度分别增产8.1%~43.0%和5.0%~19.9%,以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增产幅度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青贮玉米收获天数延长,茎粗减小,持绿性降低,其中高密度较低密度收获天数延长3.2%~10.6%,茎粗减小6.0%~22.8%,持绿性降低2.7%~3.9%。各品种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较低密度降低6.8%~13.5%;相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较低密度增加5.0%~8.5%和5.9%~16.2%。综合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等相关性状,在张掖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陇青贮2号、武科青贮107和北农青贮368,其中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武科青贮107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一年生青刈禾 豆草混播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年生禾、豆草混播试验结果:(1)混播产量高,丹麦444与箭舌豌豆混播青干草产量达350.4kg/亩,较单播丹麦444提高19.2%;巴燕3号燕麦与箭舌豌豆混播产草量为单播的138.9%;(2)单播燕麦青干草产量,丹麦444是巴燕3号的214.3%;(3)混播青刈饲草粗蛋白质含量较单播提高1.9—3.5个百分点;(4)混播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茎/叶、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草原2号苜蓿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t^2 bt c;生物量积累动态模式符合幂函数W=ct^a。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组合以3:1混播,种群的茎/叶较之其他几种播种方式下的种群茎/叶要小。单播草原2号苜蓿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混播组合居中;单播老芒麦的叶面积指数最小。人工草地较天然群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以3:1的混播组合又比其他混播组合有很明显的增产现象。营养成分里的粗蛋自在单播草原2号苜蓿中的含量最高。在单播老芒麦中的含量最低。混播组合的粗蛋白质含量介于这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3.
青贮玉米不同混播方式对饲料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之间以及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混播对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以中原单32、海育9号和高值扁豆(Dolichos lab L.cv.Highworth)为材料,设3个不同混播比例,即中原单32和海育9号、中原单32和高值扁豆均以1:1,1:2和2:1比例进行混种混收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北部积温较低地区,中晚熟玉米和早熟玉米以2:1比例混播,鲜草产量和可溶性总糖(WSC)含量最高;以1:2比例混播,营养品质最好。在黑龙江省西部和中南部积温较高地区,青贮玉米和豆科牧草以1:2比例混播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中亚热带开展夏季牧草混播组合和青贮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夏季牧草混播组合中,两茬的牧草总产量以三得利紫花苜蓿+杂交苏丹草组合最高,为15.0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播组合(P<0.01)。第2茬牧草的豆科比例较低或消亡,与第1茬相比整体下降明显。4个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在12.69%~18.47%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已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的生长需求。青贮混播以玉米+扁豆组合的干物质产量最高,为24.3 t/hm2,但3个组合的牧草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相似文献   

15.
陈菲  穆麟  文昭竹  张志飞  魏仲珊 《草业科学》2018,35(7):1734-1742
为探讨高秋眠级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同品种间混播对其产量、品质、根系及株高等指标的影响,对品种WL712、WL903和WL656与南方地区推广种植的WL525进行混播试验。结果表明:1)混播组合的粗蛋白产量与单播WL525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其他的品种单播;2)混播组合的株高虽然没有显著提高,但纤维含量有所减少,纤维含量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混播组合的根颈分枝数和根颈直径生长指标较单播有优势;4)混播组合中WL656∶WL525=1∶4和WL712∶WL525=1∶2组合的总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4.67t·hm-2,营养品质达到特级紫花苜蓿干草标准,全年生长情况较其他组合好,是可以进一步追踪研究的品种间混播组合。综合而言,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品种间混播可提高牧草品质,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6.
粮饲兼用型玉米全株饲用营养价值及其调控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选用了在四川当地适合作青贮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川单21、成单22、雅玉8号和燎原青贮玉米2号及从新疆引进的专用青贮玉米品种新青2号,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全株粗蛋白、粗脂肪产量和消化能,旨在筛选优质青贮玉米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收获时期.结果表明,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全株粗蛋白、粗脂肪产量和消化能较高,其中以雅玉8号表现最优;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27 500株/hm2;粮饲兼用型玉米作为青贮饲料的适宜收获时间与作为粮食收获籽粒的时间一致,抽丝后35~42 d左右收获,新青2号在抽丝后28 d收获可获得最佳的青贮玉米饲料价值,在抽丝后35 d收获可获得较高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选择高丹草、青贮玉米及墨西哥玉米进行混播种植,结果表明,同生长期的高产牧草混播不能发挥各品种优势的互补作用,品种间的相互竞争严重影响混播处理的牧草生长和草产量,混播处理的鲜草和干草产量都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的单播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海河平原区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Zea mays L.)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2017-2019年以‘北农青贮368’、‘冀青贮1号’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测定了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农艺性状、饲用品质,并利用Milk2006对不同处理下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吨干物质产奶量和公顷产奶量均影响显著。6月5日播种时,3个青贮玉米品种平均生物产量和公顷产奶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9.29 t·hm-2和27.57 t·hm-2。不同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吨干物质奶产量在7.50万株·hm-2时最高,饲用品质最优。综合评价认为:海河平原区青贮玉米适宜播种期在6月5日左右,种植密度为7.50~8.25万株·hm-2,为降低成本,减少倒伏风险,建议适宜种植密度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鹏  温定英  孙启忠 《草业科学》2011,28(12):2203-2208
以科多8号青贮专用型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设低(6.80万株/hm2)、中(8.00万株/hm2)、高(9.5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植株高度、单株叶质量、茎质量均最高,但鲜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却低于其他处理;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随密度变化不一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粗蛋白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青贮降低了原料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种植密度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影响不显著。比较产量、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硝酸盐类物质含量,中种植密度玉米产量和青贮质量较高,为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