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鸡球虫病与鸡蛔虫病均是鸡寄生虫病.其中,鸡球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虫病,其特征性症状和病变主要为:血便,盲肠肿大、出血,病原学检查可见虫卵;鸡蛔虫病的症状缺乏特征性,检查粪便可发现大量鸡蛔虫虫卵,或剖检可发现小肠段有大量虫体.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性原虫病,其中以柔嫩艾美尔球虫对鸡的致病性最强。其特征性症状和大体病变为:血便,盲肠肿大、出血;病原学检查可见虫卵。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与病原学检查等方法可对该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菌血症和毒血症能否成为鸡盲肠球虫病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研究。将球虫卵囊分別接种于无菌鸡及带有常在菌的普通鸡,接种后第五天普通鸡盲肠的损伤比无菌鸡重;对感染球虫和未感染球虫的普通鸡的心血、脾脏和肝脏进行了细菌学检查和內毒素含量检测,发现二者均只含少量细菌,内毒素水平均较低,差异不显著;为研究其它未知毒素因素对死亡的影响,将大量球虫病鸡血清静脉注射于非球虫病鸡,其不表现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可加重鸡球虫病的局部病变,但不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  相似文献   

4.
鸡球虫病是土源性寄生虫病,鸡在大量吞食了外界环境中孢子化的球虫卵囊后而引发球虫病.实践证明,鸡在少量吞食虫卵后能产生免疫力,可以说,只要我们掌握它的发病原理、免疫机制、用药规律,球虫病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5.
<正>鸡寄生虫病有很多种,临床常发生的有球虫病、蛔虫病等,其中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感染导致,主要症状表现为机体消瘦、腹泻、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并伴有病鸡死亡。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夏、秋季是蛔虫病寄生的高发期,主要通过粪口传播,蛔虫虫卵也会污染饲料、水源、土壤等,造成间接传播。土壤中的蚯蚓也有可能携带蛔虫虫卵,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鸡球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引起,少量感染不易察觉,且可使鸡产生保护性免疫,临床上称球虫感染;当鸡体大量感染球虫卵囊,引起可见症状者,则称球虫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病理变化病鸡鸡冠颜色变淡,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血污  相似文献   

7.
1及早发现患病鸡鸡球虫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患急性球虫病的鸡,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有的鸡还伴有拉稀、便血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衰竭、麻痹,直至死亡。患慢性球虫病的鸡,会出现轻微的消化道疾病症状。2有效免疫措施完全消灭鸡球虫病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创造一个无球虫卵囊的环境,一旦有鸡球虫传入,也会暴  相似文献   

8.
鸡蛔虫病是由鸡蛔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感染蛔虫后,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成年鸡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量会下降,饲料报酬降低。1病原学鸡蛔虫是大型线虫,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蛔虫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产生的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发育10~12d即可产生致病力,虫卵被鸡啄食后,在小肠粘膜中生长发育,2~3周后重返小肠内寄生。蛔虫卵对消毒剂抵抗力很强,但是在干燥和高温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9.
鸡球虫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省力于气候温暖潮湿.利于球虫卵模的生存和传播、因此,该病对我省养鸡业的危害甚为严重。鸡球虫病对鸡的危害通常表现为2种情况,一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或毒害艾美耳球虫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极明显的盲肠球虫病或小肠球虫病,这种类型表现盲肠或小肠大出血,病鸡一般呈急性死亡;另一种情况是低水平球虫感染所引起的亚临床球虫病,可侵害代谢和免疫系统或与其它疾病协同作用而危害鸡只,有时这种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比急性球虫病大得多。回鸡球虫病的防制措施鸡只一旦感染球虫病,其肠道必然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草药复方制剂原虫净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进行治疗试验,试验方法包括建立球虫病鸡模型,采用不同剂量组应用原虫净可溶性粉对试验的球虫病鸡进行口服投药,观察症状,剖检变化,检查虫卵,通过抗球虫指数分析该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设地克珠利对照组。结果显示,原虫净可溶性粉以0.5g/L的剂量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达98%。治愈率不低于地克珠利药物组。原虫净可溶性粉对鸡球虫病有显著的疗效,是抗球虫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广西鸡球虫病的流行种类,确诊两起疑似鸡球虫病例感染球虫的种类,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理观察、实验室检查、PCR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鸡球虫病的流行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两起病例有精神沉郁、排血便,盲肠异常肿大、充血等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典型症状和病变;实验室检查分离到了球虫卵囊,大小为(21.36~26.00)μm×(17.68~23.05)μm,形状指数为1.166;PCR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动物回归试验复制出临床相似病变。说明该两起鸡球虫病例感染的球虫种类为柔嫩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球虫病可能是当时集约养禽业主感到最可伯的疾病,由于化学预防的发现和应用,这种忧虑不复存在。现在认为,球虫病的发生与在有限的空间饲养大量的鸡有关:密闭饲养使大量球虫卵囊积聚,从而引起球虫病。业已发现,使用抗球虫药是减少损失的一种有效保险,然而,在大规模肉鸡生产中,由于在饲料中反复使用药物,使生产者认识到,除非发现更经济的防制方法,否则控制球  相似文献   

13.
鸡球虫病严重危害养鸡行业,一年四季均可暴发.少量感染仅引起不易察觉的损伤,而且可使鸡产生保护性免疫,在临床上称为球虫感染.当大量的球虫卵囊感染鸡只时,可引起明显的症状,称为球虫病.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对球虫都易感,尤其21~ 45日龄的雏鸡最易感,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率下降,抵抗力降低,易患其他疾病.带虫鸡可通过粪便造成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南昌地区散养鸡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应用体表寄生虫检查、动物蠕虫学完全剖检、粪便寄生虫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青山湖区某农贸市场售卖的农户散养鸡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结果显示:5只散养鸡体表均发现了羽虱和皮刺螨;在消化道中共检查到了55条蠕虫,其中28条线虫和27条绦虫;粪便寄生虫检查发现了6种寄生虫卵,分别是球虫卵囊和蛔虫、毛细线虫、异次线虫、四棱线虫及绦虫的虫卵.利用分子生物学对55条蠕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28条线虫中,有24条鸡蛔虫、4条异刺线虫;27条绦虫中,有轮赖利绦虫24条、四角瑞利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及棘沟赖利绦虫各1条.综上所述,南昌地区散养鸡主要感染的寄生虫是羽虱、皮刺螨、球虫、线虫及绦虫,提示该地区散养户应做好对家禽的体表寄生虫、球虫、线虫和绦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何勇 《动物保健》2011,(Z1):137-138
鸡球虫病是土源性寄生虫病,由于鸡大量吞食了外界环境中孢子化的鸡球虫卵囊后而发生球虫病。鸡球虫病是艾美尔属的各种球虫寄生于鸡肠道引起的,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鸡生产危害极大,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球虫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中药制剂药效又不确切。为了开辟新的防治鸡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治疗鸡球虫病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临床有典型症状,镜检粪便中有球虫卵囊的病鸡为试验动物,用中草药进行了治疗和预防鸡球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都好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7.
何勇 《兽医导刊》2011,(Z1):137-138
鸡球虫病是土源性寄生虫病,由于鸡大量吞食了外界环境中孢子化的鸡球虫卵囊后而发生球虫病。鸡球虫病是艾美尔属的各种球虫寄生于鸡肠道引起的,是雏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鸡生产危害极大,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球虫药物易产生耐药性,中药制剂药效又不确切。为了开辟新的防治鸡  相似文献   

18.
鸡在21日和35日龄时,予以两次分别口服250和500个经钴_(60)5,000或10,000γ射线照射处理的侵袭性蛔虫卵。在鸡73日龄时,又给予1,000个侵袭性虫卵进行接种。服用经6,000γ射线处理虫卵的鸡,在73日龄时用1,000个侵袭蛔虫卵接种,结果有2羽鸡(20%)发现有鸡蛔虫寄生;而服用经10,000γ射线处理的蛔虫卵的鸡却没一羽受到感染。这两个组比对照组分别平均多增重65.88和126.56克。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省昌黎县某鸡场的一批雏鸡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剖检见盲肠显著肿大充满血液,有的可见肠栓,为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初步确诊为球虫病;实验室检查病鸡粪便,采用直接图片法、饱和盐水浮集法和深沉法显微镜下检查到了球虫卵囊,根据卵囊的种类,生物特性等确诊为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病。采用克迪球配合柴胡、龙胆等中药混饲  相似文献   

20.
蛔虫是危害鸡体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寄生虫。蛔虫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传染病,然而却往往易被人们忽视。养鸡者如发现鸡冠苍白、体型消瘦、羽毛松乱无光、翅膀下垂、行动迟缓、呆立不动、采食减少、产蛋量下降时,就应注意检查鸡体内是否有蛔虫寄生,适时地给鸡体驱除蛔虫,以提高养鸡效益。给蛋鸡驱除蛔虫的最佳季节是秋季。驱除蛔虫的首选药物是盐酸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饲料或饮水加入药物20g,让鸡自由摄食或饮用,每日2~3次,连喂3~5d,驱虫效果理想,而且安全。给鸡驱虫期间,对鸡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同时要对鸡舍、用具、场地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