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分段剥扎加部分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改良分段剥扎加部分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5)min,治愈率为93.3%,好转率为6.7%,无效0%,术后肛门功能及外观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分段剥扎加部分皮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操作简便,复发率低,肛门功能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新术式.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如痔核的类型、大小、数目等,选择不完全相同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 70例患者均在3~5周内痊愈.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3~6个月回访未有复发.结论 改良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在临床中的应用,解决了一定的问题.这种手术方法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手术方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阑尾炎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阑尾炎患者1230例术中采用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期愈合1068例(86.8%),乙期愈合154例(12.5%),丙期愈合8例(0.7%).无切口疝和肠管切口粘连。结论:腹膜外全层缝合应用于McBurney切口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促愈汤对环状混合痔术后新生血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术后予九华膏局部涂抹联合痔炎冲洗灵坐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促愈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术后当天与治疗2周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渗液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2周后,两组创面疼痛、创面出血、创面渗液评分较术后当天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VEGF、PDGF、bFGF水平较术后当天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促愈汤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组织增生,促进创面愈合,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肠下段癌行Mile’s手术.经腹膜外通路制作人工肛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l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切除.造口段结肠经腹膜外穿通腹壁肌肉引出腹壁行人工肛门单腔造口;与同期完成的46例传统Mile’s手术人工肛门进行随机对照分析。结果:改良组90.14%(64/71)和传统组23.91%(11/46)的病人术后3个月控便满意,改良组91.07%(51/56)和传统组40.54%(15/37)的病人术后1年控便满意。改良组无人工肛门缺血坏死、脱出及人工肛门旁摘等并发症;切口感染、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Mile’s组(P〈0.05)。结论:改良术式提高了人工肛门的控便能力.减少了人工肛门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通过便秘评分系统(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发布)结合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出血量、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治疗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采用波长810 nm DIOMED激光治疗仪对36例施行激光治疗(观察组),并与同期行单纯消痔灵注射术的39例(对照A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的42例(对照B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对照B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A组这些指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B组的35.7%;局部硬结的发生率则以对照A组最高(12.8%)。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的近期疗效佳,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陈旧性肛裂和环状嵌顿痔等的疗效。方法:采用肛门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其它术式治疗陈旧性肛裂、环状嵌顿痔及混合痔等肛肠疾病192例。结果:184例(95.8%)获得治愈,且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此法虽在细节方面有争议,但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方法简单,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比较有更大的优越性,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切口的缝合方法,以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促进自然分娩。方法:将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640例,在缝合前随机分为传统组(多结缝合法)242例和观察组(一个半结缝合法)398例,对2组的缝合技术(缝线长度、完成缝合时间)和产妇产后健康状况(产后3d内会阴切口肿胀、母乳喂养、活动状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缝合技术水平上优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的健康状况优予对照组(P〈0.01)。结论:一个半结缝合法速度快、缝线短、结少,是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促进自然分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产妇共89例,其中行B-Lynch缝合的34例设为A组;未行B—Lynch缝合、用其他传统方法治疗者的55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二次手术和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结果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是(729.7±306.7)mL和(43.6±7.7)min,明显低于B组的(1235.6±637.6)mL和(55.6±17.2)min(P〈0.01);两组二次手术、DIC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可有效减少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比较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先后对216例(对照组)下腹部手术切口以传统方法缝合和对256例(观察组)手术切口以改良皮内连续缝合,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瘢痕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基本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明显延长(P<0.001);对照组切口满意度为44.44%,观察组达98.44%(P<0.001).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法腹壁不留针眼,缝线在皮内、切口愈合好,保留皮肤完美性,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的术式来进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47例(分为A、B两组)和单纯剖宫产26例(C组)。A组25例,剖宫产术均采取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在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切口缝合完毕后进行,用1号带针聚酯线无创缝合针外8字褥式连续缝合术或8字缝合术缝合瘤腔及切口。B组22例,剖宫产术均采取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剔除肌瘤后纱块压迫创面,用1号带针聚酯线无创缝合针连续缝合术或间断缝合术。C组26例,无肌瘤孕妇腹壁横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3组的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术后病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的平均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平均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则明显高于C组(P〈0.01)。3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用1号聚酯线无创缝合针外8字褥式连续缝合术或8字缝合术缝合瘤腔及切口(小肌瘤剔除后)是一种很好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84例,其中97例(对照组)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87例(实验组)加行胃底环形缝扎,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术后复发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中能较好地预防术后复发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利康双线在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56例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78例患者使用铬制肠线与丝线缝合为对照组,178例患者使用华利康双线缝合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征、伤口疼痛、术后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切口硬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利康双线可明显缩短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宫角妊娠1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31例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宫腹腔镜下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在B超下行常规刮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β-HCG下降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100.0%),优于对照组的7例(53.8%);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5.0±6.3)mL,较对照组的(52.6±23.4)mL少;治疗组HCG下降时间为(4.6±2.3)d,短于对照组的(12.6±8.7)d(均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妊娠9/12例,对照组为5/10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较传统刮宫手术组治疗早期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部术后应用微波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微波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0h加用腹部切口及中、下腹部微波理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切口疼痛1~3级、切口甲级愈合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微波辅助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PPH治疗环状内痔56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及肛垫悬吊术(PPH)治疗环状内痔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实施PPH的环状内痔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支持.严铬的肠道清洁准备.术后台理的饮食.温水坐浴及健康教育。结果;56例实施PPH手术的环状内痔患者均获痊愈。术后无1例发生大惩失禁,肛周感染和吻合口狭窄.随访6月无大使失禁和复发。结论:术前给予心理支持.严格肠道清洁.术后台理的饮食.坐沿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环状内痔患首PPH手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桡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经验。方法:38例桡神经损伤(创伤)根据损伤类型和时间,采用神经内、外松解术、直接缝合术、神经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10a。单纯损伤21例,优良率85.7%;复合损伤17例,优良率64.7%。起病后24h内修复7例,优良率85.7%;1~3个月内修复25例,优良率84%;4~6个月内修复3例,优良率66.7%;7~12个月内修复2例,12个月以上修复1例,功能恢复均未达优良。行神经松解术19例,优良率84.2%;神经吻合术ll例,优良率72.7%;神经移植术8例,优良率76.6%。结论:桡神经损伤应早期根据其损伤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是可取得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19.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和股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率。方法,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自制补片及采用巴德公司的Marlex补片或强生公司的Prolene疝系列补片治疗腹股疝和股疝30例(治疗组);对照组48例则采用McVay或Shonldice术式。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1周内切口疼痛消失,均获痊愈,2a内无复发。对照组有2例于出院后5个月内复发,2例于2a后对侧出现斜疝;46例(95.8%)于术后1周内有牵拉痛和切口疼痛。结论:该术操作简单.可明显降低疝修补术发的复后率,有希望取代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环状痔,目前多采用改良分段结扎术,这虽增加了痔切除的彻底性,但此术式对母痔作外剥内扎,多个痔核切除后残留创面大,且创面疤痕组织多,易挛缩造成肛狭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作者自1993年8月~1997年8月对48例环状痔患者在分段结扎改良术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