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自制弹力伸缩帽的效果。方法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脑损伤8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自制弹力伸缩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脑水肿和脑膨出的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56.1%和53.7%,实验组分别为19.5%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弹力伸缩帽效果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伤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对侧DTIH的发生率、血肿类型、出现血肿时间、出血量。结果11例(22.0%)发生对侧DTIH,其中3例术中出现3例,7例为术后3h内出现,1例于术后12h常规复查CT发现;出血量最小40mL,最大150mL;4例血肿侧合并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结论颅脑伤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DTIH时间短,出血速度快、出量大、硬膜外血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去骨瓣减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温、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 常规颞顶瓣23例,死亡1例;扩大额颞顶瓣10例,死亡2例.手术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9.1%.生存者中良好22例,中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早期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因颅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患者240例,按颅骨缺损修补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n=150)和对照组(n=90),分别在术后30~ 60 d、90~ 180 d进行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Bar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去骨瓣减压术后4个月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早期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安全、有效,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3—8分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调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mg,随机选择20例同等伤情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意识情况、CT改变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伤后l周内治疗组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高度脑水肿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觉醒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症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行综合治疗56例和常规治疗49例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进对比分析,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预后情况。结果用药后1~15d综合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综合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例数分别为29、11、7、5、4例,恢复良好率为51.8%,病死率为7.1%;常规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例数分别为16、7、10、9、7例,良好率为32.7%,病死率为14.3%。综合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Hc=5.881,P〈0.01)。结论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能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血糖水平的消长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时间≥4d,且住院前4d进行过血糖检测,治疗过程中未使用胰岛素者)1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成活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动态改变,并将血糖浓度≥11.1mmol/L作为高血糖的标准,比较高血糖患者病死率与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与ICU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56,P〈0.01);死亡组和成活组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成活组血糖水平在入院后持续下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患者的病死率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的趋势(/9〈0.05)。通过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12例血糖水平持续性升高的患者中有9例死亡(75.0%,9/12);有4名患者在入院后第3或第4天出现血糖大幅度升高,均死亡,推测血糖水平持续性升高或大幅度升高均可能为预后不良的信号。结论血糖水平的消长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动态检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改良T型切口阶梯式颅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进行改良T型切口阶梯式颅内减压术(试验组)或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损伤因子(NSE、S-100β)水平.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NIHSS评分及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的硬脑膜处理方式对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二期颅骨修补术的影响。方法 152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二期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根据一期开颅术中不同的硬脑膜处理方式分成硬脑膜敞开不缝合组、自体骨膜减张缝合组、生物膜覆盖组,比较3组患者行二期颅骨修补术时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自体骨膜减张缝合组与生物膜覆盖组修补术中分离层次分明,操作容易,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硬脑膜敞开不缝合组(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硬脑膜处理方式会影响到二期颅骨修补术,硬脑膜减张缝合或使用生物膜覆盖会使修补术容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指征及疗效。方法 206例老年性小脑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7分),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98例)。治疗组应用小骨窗(直径≤3cm)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7 d GCS评分、1个月GOS评分、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治疗组、对照组7d GCS评分分别为(13.2±1.3)、(12.2±1.5)(P〈0.01)。1个月GOS评分为:治疗组Ⅱ~Ⅲ级15例,Ⅳ~Ⅴ级87例;对照组Ⅱ~Ⅲ级30例,Ⅳ~Ⅴ级59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再出血分别为3例和9例(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适用于GCS〉7分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改善GOS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倒。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疗效。方法: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经控制感染后给予泼尼松治疗6个月;干预组25例在控制感染后长期口服小剂量卡托普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时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3年后,干预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卡托普利能显著降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3年的死亡率,但是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以及增加卡托普利的治疗剂量后的疗效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佐治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败血症患儿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和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并以29例单纯抗生素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常规剂量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的体温稳定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常规剂量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大剂量与常规剂量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并能通过下调致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仙人掌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探讨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机制。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150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小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仙人掌小剂量组、仙人掌大剂量组。灌胃给予仙人掌提取物1.0g/kg和2.0g/kg,连续4周。实验前、第2周、第4周测空腹血糖;末次给药后2h,断头取血和肝脏组织,分别检测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时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①空腹血糖:给予仙人掌提取物2周后,大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周后,大、小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②SOD、MDA和T-AOC变化: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明显上升(P〈0.01),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AOC增强(P〈0.01)。结论:仙人掌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且能降低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25例,占同期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9.1%(25/131)。现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6%~47%.早期文献报导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病出血者死亡率高达30%~50%[1],严重地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有效的救治,是提高病人救治率的重要步骤之一.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8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7例,经过留置鼻胃管、禁食、西米替丁、雷尼替丁预防性静脉推注,奥美拉唑、凝血酶、云南白药鼻胃管推注及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灌胃、输血等治疗,无1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