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UHPLC-ESI-Q-TOF MS)研究灯盏细辛提取物中的入血成分。[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方法,制备灯盏细辛提取物;然后收集健康SD大鼠的含药血浆,分别用甲酸水溶液和甲醇处理样品后,采用UHPLC-ESI-Q-TOF MS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相关文献,初步推测灯盏细辛提取物的血浆移行成分。[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并分析相关检测数据,在含药血浆中检测到绿原酸、灯盏乙素、灯盏乙素苷元和灯盏甲素4种原型成分。[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了灯盏细辛提取物可被吸收的物质基础,可为该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立达霉在草鱼体内的代谢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检测草鱼在立达霉单次口灌200 mg/kg,浸泡9 mg/L剂量条件下,其肝脏组织中立达霉原药含量及代谢产物的种类,研究立达霉在草鱼肝脏组织中的代谢机制。[结果]在口灌组及浸泡组,肝脏组织中的立达霉以原药(M0)为主,高于75.00%;立达霉在草鱼体内代谢产物主要有4种,分别为代谢物N-(2-羧基-6-苯甲基)-N-(甲氧乙酰基)丙氨酸、N-[(2-羟甲基)-6-甲苯基]-N-(羟乙酰基)丙氨酸、N-(2,6-二甲苯基)-N-(羟乙酰基)丙氨酸和N-(2-羟甲基-6-苯甲基)-N-(甲氧乙酰基)丙氨酸甲酯,各代谢产物所占比例均小于10.00%。[结论]立达霉在草鱼肝脏组织中残留应以立达霉原药作为残留检测标识物。  相似文献   

3.
刘胜贵  陈富城  李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22-14324
[目的]研究羊耳菊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细菌存活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pH值条件下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种,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和浓度杀菌曲线。在提取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时培养24h,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率。[结果]羊耳菊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125.0mg/ml和125.0、250.0mg/ml。绘制了羊耳菊提取物16MIC、4MIC、2MIC、MIC、1/2MIC和对照条件下的杀菌曲线。羊耳菊水提物抑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结论]羊耳菊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在较高浓度时并没有进一步提高杀菌速度,表现为时间依赖性,但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表现为浓度性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索式抽提的方法从慈竹笋壳中提取活性物质,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其组成成分.采用K-B抑菌圈法测定慈竹笋壳提取物对4种细菌及2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测试了笋壳提取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试验温度、处理时间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慈竹笋壳提取物包含388种代谢产物,且有20种代谢物的质量超过了整个代谢物总质量的1%.慈竹笋壳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4类细菌,对桔青霉菌、海绵胶煤炱菌2种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4.375 g·L-1,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8.750 g·L-1.抑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且随浸泡时间的增加,抑菌活性也会提升.  相似文献   

5.
红松正常木与应力木木材形成组织中极性代谢物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鉴定木材形成组织中的主要代谢物及其功能,并更深层次地认识木材形成的生物学过程,采用甲醇/氯仿有机溶剂体系抽提正常木、应压木、对应木木材形成组织中的极性代谢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在线分析,鉴定其成分和相对表达丰度。结果表明:木材中检测出31个极性代谢物;应压木主要代谢产物相对表达丰度低于或接近正常木,而糖类物质明显降低;对应木主要代谢物质相对表达丰度高于或接近正常木,而含氮化合物和脂类明显升高;应压木主要代谢产物相对表达丰度低于对应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浒苔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浒苔为研究对象,用不同的细胞破碎方式、溶剂提取体系、料液比等对均一样本的代谢产物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代谢产物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的代谢提取体系进行评价。[结果]溶剂体系甲醇-三氯甲烷-水(7∶3∶3)和液氮处理-球磨破碎-超声波的破壁方法提取并鉴定出81种代谢产物,该方法具有高提取产率、高重现性、易操作和速度快等优点。[结论]溶剂体系甲醇-三氯甲烷-水(7∶3∶3)和液氮处理-球磨破碎-超声波破壁是适合浒苔代谢物提取的方法,该方法可为浒苔及大型绿藻的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几种烟用香精香料热裂解产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组合应用热裂解-冷进样-气质联用(Py-CIS-GC/MS)技术,研究12个烟用香精香料样品的有氧裂解产物,天然提取物对照其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具有较强挥发性的天然提取物山苍子油、树兰净油和鸢尾浸膏的裂解产物和挥发性共有成分分别占裂解产物的含量在80%、65%、90%以上,表明主要挥发性成分原形转移进入各自的热裂解产物中;单体化合物中,易挥发的2,3,5-三甲基吡嗪和β-紫罗(兰)酮裂解产物中原形转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97%,油酸在裂解产物中的含量也占到57%;天然提取物酸角提取物、山楂酊、树苔浸膏、蜂蜜的部分挥发性成分在其各自的裂解产物中的含量有所增减;单体玉米淀粉和蔗糖的裂解主要是糖类的裂解和转移,主要生成了5-(羟甲基)-2-呋喃甲醛、糠醛等产物。[结论]该研究为卷烟产品设计和卷烟加香加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农产品中甲拌磷、丙硫菌唑和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C_(18)净化,采用U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在5种基质(糙米、面粉、玉米、白菜、苹果)中,农药及代谢物在0.005~0.5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定量限均小于10μg/kg。在0.01、0.10和1.00 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1.2%~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16.7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农产品中甲拌磷、丙硫菌唑和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桃蚜(Myzus persicae)危害条件下桃树抗蚜和感蚜品种的代谢响应机制,并确定桃树响应桃蚜危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抗蚜和感蚜桃树幼嫩新梢进行桃蚜危害处理,取接种3 d的桃树新梢进行次生代谢产物提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抗蚜品种(品系)'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羊耳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羊耳菊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及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比色法测定羊耳菊挥发油对这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挥发油得率为0.486%(V/W),确定了28种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含量。挥发油主要含3-甲基-5-异丙基-甲基氨基甲酸酚酯(74.37%)、11,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9.50%)和2,2-二甲基丙酸-2-[1,1-二甲基乙基]酚酯(7.59%)3种酯类化合物。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较强。[结论]通过对羊耳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羊耳菊有效组分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指认其中特征性、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对照品进行比对。[结果]在羊耳菊有效组分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洋蓟素、木犀草苷、东莨菪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结论]明确了羊耳菊有效组分中的12个化合物,为羊耳菊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 × 103 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3.
羊耳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羊耳菊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用所得的提取物对9种微生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羊耳菊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固液比1:25、微波作用时间4min、微波火力为解冻;羊耳菊总黄酮提取物对大多数供试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藤黄八叠球菌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0039g/mL;对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0g/mL;对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5000g/mL;而对普通变形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汪洋  房存金  毕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5-6426
[目的] 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联用技术对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所提挥发油有16个成分相同,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其中分别有10、8和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0%。这3种工艺均能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内酯类化合物,其中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样品所含组分最多,整个操作过程耗时短、效率高。[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川芎药用资源和选择加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富臣  王月侠  李炎强  郭学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52+14363-14352,14363
[目的]制备和鉴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inn.)花萃取物,研究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刺槐花,萃取物得率为2.16%,通过GC-MS对刺槐花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12种化学成分。对刺槐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在参比卷烟中的作用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刺槐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在掩盖杂气、增加透发性和降低刺激方面有较大作用。[结论]刺槐花萃取物在卷烟中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蓝花龙胆浸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蓝花龙胆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蓝花龙胆浸膏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同时对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蓝花龙胆浸膏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含有正二十八烷(31.22%)、棕榈酸(22.14%)、7-己基-二十烷(11.63%)、[R-[R*,R*-(E)]]-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7.59%)、正二十九烷(4.91%)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蓝花龙胆浸膏具有提高卷烟香气质,减轻刺激性,增加润感,带来清甜气的作用。[结论]研究可为蓝花龙胆在烟草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保江  卢斌斌  马骥  张文娟  屈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21-17822,17829
[目的]为天然提取物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法研究了须弥葛提取物的热裂解行为,并对该提取物进行嗅香及加入卷烟后的抽吸评价。[结果]须弥葛在一系列裂解温度下检测到醛类、酮类、酯类、吡啶类等致香物质,这些物质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卷烟抽吸中可以提高香气质、掩盖杂气、改善烟气细腻柔和程度、增加烟气回甜。[结论]结合提取物的嗅香评价及加入卷烟后的感官评价,须弥葛提取物可以改善卷烟感官品质,在卷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