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单因素的试验设计,开展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不同追肥量试验、不同遮阴效果试验和修剪拔薹试验对攀枝花地区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栽培条件。[结果]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东当归的最佳栽培条件为:采用种植密度为20 cm×20 cm、追肥量为尿素15 g/株和菌肥60 g/株,不采用遮阴措施,发现植株抽薹采用及时修剪。[结论]试验优选了东当归的丰产栽培技术,为东当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春播芝麻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以芝麻品种冀航芝2号和冀9014为试材,栽培模式设一穴双株宽窄行(宽行行距80 cm、窄行行距60 cm,密度16.7万株/hm~2)、一穴双株等行距(行距80 cm,密度16.7万株/hm~2)和一穴单株等行距(CK,行距60 cm,密度13.5万株/hm~2) 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芝麻植株生长、根系发育、病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在株高、主茎始蒴高度、叶面积和根系发育上具有优势,病害发生种类和程度变化不大,茎粗、千粒重和单株生产力有所降低,但产量较高。在密度为16.7万株/hm~2的一穴双株栽培条件下,冀航芝2号和冀9014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株高、叶面积、始蒴高度、根系发育、千粒重、产量等均优于等行种植,其中千粒重分别增加了8.3%和3.2%,产量分别增加了7.9%和5.6%。一穴双株宽窄行(80 cm-60 cm)栽培模式更适宜在春播芝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最有效的宽窄行规格,为水稻宽窄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3组不同宽窄行规格种植,5次重复,同一大田栽培,管理技术相同;通过对3组水稻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选出较好的宽窄行采用规格。[结果]采用规格为(50cm+20cm)×13cm宽窄行种植水稻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减少病虫害、防止根叶早衰、提高光能利用率等。[结论]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既增产又增效,是一项值得向水稻种植户推广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香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菊花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按不同株行距设置处理,分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株行距分别为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60 cm×60 cm、70 cm×70 cm。测定香菊花的产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花中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结果]在株行距40 cm×40 cm~50 cm×50 cm时,香菊花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趋于稳定。[结论]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进行香菊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40 cm×40 cm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8个无花果品种在阿图什引种栽培初期的物侯期及生长情况。[方法]以从山东省嘉祥县引进的8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在阿图什市克州北山戈壁产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大棚温室和露地栽培试验,比较了各无花果品种的物候期、生长量和产量等指标,观察各品种在阿图什市的表现。[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温室栽培的同种无花果品种均表现早萌动、早展叶、果实早成熟、晚落叶,年生长期明显短于露地栽培。大棚温室栽培条件下,8个无花果品种的株高、地径、新梢年生长量和单株产量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在大棚温室栽培的8个品种中丰产黄的株高最高,为1.56 m;地径最大的是丰产黄,为22.27 mm;新梢年生长量最大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m;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2.00 kg/株。露地栽培条件下株高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5 m;地径最大的是波姬红,为28.10mm;新梢年生长量最高的是波姬红,为1.04 m;产量最高的是布兰瑞克,为1.30 kg/株。[结论]8个无花果品种均可在新疆阿图什正常生长及结实,其中布兰瑞克的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保全  左福元  曾兵  郑培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14-16816
[目的]探讨石漠化地区不同行距播种方式对大力士甜高粱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在三峡库区石漠化地区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中,行距采用宽窄行、等行距2种方式,设4个播种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大力士甜高粱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物候期观测表明,不同播种处理对大力士甜高粱物候期的影响不大。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播种模式对大力士甜高粱的叶长和茎周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株高、叶宽、茎叶比的影响显著,对分蘖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行距播种方式对大力士甜高粱产量的影响为:等行距35cm∶35cm〉宽窄行70cm∶35cm〉等行距50cm∶50cm〉宽窄行100cm∶40cm。最优行距播种方式为:等行距35cm∶35cm,产量达到61400.00kg/hm2。[结论]该研究为甜高粱在三峡库区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木薯生物量、产量性状的影响,为优化木薯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华南8号木薯为材料,采用4种株行距配置方式:等株行距种植(A:0.8 m×0.8 m)、宽行窄株种植(B:1.0 m×0.6 m,)、宽窄行种植[C:(1.0+0.6)m×0.8 m,D:(1.0+0.8)m×0.6 m],于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测定木薯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及产量性状,并对各生育期指标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块根的成熟,不同处理对木薯茎叶和块根生物量、产量性状等影响较明显。其中,采用宽窄行[(1.0+0.8)m×0.6m]种植的木薯叶绿素、生物量、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43-3.03 mg/gFW、624.3-6222.0 g/株、49.35 t/ha、30.27%和15.90 t/ha。此外,鲜薯产量与木薯各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根鲜重及幼苗期、块根膨大期、块根成熟期的茎叶鲜重、块根膨大期和块根成熟期的总生物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宽窄行种植[(1.0+0.8)m×0.6m]是海南木薯栽培最佳的株行距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春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最佳种植模式,实现春玉米高产稳产,以桂单162为试材,4种行距配置方式为主处理,4种种植密度为副处理,裂区设计,研究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方式下的玉米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密度互作的玉米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等行距60 cm、等行距75 cm、宽窄行80 cm×40 cm配置3 000 株/667m2密度栽培时玉米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在宽窄行90 cm×40 cm栽培时配置3 500 株/667m2密度穗粒数及产量表现较好,获得最高产量的玉米种植模式为宽窄行80 cm×40 cm + 3 000株/667m2。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实现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肉苁蓉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方法]在实地测试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种植模式、接种方法、接种技术对管花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筛选出肉苁蓉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最佳栽培模式是株行距0.7×3(m×m)或1×1×3(m×m×m)的宽窄行造林模式,接种深度为60~70 cm,水平距离为20~30 cm,种子纯度>70%、成熟度>90%;最佳接种期为每年的3~6月。[结论]接种方法、接种距离、接种时间、定植模式对管花肉苁蓉接种成活率都有影响,而且接种成活率与不同的接种深度、灌水截止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拾华  鲁耀  段宗颜  龙洪进  毛妍婷  杜彩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8-13769,13776
[目的]为了克服干制辣施肥的盲目性和不准确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低,选出真正适宜于云南干制辣椒主产区推广的缓释肥料品种及平衡施用技术,促进干制辣椒增产、增收。[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2种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对干制辣椒生长发育、产出效益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缓释复合肥、脲精及平衡推荐施肥均有利于干制辣椒生长、农艺性状改善和肥料的吸收利用,促进干制辣椒果实干物质累积和经济产出效益增加。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平衡推荐施肥、缓释复合肥及脲精施用后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1.68%、10.64%、8.56%,干制辣椒产量分别增加20.94%、17.50%、14.54%,净产值分别增加3 820、3 656、3 146元/hm2,干制辣椒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单株挂果数实现。[结论]缓释肥及平衡推荐施肥可以在保证干制辣椒产量不降低的同时,减少肥料氮的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薏农种植密度2.780万穴/hm2为对照,并采用4个不同密度,即2.085、2.780、3.126和4.169万穴/hm2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种植密度对薏苡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30 cm×80 cm,即4.169万穴/hm2为最好,产量比对照增产37.36%;其次是窝行距60 cm×80 cm,即2.085万穴/hm2,产量比对照增产16.45%。[结论]试验考察了种植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垄距和垄高对甘薯龙薯14号产量和机械收获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薯龙薯14号机械化收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方法,探讨不同垄距、垄高对甘薯薯块收获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垄距、垄高都对甘薯产量、收获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提高垄高可增加单株结薯数和大中薯重比例,降低明薯率、伤薯率,单株薯重和产量先提高后降低;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产量、明薯率、伤薯率随垄距的减小而提高。[结论]垄距80 cm、垄高30 cm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2.91 t/hm~2,其结薯数和大中薯比例也较高,明薯率为96.40%,较适合小型收获机收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宽窄行配置对小麦宁春5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置4种不同宽窄行配置的种植模式,研究其对春小麦宁春5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窄行10 cm和宽行20 cm处理的宁春53号产量最高,窄行20 cm和宽行20 cm处理次之。但较宽的等行距处理对宁春53号的抗逆性发挥着明显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抵御病害的大发生,增强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从而促进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该试验为探索适合宁夏春小麦新品种的高产行距配置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多,根系入土较浅,主茎扁且基宽适度,二次分蘖率高,叶蘖同伸性好,物质积累多。试验水稻个体发育健壮,根系发生量大,茎基粗壮。试验水稻群体田间封行期推迟。通风透光好。试验水稻始穗至齐穗的间.隔期为2~3d,基本同时抽穗,主茎带穗多,每穗颖花总量发育充足,相对均衡性较好。灌浆结实期干物质输转谷穗率高,乳熟生长阶段完成理论产量积累6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单季杂交水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高产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沼肥在玉米生产上施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沼气副产物的利用及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玉米栽培试验中,设3个处理:清水浸种,不施沼肥A为对照;以沼液浸种后用沼渣作营养块为基础,在苗期和抽穗期不施用沼液为B,施用沼液为C。[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B和C都能明显促进玉米的生育进程,分别使玉米生育期缩短4和7 d,沼液浸种能使玉米出苗期缩短2 d;B处理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穗粗、穗重、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2.65%、02、.33%8、.77%2、3.53%、12.50%2、5.99%、2.94%。C处理的分别增加3.59%、4.17%、5.99%、8.77%5、0.00%、12.50%、20.06%、10.68%。C和B处理的小区平均产量分别达39.10和35.10 kg,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5.99%和4.72%,C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结论]作为沼气副产品的沼渣、沼液对玉米发芽、出苗及高产栽培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行距配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计不同的品种(登海661、郑单958和先玉335)、密度(67 500和90 000株/hm~2)和行距配置(40 cm+80 cm和60 cm+60 cm)构建不同的冠层结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对于密度和行距配置的调控响应不一致。登海661在90 000株/hm~2、大小行种植,郑单958、先玉335均在90 000株/hm~2、等行距种植时形成的冠层较合理,表现为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油菜品种和栽培密度来指导山地油菜生产。[方法]采用2015年油菜不同品种、密度的4因素4水平山地田间小区试验资料,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山地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云南省保山市山地油菜品种可以大力推广云油双2号和花油8号,重点示范H148-1,淘汰A35。高产栽培的最适直播密度是14.67万~22.01万株/hm2。[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保山市和其他相似地区山地油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董琦  黄磊  梁素明  宋长水  王爱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32-10933
[目的]为小麦抗衰老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山农9-1(大穗型)和山农9801(多穗型)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窄行稀条播B3(行距10cm)和常规条播B6(行距20cm)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抽穗至花后30d,B3处理2品种旗叶的SOD活性均大于B6处理。开花至花后30d,B3处理山农9—1旗叶的POD活性高于B6处理;抽穗至花后30d山农9801旗叶的POD活性始终高于B6处理,且开花至花后10dPOD活性最高。B3处理2品种旗叶的MDA含量均低于B6处理。[结论]窄行稀条播可明显延缓小麦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