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夜。上海     
巴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罗马和米兰,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华盛顿和纽约,……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双城记都在上演,还包括北京和上海。双城不是狄更斯笔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和伦敦,而是单指两个城市,和城市的两种风格以及人们的两种生活。  相似文献   

2.
分别按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在枸杞上喷施吡虫啉和毒死蜱,喷药后定期采集果实,检测两种杀虫剂在果实中的残留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毒死蜱在鲜果中的残留变化与指数方程和修正指数方程吻合度较高。从决定系数和F值判断,修正指数方程能够更好地反映两种杀虫剂在果实中的消解规律。由修正指数方程推算,吡虫啉在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下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和4.3 d,毒死蜱在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下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和1.1 d,安全间隔期(PHI)分别为7.6和12.1 d;按照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施用毒死蜱。将吡虫啉和毒死蜱的现行最高残留限量(MRL)引入相应的修正指数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按照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施用吡虫啉的田块,果实采收的PHI分别为2.9和4.8 d。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及经济建设和不合理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加之近几年异常的气候条件,导致马尔康县范围内暴发了山洪、泥石流和其他地质灾害,对该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了保护和改善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修复和重建,对马尔康县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结合马尔康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县生态修复和重建的构想、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以更好地保护、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他在炮火硝烟中训练,他在圣西罗疯狂拼抢,他们没有华丽的技术和外表,却有数一数二的毅力和坚强。提普萨勒维奇和加图索,在网球场和绿茵地上玩命奔跑,从不放弃,即使别人和世界在改变,他们永远坚守自己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何娟 《农业灾害研究》2023,(10):103-105
首先,介绍了园林绿化修剪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保持园林景观美观、促进植物健康和提升环境质量的作用。其次,概述了园林绿化修剪的定义和范围,并阐述了修剪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塑造、健康促进和景观改善。针对不同类型的植物,分别介绍了树木、灌木和草坪的修剪方法和技巧。最后,探讨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包括植物健康监测和病虫害防治、水源和灌溉管理、营养供应和土壤管理以及废弃物清理和景观维护,为园林绿化的维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木薯有适应性强和生物产量高等优点,是新兴的热带作物产业,自中国加入WTO和东盟“10 3”后,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调研,近5年,世界木薯的收获面积、单产、总产和进出口贸易均增长较快,由于中国木薯产品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迅速成为木薯干片和淀粉的最大进口国。此外,中国化石能源紧缺,发展替代能源势在必行。目前,用木薯加工淀粉和能源酒精,其品质和经济效益优过玉米和甘蔗等原料,较好促进华南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存在木薯的科研推广基础差,良种良法面积少,加工原料缺口过半,深加工和治污技术滞后等困境。因此,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就是加强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强化木薯的选育种、高产生理生化、深加工和治污等研究,及大力扩种和普及良种良法等。  相似文献   

7.
新疆红枣生产成本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持新疆红枣产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对泽普和麦盖提县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红枣种植的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2年,两个样本县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均稳定增长,且泽普县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均高于麦盖提县。其中肥料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机械成本和人工成本,农药和灌溉成本较低。泽普县红枣种植的肥料、人工、农药和灌溉成本均高于麦盖提县。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和地瓜( 甘薯)秧青贮后,乳酸菌在适当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和缺氧的条件下,迅速生长和繁殖,并生成大量的乙醇和乳酸,使较硬的秸秆变软.适量的乙醇和乳酸使青贮饲料具有良好的酒香味,可提高牲畜的适口性,使其爱吃,吃得饱,消化率也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小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逐渐增多,所以学习和掌握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的一般知识,学会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常见故障的应急修理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建丰 《农村新技术》2011,(12):63-63
玉米秸和地瓜(甘薯)秧青贮后,乳酸菌在适当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和缺氧的条件下,迅速生长和繁殖,并生成大量的乙醇和乳酸,使较硬的秸秆变软。适量的乙醇和乳酸使青贮饲料具有良好的酒香味,可提高牲畜的适口性,使其爱吃,吃得饱,消化率也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刘守洪  于德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533-9535
从分析现有地价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SuperMapIS.NET进行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及其WEB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的原则、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处理流程设计、数据组织结构设计,利用建立的地价监测系统对徐州市2011年第3季度的地价进行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稳定、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区划定及监测点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廖丽君  余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1-4642,4646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工作是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全面地布置监测网络系统及布控监测点,是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技术的关键。该研究基于Arc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划定监测控制区及布设监测样点,其结果符合耕地等级变化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科学院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平台土地利用/覆被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背景,总结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涉及的主要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遥感信息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土地利用分类1 km栅格成分数据构建技术以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空间数据库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羊流镇土地管理现状与需求,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成功的经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等技术,构建羊流镇土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该系统采用以村镇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不规则网格划分方法,将羊流镇土地划分成不规则等级空间网格体系,并设计了15位的划分网格标识码;以网格化管理手段对村镇土地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研究并设计了4层框架体系: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研发的羊流镇土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能提供羊流镇土地单元网格划分、网格数据信息采集、网格监督事件处理以及基本农田管理的功能。通过在羊流镇的示范应用表明,平台对羊流镇土地的执法巡查、流转监管、基本农田保护等业务进行了精准监控,落实了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管理体制,为土地全方位、高效精准的管理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林地落界建立全国森林监测图系统,为国家提供落实到山头地块森林资源数据,使森林资源管理由管理"数据"变成管理"林地",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更新、查询浏览、成果产出快速便捷。  相似文献   

16.
岳彩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4):162-164,173
为弄清“长防林”工程在云南的建设现状和实施效果,采用TM遥感数据,应用分类树与分层分类方法,结合特征选取与多种分类算法相结合的图像处理信息识别分类方法,提取昭通、大关2市县的森林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研究区的森林分布图,并利用2期图像作了动态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层次、多种信息提取方法可满足“长防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的信息提取要求,得出了“长防林”实施以来研究区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1.2%。  相似文献   

17.
为划定耕地质量提升区域,以长春市九台区为研究区,根据2017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及监测成果,利用改进的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各耕地单元主导限制型,并确定其主导限制程度,依托ArcGIS平台按照整治难易程度划分耕地质量提升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九台区耕地存在14种主导限制型、20种主导限制程度与主导限制型组合。研究表明,划分出近期、中期以及远期三个时段耕地质量提升区,有利于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时序,同时为耕地质量的提升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IS技术开发了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平台采用Client/Server与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开发方式,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访问存储在SQL Server中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实现了空间分析、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决策支持等功能以及空间信息的互联网发布。为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理农业园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分区的指标体系,划定了化州市36个耕地质量监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化州市耕地质量监测分区方案符合化州市耕地质量的实际需要,将为华 南地区耕地野外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为广东省及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力娜  马仁会  崔长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45-19547,19576
[目的]构建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框架,为建立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资料收集和理论分析法。[结果]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至少应该包含4个层面:①农用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确定监测范围与监测对象;②农用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确定监测内容与项目;③监测指标信息采集体系——确定监测方法和技术;④数据处理与监测评价体系——对监测结果做出判定。[结论]研究适用于已全面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对农用地(等级)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