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博州主要病虫演化趋势 多年以来,由于受到气候、耕种方式、棉花品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疆博州棉花种植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较为明显.不同时期棉花主要病虫的发生、病虫的种类具有显著的不同,主要病虫的演变呈现出以下规律. 1.1棉叶螨和棉花蓟马发生较重 近年来,博州地区棉叶螨、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尤其是后者,无论是从发生面积,还是从造成危害程度来看,均呈现出逐年加重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疆博州棉花枯、黄萎病连年流行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当前博州棉花生产中最主要的两大病害,广泛分布于全州各棉区。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病以来,中度以上危害程度已达1 .0万~1 .4万公顷,约占棉花播种总面积的40 %~5 0 %。因此,探求其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博州棉花产量的关键途径之一。1流行原因分析博州棉花枯、黄萎病连年发生与地区土壤条件、品种特性、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以及农事操作等原因是分不开的。1 .1气候因素。近年来,博州气候变化显著,特别是2 0 0 1年、2 0 0 3年夏季雨水急剧增多,导致棉花蕾期前后低温高湿,从而给棉花枯、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精准施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机械采收科技植棉方式的普及推广,新疆博州地区的棉花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但是棉花的品质有所下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棉纺企业不景气,皮棉销售竞争压力大,低品质皮棉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销售困难.如何能在进一步提高博州地区棉花产量的同时使棉花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是当前博州地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新疆博州农业的支柱产业,戈壁地区植棉面积占博州棉花种植面积的20%左右。博州地区的戈壁地区光热资源较壤土地及下潮地丰富,春季开春早,起温快,夏季高温炎热,秋季降温慢(相对于下潮地),田间湿度小,非常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膜下滴灌技术实现了局部湿润土壤和随水追  相似文献   

5.
正棉花是博州的农业支柱,2015年博州种植棉花8.25万hm~2,其中机采棉4.3万hm~2,机采率达到52.1%。由于2015年受特殊的年份、管理因素等影响,博州棉花种植区普遍减产,减产幅度在8%~14.5%。现对博州棉花减产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棉花生产管理提供参考。1博州棉花减产的因素1.1气候1.1.1播期延迟,保苗率低。4月上中旬遇大风低温过程,造成棉花播期比往年推迟5~7 d。进入5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5月中旬开始棉田陆续死  相似文献   

6.
棉花高密度植棉新技术2000年开始在博州进行小面积试验,2001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为进一步提高博州棉花单产水平,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探索高密度植棉新技术在本地区的增产效果,于2001年在博乐市达勒特镇进行了该项技术的示范研究工作,示范面积27公顷,总结出一套适于本地实际的棉花高密度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新疆甜菜常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对新疆博州地区甜菜病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糖用甜菜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蛇眼病。通过对这几种病害的发病条件、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的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丛虎滋 《中国棉花》2018,45(5):43-44
正博州是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每年棉花种植面积近9万~10万hm~2(135万~150万亩),占博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近50%,在博州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棉花品质已达不到棉纺企业加工需求,棉花产业既有量的过剩,又有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存在供给侧问题。博州通过供给侧改革实践使产业链条各环节结成命运共同体,提高棉花品质,实现棉花优质优价,使种植户、轧花企业和棉纺企业达到多赢的目标,保障博州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棉花土传病害的主要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土传病害是指主要由土壤病菌所致的病害.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和立枯病等.它是植物病害防治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此类病害发生比较突出,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指导棉农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控措施,笔者对棉花土传病害的各项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和归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智红 《江西棉花》2007,29(5):49-49
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在很大程度上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一般会减产10%~30%.虽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并不相同,但其侵染特征,致病原理及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基本相同,不少地区枯萎病和黄萎病同田同株混生,产量损失更大,危害也更大.区别两种病害的发生,并加以防治,提高棉花产量,也是棉花丰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博州棉田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南边缘,西北部和哈萨克斯坦接壤,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棉花种植.现阶段棉田主要病虫害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花枯黄萎病.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对棉花主要病虫害实施综合治理,是实现棉田主要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简称博州 )位于新疆西北部 ,是国家重点商品棉基地 ,因其产棉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 ,辖内精河县、博乐市均属新疆优质棉基地县和出口棉基地。棉花总播面积 5 .73万公顷 ,总产优质皮棉近 1 0万吨。1历年棉蚜发生概况2 0世纪 80年代末 ,棉蚜在博州猖獗为害。 90年代初随着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棉蚜危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 1 994年北疆 31 2国道沿线棉蚜大发生 ,唯独博州例外。2 0 0 3年棉蚜在博州暴发 ,使博州棉花生产遭受重创 ,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为此就棉蚜大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几点思考。2棉蚜大发生原…  相似文献   

13.
王莉  李国锋 《中国棉花》2018,45(9):18-22
选取棉花品质的主要指标作为样本,利用单因素试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7年新疆不同地区的细绒棉品质数据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轧工质量外,新疆各地州棉花其他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东疆棉花品质指标总体处于南疆、北疆之间;南疆、东疆棉纤维颜色级优于北疆;吐鲁番的轧工质量较差,南疆和北疆各地差异不大;马克隆值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较差外,南疆和北疆其他地区差异不大;除博州外,北疆其他地区棉纤维长度优于南疆。北疆、东疆断裂比强度优于南疆;从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来看,除吐鲁番较差外,新疆其他各地(州)都较好。北疆长度(mm)和断裂比强度(cN·tex-1)均高于“29”级别的棉花比例大于南疆。南北疆棉纺企业可开展差异化纺纱,避免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膜下滴灌技术在博州棉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2007年全州达到8000 hm2,并且今后推广面积会进一步扩大.该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博州棉花单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博州棉田残膜滞留量及回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州地处新疆西北部,耕地面积7.13万hm2 (不含兵团)。自1982年在棉花上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以来,博州农田累计使用地膜面积41万余 hm2。博州的棉花产量得到了巨大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由此带来的残膜污染等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博州的经济作物,农民70%的收入来自棉花。由于新陆早12号品种在博州长期种植,其抗病性有所下降,目前明显表现感病,为了选择适宜博州栽培的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几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中棉所42,中棉所297-5,惠远602,新陆早23号,博陆早2号,惠远704,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生育中后期正值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机采棉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期,是棉花田间管理的重点期。在跟踪、借鉴国内外机采棉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根据新疆博州植棉区试验示范研究和生产实践验证结果,总结形成了适宜新疆博州植棉区的机采棉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博州植棉区是新疆的重要优质棉产区,机采棉技术虽在博州棉区推广应用时间只有5年,但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博州机采棉种植模式面积达到6.77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85.96%;机械采收面积达到4.39万hm2,占棉花种植面积的55.74%。机采棉技术是在膜下滴灌技术、精量播种技术、机械化采收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大幅度提高棉花采收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机采棉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博州2015年机收面积达4.3万hm2,接近播种面积的50%。2014-2015年在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总结出适合博州机采棉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植棉区属早熟棉区,选择种植早熟优质棉花品种中棉113,可实现棉花适期集中成熟,提升棉花品质一致性与植棉效益。结合中棉113在新疆博州的种植实践,总结形成中棉113在机采棉“宽早优”种植模式下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中棉113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