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干乳期乳房炎发病率较高,对此,本试验进行了人工停乳,青,链霉素快速干乳和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预防奶牛乳房炎。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人工干乳发病率为21.8%,青,链霉素快速干乳发病率为12.5%,比人工干乳降低9.3%;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发病率为6.2%,比青,链霉素干乳降低6.3%,比人工干乳降低15.6%。使用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配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预防乳房炎收效甚好,对产奶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奶牛乳房健康研究与示范试验中,通过使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乳之源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奶牛使用专用混合添加剂乳之源后对奶牛乳房健康的影响,通过试验证明奶牛使用专用混合添加剂乳之源后对缓解奶牛产奶应激,稳定产奶量和稳定乳质指标方面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提高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预防干奶牛的隐性乳房炎时临床型的奶牛乳房炎,人们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发现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更为普遍,造成奶产量的下降更为明显,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更大。1993年度,我们进行乳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来...  相似文献   

5.
一、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1/3奶牛患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报道,美国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资料报道:某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和3.32%;隐性乳房炎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和50.3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阳性乳区奶样和健康奶牛的奶样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87.83%和73.00%;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70%是由隐性乳房炎引起的产奶量下降,我国每年因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达1.3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观察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干奶期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非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末期健康奶牛共计75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对照组),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对照组(600 mg/乳区),利福昔明高(400 mg/乳区)、中(200 mg/乳区)、低(100 mg/乳区)三个剂量组,每组15头.分别在干乳期、泌乳期进行乳房观察,并采用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乳汁中体细胞计数检测临床型乳房炎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利福昔明低剂量组保护率与空白对照组保护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苄星氯唑西林对照组、利福昔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干奶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预防效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利福昔明高、中剂量组与苄星氯唑西林对照组之间的预防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不仅会损害奶牛自身健康,还会降低产奶量和乳品质,增加牧场的经济负担,甚至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发病规律进行介绍,并从病原微生物种类、环境卫生情况、挤奶操作规范和饲料营养等方面分析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奶牛乳房炎给奶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对近年来奶牛乳房炎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预防、治疗措施,旨在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9.
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普遍、最复杂、也是花费最多的疾病,当前严重依赖于抗生素治疗和疫苗预防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奏效,而乳铁蛋白在机体抵抗乳房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奶牛乳铁蛋白基因(BLf)的结构、功能、多态性的一般特性,并且阐述了bLF基因与乳房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难防治、花费最多,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之一。乳头药浴对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比利时进口药浴液与国内某品牌药浴液进行了对比试验,从改善乳头皮肤质量(皮肤表面光滑度)、优化乳头括约肌、控制体细胞数上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挤奶前药浴液(乳洁)、挤奶后药浴液(乳宁)可以使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出现明显下降,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牛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其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增多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多见于高产奶牛泌乳初期或产乳量较高时期。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世界乳牛业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它不仅降低产奶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乳的品质。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乳房炎发病率达20%-70%,个别牛群的发病率更高,经济损失惊人。要减少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主要应从预防着手。为此。浙江金大康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研制了奶牛乳头消毒保护剂——乳安宝,并在奶牛养殖发展较快的内蒙古地区,与当地兽医技术人员进行了病因分析及临床试验。现将乳安宝的主要成分、作用机理、用法用最及使用效果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1980~1989年对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3384头泌乳期奶牛的126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为检查,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4.74%,采集2015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性检查,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健康奶样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5.37%,62.76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贵阳市清镇、乌当区、花溪区和开阳县的4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测了284头泌乳奶牛的1 136个乳区.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分别为53.8%、26.1%.数据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胎次、年龄有很大关系.不同胎次和年龄的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进行常态化的乳房炎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监控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为促进奶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徐州地区6个奶牛饲养场,分别筛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病例各80例,用4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分别进行治疗,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的混悬制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乳管注入效果最佳,其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60%。同时,对部分奶牛场奶牛进行综合性预防试验,减少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galactiae)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奶牛养殖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国内外无乳链球菌耐药性的变迁规律并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治疗提供参考,笔者对国内外2009~2018年无乳链球菌的耐药率进行了分析,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6):38-44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0头临近干乳期的奶牛,随机分成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I、II、III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300、150、75 mg)治疗;IV组给予对照药物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4.5 g(氨苄西林0.25 g+氯唑西林0.5 g)/支治疗;V组为空白对照组。间隔3周,各组随机选择10头奶牛以相同剂量追加一次用药。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头、乳区清除率均为75%~100%,头、乳区新增感染率分别为0~16%、0~7%;1次用药和2次用药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比较后认为,每个乳区单次注入1支(3 g∶150 mg)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细菌感染率(P0.01),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乳房炎不表现临床症状,发病率高,乳品质降低,一般隐性乳房炎乳区泌乳量可降低10%~15%,不仅影响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给公共食品安全带来隐患。笔者用不同免疫增效剂(盐酸左旋咪唑和蓝环清)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预防效果对比试验,旨在为临床防治隐性乳房炎筛选无抗生素残留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奶牛乳房炎冯连荣纪福海张治军冯艳忠纪世勇(五常市畜牧局·150200)近年年来,我们对确诊为急性乳房炎奶牛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收到较好效果。1治疗方法首先热敷按摩。为减轻乳房肿胀,增加榨乳次数,每日4~6次,每次榨乳前用10%热芒...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其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乳房炎是困扰奶牛养殖业发展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不明显,不仅导致奶牛产乳量和乳质量的降低,还可能传染给其他奶牛,导致疾病的扩散.因此,只有对乳汁进行检测,通过其生理、生化等指标变化来判断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减少该病的发生、提高乳质量,本文总结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微生物学检验、细胞学检查、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118头泌乳奶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76头泌4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同时对226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10/118)和3.32%(15/452);隐性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60/76)和50.34%(148/29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乳区奶样和健康奶牛的奶样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13/15)、87.83%(130/148)和73.00%(46/63);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