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省玉米高产的技术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复杂,在我省玉米主产区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玉米栽培形式:春播玉米有清种、间种、套种、移栽、坐水种等等.而玉米又分为普通型玉米、高淀粉玉米、粘玉米、饲料玉米等.多类玉米又因播期、生长环境不同而有其独特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尽管各类玉米的栽培技术千差万别,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进行光合生产,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适合带状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适玉米品种、密度和播期,确保小麦、玉米共同高产。在2013年通过套种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播期筛选试验,测定不同小区的玉米产量。结果表明,郑单958无论是产量还是经济性状表现都非常好,比对照增产5.9%,增产明显,适合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地块;晋阳1号适合大群体选用;8.25万株/hm~2的套种密度为晋阳1号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获得高产的最佳播期晋阳1号为6月5日,郑单958为5月25日。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套种玉米播期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a的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半干旱农业区,采用春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每公顷产粮15t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而玉米播期又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采取玉米、小麦套种栽培技术,要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栽培条件,选择好玉米的适宜播种期,确保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合群体光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合群体干物质积累、光合性能以及群体冠层的研究表明,小麦套种玉米带田种植高产形成机理,一是合理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且与作物生物学要求、与当地最佳自然资源相吻合;二是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表现出良好的边际效应;三是群体冠层分布合理,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净光合积累多。进一步提高产量,可通过调整作物行比、提早玉米播期、适当推迟小麦播期,延长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时间来达到。其初步结论为麦田套种玉米的增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抗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改单一青贮型玉米种植为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的种植模式,是高低秆作物搭配种植的创新技术,能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大豆受光空间,实现一季双收。该技术在保障玉米生产的基础上,能提升大豆供给能力,增加农民的种植效益。本文以守住粮食安全生产为出发点,简要阐述了玉米套种大豆的优势,集成总结了通渭县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抗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技术内容,并提出了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以期为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凤县春玉米——菠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县春玉米一菠菜栽培技术是一项以春玉米地膜覆盖为核心,配合以科学配方施肥、选用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精细管理;春玉米收后及时套种菠菜的配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对提高地温、扩大覆盖复种面积,增加高海拔地区玉米产量、保障蔬菜供给、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作用明显。适宜于我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春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平均亩增加菠菜产量2500~3000公斤,亩净增收入2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西葫芦是矮生作物,玉米是高秆作物,采用套种后可以合理地利用阳光,通过采取一定的栽培技术,能提高养分和水分利用率,缩短二者的共生期,增加玉米、西葫芦制种的产量,达到高产又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翠英 《河南农业》2014,(23):41-41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但由于虞城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当前玉米产量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全县夏玉米生产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种植技术。一、选择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密植、竖叶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2、蠡玉35、中科11、东单14等。二、抢时早播播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播比晚播高产,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根据虞城县气候特点,播  相似文献   

10.
探索玉米不同播期对宿根甘蔗套种玉米的产量和土地复合产值的影响,为当地生产中甘蔗合理套种玉米提供参考。以当地广泛种植的甘蔗品种"粤糖93/159"和玉米品种"会单4号"为材料,在1年宿根甘蔗地设不同玉米播期处理:早播(2月10日)、中播(2月25日)、中晚播(3月12日)、晚播(3月27日),不播(对照)。研究不同玉米播期对宿根甘蔗和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产值的变化规律。不同玉米播期对甘蔗的出苗率、有效茎数、单茎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玉米播期的推迟,玉米的生殖生长期天数、株高、穗位高、产量均呈递减趋势,且玉米播期与以上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蔗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中,选择适宜的玉米播期很重要。其中玉米中晚播(3月12日)的土地复合产值最高为75,564.57元/hm~2,除去玉米农资投入成本5,550元/hm~2,相对于纯种甘蔗60,428.31元/hm~2,可增加收益9,586.26元/hm~2。宿根甘蔗套种玉米可增加土地复合产值和经济效益,在3月上旬(中晚播)播种玉米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但由于虞城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当前玉米产量水平不高,为了提高全县夏玉米生产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夏玉米规范化超高产种植技术。一、选择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耐密植竖叶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洛单248、蠡玉35、中科11、东单14等。二、抢时早播播期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播比晚播高产,播期越早产量越高,根据虞城县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玉米先玉335"作为播期试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播期对该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期与春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密切相关。随着播期的逐渐推迟,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呈现出一定的缩短趋势;不同播期条件下玉米地上总干重有所增加,但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玉米作物干物质的积累;随着播期的推迟,春玉米单株穗粒数有所减少;播期越晚,春玉米百粒重越低,越不利于春玉米实现高产丰收。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状况,适时播种农作物,以实现其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张君臣 《农业与技术》2013,(12):111-111
玉米又名玉蜀黍,俗名很多,如苞米、苞谷、棒子等。玉米在农业生产中是一种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从子粒到茎叶都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玉米在粮食中地位,紧次于水稻、小麦而居旱粮之首。通榆县玉米平均公顷产量能达到6000kg,高产的地块能达到10000kg。玉米是高产作物,从作物生理来讲。作物的产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积累起来的。因此作物产量的形成,既取决于光能利用率的高低,又要减少对产量积累的消耗。玉米是C4作物,光合作用效率高。因此,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提高玉米产量新的技术,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是根据地球自转、公转规律,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地物接受太阳光的强度时间长短不同,以及北半球夏季日照时间长、西南向光照强和风频高的气候特点,总结出的新型栽培技术。玉米高光效增产的原理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利用作物的边际效应,休耕轮作,秸秆还田,用地养地结合。其技术核心:定向定距栽培技术。经过计算确定栽培垄向为磁南偏西19°~20°,由1.6m通风透光行和0.4m种植行构成2m组合垄,在种植行上种植2行玉米,株距为14~16cm;修耕轮作养护耕地技术。实现高茬留田、全株秸秆还田、苗带休耕轮作,轮作期为3a,每条播种苗带休耕期2a,第4年重复播种第1年苗带。  相似文献   

14.
正在保小麦增玉米实现两作双高产稳产思想指导下,策勒县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套种玉米有关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确定玉米合理长相指标。同时,研究小麦套种玉米是否降低土壤肥力等问题。现将策勒县小麦套种复播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产量指标两季作物667米~2产量指标为900~1 000千克,其中,小麦667米~2产量400~450千克,玉米667米~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闯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扣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棉花、玉米虽同属短日照作物,但由于生育期、植株生长特性、产量形成器官的不同,可采用套种的种植方式,通过一定的栽培技术处理,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贾春玲  刘伟  夏莉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3):111-112163
我省芝麻多为夏播种植,长期以来产量低而不稳,主要原因是播期较晚,芝麻生育期短,气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影响了芝麻的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对夏芝麻麦垄套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充分肯定了其增产效果,并初步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认为麦垄套种夏芝麻不但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可使夏芝麻生育期延长10-15 d,667m2产量提高20 kg左右,是一条粮、油双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抗旱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掌握播期和抗旱玉米生育指标、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生产中抗旱玉米适宜播种期、收获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20.
多熟制高效种植模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末县2011年示范推广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和套(复)播不同种植模式及其配套综合栽培技术,据统计,复播作物面积7113公顷,红枣套种棉花栽培面积4267公顷;红枣套种小麦收后复播西甜瓜三收制早熟栽培面积947公顷;冬麦复播玉米两收制栽培面积为1900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