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董婷婷  孙浩  陈丽娟  崔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4-16026
通过充分挖掘水文数据和遥感数据的优势,确定了旱情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构建了辽宁省旱情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表明,从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土壤干旱3方面选取的6个指标适合于基于水文数据的旱情监测研究,依据时间的不同选取的表观热惯量模型和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斜率法模型适合于基于遥感数据的旱情监测研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确定的作物受灾面积和利用回归分析法确定的作物减产率模型适合于作物减产率的评估;系统运行后,可以实现每旬发布1次旱情监测结果,每旬发布1次作物受灾面积评估,每年发布1次作物减产情况评估,实现抗旱管理工作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干旱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的难点。通过作物生长模型——DNDC模型模拟作物逐日生长,得到最终的粮食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物产量进行估计,进而计算作物粮食因旱损失,实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分析。研究选择辽宁省为研究区,以玉米作物为代表,空间分析单元为县级行政区,利用15年的序列数据进行粮食因旱损失评估,模型模拟辽宁省的总误差控制在15%左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高于其他地区,这也与辽宁省干旱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MODIS数据,对云南省2011年春季的干旱状况进行了监测,通过MODIS的植被指数和陆地表面温度数据建立了Ts-NDVI空间,并计算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TVDI指数可有效提高干旱监测的精度和效率,可以用来对大区域干旱进行检测。云南省旱情分布较广,受灾面积超过75%,仅西北角小片地区受干旱影响较小,在研究期间干旱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旱区面积有增加的趋势。结果表明,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干旱监测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遥感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等级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和方法。用建立的指标对2001年夏秋干旱进行监测,遥感方法对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较为一致,卫星遥感对干旱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目前各种农业干旱评估指标的不足,建立了能反映干旱给农业造成损失大小的农业干旱评估指标量化模型。利用该农业干旱程度评估模型,通过模拟和非参数检验对农业干旱程度的概率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河南省濮阳市实际资料,计算了当地农业干旱程度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项目收集整理全区11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和生态监测信息数据,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编程技术,建立了干旱气象服务历史数据库。开发完成对全区各地气象台站网络传递的逐日(逐旬、月)气象、生态、灾情监测实时信息自动化采集整理、数据解译、数据追加入库的应用功能程序模块,实现了及时补充和调用实时数据的业务化应用目的。为干旱分析服务提供了日滚动的干旱程度评估和预警的干旱等级指标,包括等级划分、受旱症状描述,建立了干旱评估、预警模型。实现了逐日滚动开展干旱监测评估和预警服务工作。系统各模块应用功能强、业务化程度高、操作简捷。使得全区一大批从事干旱气象服务人员的技术数据分析应用和服务产品制作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在防旱抗旱工作中收到了明显的业务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7.
陇东地区主要农作物干旱灾损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陇东地区旱灾动态监测及灾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的产量资料及其相应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和气象资料,计算作物的因旱减产率,分析不同时期水分亏缺率与作物因旱减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主要农作物的干旱灾损动态评估模型。[结果]冬小麦各类模型的误差值均小于春玉米,冬小麦累乘模型效果好于累加模型和简化模型,而春玉米累乘模型效果明显差于累加模型和简化模型,因此实际应用中要通过比较,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模型进行监测和评估。[结论]应用干旱灾损动态评估模型可及时了解陇东地区干旱对主要农作物产量影响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等级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和方法.用建立的指标对2001年夏秋干旱进行监测,遥感方法对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较为一致,卫星遥感对干旱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干旱遥感监测、干旱预警、干旱损失评估方法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干旱监测研究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大多数植物遭受干旱逆境后的各个生理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等与植被生长有关的植被指数被广泛用于干旱的监测与评估;然而,利用植被水分指数,例如地表水分指数(LSWI)等对干旱事件发生的响应及其严重程度评估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反射率数据,提取2004—2012年8年尺度的拉萨当雄高寒草甸观测站点中心像元的NDVI、EVI与LSWI,结合同时相内地面观测的降水数据与土壤湿度数据,分析植被指数对藏北高寒草甸干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年尺度上NDVI和EVI对降水的敏感性基本一致,LSWI的敏感性较NDVI与EVI略高,3种植被指数在干旱年份(2006年)减小幅度基本相同;月时间尺度上LSWI与降水的距平相关性最大,R~2达到0.32(P0.001),NDVI、EVI对降水的响应均存在滞后现象;健康植被的LSWI大于0,干旱植被的LSWI小于0,干旱年份植被生长季LSWI小于0的天数多于湿润年份;相比于NDVI、EVI,利用LSWI对干旱进行分级更适用于高寒草甸干旱的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现行干旱和土壤墒情评估都是以田间持水量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然后根据经验值划分评定,此方法不能体现较低土壤相对湿度在不同地区上的差异。因此,笔者把有效水下限(土壤凋萎湿度)应用到墒情评估工作中,改进了以往土壤墒情评定单一性。该方法充分利用各站点信息,评定结果在土壤有效性上直观、准确,对地方干旱监测和土壤墒情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TVDI方法在荒漠草原旱情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低空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以及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ast 8数据对同一地区的旱情状况,选择内蒙古自治区干旱频发的乌审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区,借助分裂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干旱监测模型,分别反演MODIS-TVDI和Landast8-TVDI,并与同期野外实测的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基于MODIS和Landast8 2种遥感数据计算得到的TVDI与各层的土壤水分线性相关显著,两者都能表征地表的干旱分布,且Landast8-TVDI与各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大于MODIS-TVDI与各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其中0~10 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要好于0~20 cm、0~30 cm的相关性。因此Landast8-TVDI能够更好地反映乌审旗荒漠草原的土壤水分状况,更适宜于旱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根据山东省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的区域差异性,以MODIS影像为数据源,分区域、分时段、分模型构建了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系统,综合考虑土壤质地、风速因素的影响,对热惯量和植被供水指数模型进行修正,确定了野外同步遥感观测场布局及旱情评价指标,依此制定了山东省小麦主产区旱情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黔东北地区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单项指标法,对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黔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旱灾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这次干旱影响范围和干旱强度均突破该地区气象历史纪录。其中夏季气象干旱程度地区大部评估为中度等级,局部达重度干旱;秋季气象干旱程度地区东部达中度至重旱等级,西部仅为轻旱,东部秋旱明显重于西部;冬季干旱最重,达到特重干旱等级。由结果可知,采用单项指标法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旱情基本相等,在应用时应结合黔东北地区的环境因素,从而得出较准确的评判结果,快速指导抗旱决策,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地区旱情遥感监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黄淮海冬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地点,以EOS-MODIS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针对不同作物生长时期,采用植被供水指数与土壤热惯量两种方法,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建立以土壤水分为基础的旱情遥感监测指标体系,并对2006-2007年度冬小麦生育期的旱情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遥感旱情变化趋势与地面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进一步说明了植被供水指数与热惯量方法在区域旱情遥感监测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苗期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及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个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并测定胁迫条件下甘蔗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甘蔗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耐旱强的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较高;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苗期干旱存活率、Fv/Fm、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可被用作抗旱性评价指标。[结论]水势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影响因子,对甘蔗抗旱性有支配作用,并验证了Fv/Fm作为甘蔗抗旱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