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外源赤霉素对不同穗型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对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GA3,对穗型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穗分化期喷施GA3对穗长影响最大;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GA3都能相应地增加水稻株高。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品质与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15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F1及其相应的6个亲本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籽粒蛋白质、沉淀值和株高、株穗数、千粒重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沉淀值、穗粒数、孕小穗、株高、千粒重、穗长8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非加性效应的作用较小。株穗数和株粒重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并根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因枪法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粳稻品种77170和中花9号,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选其中7个结实较好的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自交后代(T1 和T2)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后代6个农艺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异,SG-1的千粒重变异较大,SG-2穗数变异较大,SG-3-1结实率变异较大,SG-3-2在6个性状上都有较大的变异,SG-15主要是在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穗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上有较大变异。产生这些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导入外源基因并没有直接影响农艺性状的表达。在T1和T2代中,千粒重和结实率的表现基本一致,而株高、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的遗传表现还不够稳定。因此,在T1代选育时,应注重选择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好的株系,而对本研究涉及的其它性状可不作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新疆和云南穿梭育种过程中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 ~2011年采用异地种植的方法,研究29份春小麦材料在新疆和云南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的表现.按照地理来源和材料类型研究各性状在两地的表现,并分析相应性状在两地间的相关性.[结果]云南点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的平均值大于新疆点,新疆点的单株成穗数平均值高于云南点.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在两地间呈正相关,单株有效穗数呈负相关.[结论]在云南和新疆进行穿梭育种过程中应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进行严格选择,对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选择标准应适当放宽,对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应以新疆点为主.  相似文献   

5.
奥普尔在小麦上应用能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穗,对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良好效应。小麦品种不同,增产效果不一。施用方法,播前喷洒土壤和生长期喷洒茎叶都有效果,但以在土壤处理基础上,生长期内选择适当发育期再喷1次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大麦不同穗数株及5个品种(系)不同粒位(顶部、中部和底部)籽粒的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穗数株及品种(系)各粒位间籽粒千粒重的差异表现相同的趋势,即中部最大,顶部和底部较小。不同穗数株主茎穗各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最大值,1穗株为顶部,2穗株为中部,3穗株则为底部;各品种(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蛋白含量加权平均值均以秀麦3号为最大,97-33最小,且主茎穗各粒位蛋白含量以顶部为最高,不同穗数株各粒位籽粒发芽速度均以顶部最快,中部和底部相对较慢;品系99-18的发芽整齐度最好,吕系92-11发芽最慢且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春性杂交小麦主要性状超标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制成12个杂交组合,对12个杂交组合的株粒重、株穗数、株粒数,主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标优势普遍存在,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很大,在12个杂交组合中5个性状超标优势依次为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株粒数,主穗小穗数。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冠生物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12个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盆栽条件下于生殖生长期进行干旱胁迫后根冠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产量、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增大了根冠比,同时,减少了穗数,但对干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变化比较大的是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干重、穗数和地上部干重的变化与产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干重的变化又与穗数和地上部干重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变化密切关系到抗旱指数(DJ),除千粒重、根冠比的变化率与DI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外,其余性状的变化率与DI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直接影响DI的性状变化中,地上部干重变化率(0.6197)、穗数变化率(0.6025)对DI起着明显的正效应,而根干重变化率(-0.3514)则起负效应,株高变化率的负效应较小(-0.0296);根系干重、穗数和株高的变化率主要通过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以及地上部干重变化率对穗数和根系干重变化率的影响间接对DI起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在干旱条件下,协调小麦根冠平衡,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轮回选择对不同遗传背景矮败小麦的性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种遗传背景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矮败回交后代分离的高秆可育株和矮秆不育株的抽穗期、开花期、株高、每株穗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仅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遗传背景的矮秆不育株的株高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矮秆不育株比高秆可育株的抽穗期平均晚3 d,而开花期平均晚1.5 d;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高秆可育株与矮秆不育株的穗长、每穗小穗数无显著差异;但就每株穗数而言,无论在哪种遗传背景下,矮秆不育株的穗数明显比高秆可育株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冬小麦种质资源,探究其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以17份冬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穗数8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相关分析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说明在一定基础上增加收获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可以实现冬小麦高产;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的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筛选出3份高产材料(新冬33号、金冬麦040、金冬麦052),这3份材料可作为理想的高产亲本加以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6.159%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17份冬小麦资源,揭示了不同冬小麦资源的表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9):1896-1903
In this study, 9 main traits of 774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ring wheat landraces in Tibet have high plant h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126.1 cm) and long growth period (with an average of 135.2 d), with an average spike length of 9.5 cm, average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of 5.9, average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19.9, average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of 3.5, average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51.8, average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of 2.0 g, and average 1 000-grain weight of 38.1 g. Specifically,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6.0,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100,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of 2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4.0 g, 1 000-grain weight of 11 landraces is larger than 50 g. There is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in those traits except in growth period, and the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9 traits is in a decreasing order of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 spike length > kernel number per spikelet > 1 000-grain weight > plant height > spikelet number per spike > growth period. There is different relevance among different traits. Growth period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yield traits; grain number traits a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ive to plant height and spike length, but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ive to effective tiller number per plant; kernel number per spike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ive to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but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1 000-grain weight; 1 000-grain weigh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se 9 traits could be included by 5 principal components (grain number, grain weight, spike length, tiller number and growth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s of these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 50 landraces including ZM019573, ZM019849, ZM019730, ZM018745, ZM019657, ZM019891, ZM020533, ZM018508, ZM019074 and ZM020026 have goo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力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几种植物总DNA片段导入小麦,对变异后代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株高的遗传力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长。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的遗传力最小。遗传变异系数以每株穗数和千粒重最高。在相关系数方面,株高与千粒重、株高与每株穗数、穗长同每穗粒数都有极显著的遗传型正相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与每株穗数、每株穗数与生产粒数、每株穗数与千粒重4对性状间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种质库提供的774份春小麦地方品种9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春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较高(126.1 cm),生育期较长(135.2 d),穗长9.5 cm,单株有效分蘖5.9个,单穗小穗数19.9个,每小穗粒数平均3.5粒,穗粒数51.8粒,穗粒质量2.0g,千粒质量38.1 g。其中,有2份的每小穗粒数>6.0粒、2份单穗粒数>100粒、2份的穗粒质量>4.0g、11份的千粒质量>50 g。除生育期外,其他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表现为有效分蘖>穗粒质量>穗粒数>穗长>小穗粒数>千粒质量>株高>小穗数。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和穗长与粒数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蘖与穗粒数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质量极显著负相关;千粒质量与穗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9个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总结为粒数、粒质量、穗长、分蘖、生育期5个主成分因子,根据5个主成分值综合评价,ZM019573、ZM019849、ZM019730、ZM018745、ZM019657、ZM019891、ZM020533、ZM018508、ZM019074、ZM020026等50个品种的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稳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5个小麦品种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适当的高度是小麦单株获得更多有效分蘖数的基础,而过多的有效分蘖导致不孕小穗数增加和穗粒数、单穗重降低。在高产实践中,通过控制有效分蘖来减少不孕小穗数以达到提高穗粒数和单穗重的目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孕小穗数、穗粒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相关性较高,可以用第3个一级分蘖和第1个二级分蘖的农艺性状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回归方程预测其单株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16.
黄淮小麦农艺性状进化及对产量性状调控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育种必须重新定位。文章对黄淮地区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化以及对单株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进行分析,为未来小麦适应气候变化和高产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进化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进化趋势分析。并对小麦进化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麦进化育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调控规律。【结果】通过对农艺性状的进化趋势分析和多重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结果:①黄淮小麦进化过程中其抽穗期、生育期、株高、单株穗数等有减少的趋势,但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收获指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②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生育期和单株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生育期是决定单株粒重的3个主要因子,共同决定了单株粒重96%的变异。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对小麦单株粒重有大的正效应调控作用,生育期对小麦单株粒重有较大的负效应调控作用。④通径分析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粒数>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生殖生长期占全生育期比例>抽穗期>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其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有较大的正效应。⑤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1.873%,表明3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⑥根据综合值的聚类分析和对不同年代的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特征比较,将30个小麦进化材料分为了早熟矮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低产型、晚熟高秆中产型、早熟高秆中产型和早熟矮秆高产型五大类小麦资源。【结论】通过对30个小麦进化材料农艺性状的多重统计分析,得出每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相关信息。小麦由二倍体到六倍体进化过程中,收获指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和穗粒数对小麦单株粒重有明显正效应,而生育期对其有显著负效应。这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选育高产品种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2004-2006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旱农试验基地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程度、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冬小麦株高、穗长、根系生长、叶面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重度水分胁迫比对照正常供水减产55.6%、株高降低27.0 cm、穗长降低1.2 cm、根系干重减少3.2 g/盆、叶面积减少39.2%.拔节期和孕穗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株高、穗长和无效小穗数影响最大,而对千粒重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19.
遮阴条件下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阐明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便在果粮间作模式下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方法】在人工遮阴和不同果麦间作模式下(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研究遮阴对小麦穗粒数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小麦的可孕小花数、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和公顷穗数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最终导致产量降低。【结论】遮阴后小麦穗粒数的改良应更多地关注小花的分化、发育、退化和结实过程,产量的提高应更多地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公顷穗数和籽粒灌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分蘖期对15份大麦基因型进行12 d 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生长抑制和产量损失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黄化指数(LCI)虽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基因型的产量损失程度,但作为耐湿性的一个指标对大多数基因型是可靠的.在渍水期间和撤水后,大部分大麦基因型新长的叶长和叶宽下降,但93-3143变化不大;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干重平均降低29.2%和54.4%,基因型间差异显著,Franklin的降幅最大.渍水下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穗数下降最为明显,其次是每穗粒数,粒重变化较小,而穗数减少主要是分蘖及其成穗数下降的结果.渍水对产量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很大,地方品种永嘉红六棱减产最小,两个澳大利亚主栽品种Franklin和Gairdner减产最为严重.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穗数、粒数和粒重,穗数经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很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正值;粒数经穗数对产量的影响亦较小,经粒重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且为负值;粒重经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影响均较大,但作用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